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82章

宋士 082章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82章

宋士082章宋士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永济渠河边,滚滚的河水北去。王松穿着一身长衫,负手而立,任凭河风吹动着衣服下摆。极目远眺,天地寥廓,四顾茫然,河面上空空荡荡,只有河水,无情北去。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莫名地,王松脑海里忽然冒出苏轼的这几句赋词来。

只不过,人生如朝露,年华易老,肉眼凡胎,谁又能羽化而登仙

“相公,岳飞来了。”

王松把视线从远方收回,转过身来,一人已经在他面前五六步处站定。

岳飞头戴垂脚襆头,他脚上一双芒鞋,身着一件粗布长袍,和王松身上衣服的质地、样式几乎一模一样。返璞归真,和他在战场上铁甲威猛的形象判若两人。

看到王松走过来,额头上一道醒目的疤痕,岳飞一揖到地,哽咽道:“相公,别来无恙,小人有礼了。”

王松上前几步,扶起岳飞的双臂,点点头,沉声道:“鹏举兄,你我自家兄弟,不必过于谦让。”

岳飞心中愧疚,抬起头来,感情发自肺腑:

“相公,多日不见,小人甚是想念相公。当日惊闻相公噩耗,小人痛不欲生。幸亏天日昭昭,相公有惊无险,安然归来,我大宋有救了!”

王松点点头道:“岳兄之情,王松铭感五内。这一直以来,岳兄还好吧?”

岳飞摇了摇头,苦笑道:“岳飞这等武夫,也就是相公和宗老公相看得起。自去岁冬日以来,时局变幻,岳飞惶恐不已,不知如何应对。朝廷舍弃两河之地,岳飞本来惴惴不安,今日看到相公,小人终于可以放心了。”

王松心中失望,岳飞还是岳飞,左一个“忠君”,右一个“朝廷”,太在乎自己的名节,而循规蹈矩,误了千秋大业。

“岳兄若是愿意留下,这河北忠义军统军一职,在下还是虚位以待。”

尽管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岳飞之悲,全在于一个“忠”字,王松还是想尽力挽留这位中华的民族之雄。只因他死的太惨、太悲,中华欠他的太多。

岳飞沉吟了一下,肃拜道:“河北有相公足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身为臣子,理应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朝廷谕旨已下,岳飞只能南下。相公待岳飞有天高地厚之恩,然人臣之礼尚在,还望相公恕罪。”

王松摇摇头,但他还是不死心,继续劝道:“在来大名府之前,我已经写信给了张宪、牛皋等人。河东的忠义军兄弟都是答应留在太原城守城。”

“反而是这河北忠义军,你岳统制的几个兄弟,徐庆、王贵、陈广等人,无一人肯留下。我对他们几人有恩不说,朝中的大头巾一动,你的兄弟马上心绪不宁,左右摇摆,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王贵诸人,实在让我心中有些失望。”

岳飞脸色通红,抱拳道:“相公,山村野夫,粗鄙不堪,小人代他们几人,向你赔罪了。”

王松摆摆手道:“良禽择木而栖,我王松还没有那么小气。岳兄弟,你这样离去,对大宋朝廷够忠,对官家够忠,对百姓却是不义,对金人更是大义。百姓南顾流涕,苦不堪言,金人举杯相庆,你真的愿意吗?”

你岳武穆为了朝廷可以披肝沥胆、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赵构却依然可以心安理得过河拆桥、痛下杀手,自毁万里长城。一心为国为民,却落个冤死的结局,犹喊“天日昭昭”!

“天”又何在

代表“天”的赵佶、赵构们依然是飞鹰走狗、花天酒地、骄奢淫逸。赵宋皇室的后人依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谁还记得这些出生入死、蒙受冤屈的英雄。

“相公,且听小人一言。”

岳飞神情坚毅,肃拜道:“若是相公没来河北,岳飞或许会留在大名府,抗击金人。今日一见相公,岳飞就都放心了。”

“岳兄,可知何为“义”字”

王松依旧是锲而不舍。他想留住面前的汉子,只因他心里还有一份对百姓,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

听到王松的话,岳飞心头一阵茫然。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这义到底为何物,谁又能说得清楚。

“视死如归,蹈义而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仁、为道而死,死而无憾。”

王松沉声道:“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翼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王松引用的是墨子对“义”的一段解释。墨家将“义”视为治国良器,其精髓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对“义”的重视自不待言。

岳飞脸色阴晴不定,一时说不出话来。

“岳兄弟,儒家舍生取义,墨家死不旋踵,法家贵法而不贵义,道家绝仁弃义。信陵君窃符救赵,候赢而自刎;伯夷、叔齐以武王以暴易暴、不仁不义为耻,义不食周粟而死;赵氏孤儿,义士程婴自杀而亡;仁人志士,只为心中之“义”而死,而非愚忠于一人一族,此谓之“士”也。”

