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30章 朝廷新军

宋士 130章 朝廷新军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30章 朝廷新军

淮南东路,扬州城,宋大城。

宋时,原来扬州城蜀岗高地上的“子城”已成为废墟。而其西南的“罗城”被宋廷向南稍加扩展,是为宋之州城。

宋室南迁,江淮成了宋金之间重要的缓冲区。南迁以前,朝廷命扬州知州吕颐浩对州城加固,作为江宁府的江北屏障。吕颐浩修建的“宋大城”,全部用大砖砌造。其中北城墙在运河以南,全长四里;东城墙在运河西岸,全长六里;南城墙沿运河北岸,全长约四里半。

可以说扬州城三面皆是运河环绕,城中更是有河流通过浊流、官河通过,占尽水利。

虽然河北已是下了几场大雪,但是扬州的冬日显然没有汴梁城或者大名府那样寒风刺骨,绿草依然随处可见,天空蒙蒙的细雨柔柔弱弱,吹起风来秋意萧索,只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杈,提醒了人们,这已经是去冬日。

灯光随处可见,音乐随处可闻,运河穿过整个城市,桨声灯影里,青楼歌舞……

“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赖在扬州”。

自晚唐毕师铎、孙儒相互攻伐,扬州荡为丘墟。杨行密复修葺之,稍成壮藩,后周为打通