看到岳飞离开的背影,王松心头一阵惆怅。

岳飞,还是历史上的那个岳武穆,刚直不屈,坚硬倔强,军事上无敌,政治上幼稚,太拘泥于礼法约束。

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若是愚忠于腐朽不堪,弃土抛民,毫无节操的赵宋皇室,只求高官厚禄,锦衣玉食,封妻荫子,那与秦桧、张俊之流何异即便洁身自好,又如何面对苦难深重的两河百姓

更不用说,蒙元猖獗,满清暴虐,文化断层,汉人尸积如山,白骨森森,这一切,又是谁来买单

狂风四起,天地骤然变色,满天的乌云压顶,眼看着一场暴风雨就要到来。

走到了城门处,岳飞回头望去,只见王松依然站在运河边,身影消瘦而又孤单。

岳飞摇摇头,心中悲怆。

身为大宋臣子,他自当尽做臣子的本分。朝廷如何不公,做臣子的又岂能背离于朝廷。相公,一路珍重吧。

清晨,黄河河面上泛起阵阵雾气,大名府西城墙的魏县门打开,一队队的宋军鱼贯出了城门,家眷跟在后面,很快在黄河岸边集结。

无数的百姓从城门里面涌了出来,很快就追上了宋军的队伍。领头的几个百姓“扑通”就跪

在了地上,有汉子上前拽住岳飞等人的马匹,开始磕起头来。

“将军,自官军进城以后,我等小老儿省吃俭用,把多余出来的粮食,都捐赠给了官军,实施望尔等能阻挡住金人,大名府的百姓得以免遭涂炭。如今官军离我等而去,金人如果进城,我们这些百姓还有活头吗我等愿意追随将军南去,还请将军予以收留。”

自从岳飞带兵驻守大名府以来,士卒军规极严,极少扰民,真可以称得上是仁义有加,秋毫无犯。宋兵南下,大名府人心惶惶,百姓自然是不忍这些宋兵离别了。

岳飞下马,自怀中掏出朝廷议和的谕书,对百姓们说道:“各位乡亲,岳某也是不想离去。无奈朝廷下了圣旨,让在下等人撤兵向南。在下若是违抗了朝廷的军令,恐怕会遭到朝廷的申斥。在下也是没有办法啊。”

他耐心劝道:“各位乡亲,本官离开后,王相公的部下会进城接替我等。大家伙儿放心,有王相公在,大家就绝不会再受到番子的迫害。”

百姓一阵惊诧,王松在河北待的日子短,大名府的百姓对他,远不如对岳飞部这么熟悉。

有人心中愤慨,忿然大喊了起来。

“找什么鸟理由,还不是和没种的狗皇帝一样,自己逃往南边了!”

“就是,原以为你杀了不少番子,爱民如子,如今看来,也是个窝囊废。滚回你的南边去吧!”

“谁在那里喷粪,老子先砍了狗日的脑袋!”

王贵勃然大怒,上前指着人群,大声说道。

“你狗日的只会窝里横,你倒是砍一个试试!有种你去杀番子啊!”

“别人在城外杀敌,你们躲在城里,你们又算什么东西?”

人群之中,几个愣头青浑然不怕,纷纷怒目而视,想要挤上来和王贵理论,却被众人苦苦难住。

“若在胡言乱语,休怪老子的刀不认人!”

王贵和身旁的卫士一起拔出刀来,就要上前。

岳飞一股戾气全发泄了出来,他勃然大怒道:“王贵,闭上你的鸟嘴!若再出言不逊,马上给我滚回汤阴老家去!”

“趋利避义,朝秦暮楚,王相公果然说的没错。把你们在汤阴县街头学的那一套赶紧扔掉,否则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陈广、王贵,包括徐庆,人人都是脸色通红,各自低头不语,悻悻上了船只。

一艘艘船只缓缓撑开,宋军在岸边站成一排,阻止百姓上前。百姓见官军离去,都是放声大哭,挥手目送岳飞等人的船只,向南迤逦而去。

岳飞频频挥手,心头茫然。

儒家舍生取义,墨家死不旋踵,法家贵法而不贵义,道家绝仁弃义。他这舍百姓而去,不就是不仁不义了吗

看着城墙上枪杆一样笔直的卫士们,“王”字的忠义军大旗随风飘舞,他心头总算好受了些。有了王松的忠义军在,金人又有何惧,百姓也无忧矣。

大名府北门三座城门缓缓打开,忠义军整齐划一,骑兵、炮兵、长枪兵、弓箭手、刀盾手,鱼贯从各城门而入。

千军万马簇拥之下,王松打马向前,感慨万千。大名府高大巍峨的城墙、宏伟的城楼、城墙上万千追逐的目光,以及城门口跪地迎接的一众官员,他心里生出无限豪情,仿佛天下尽在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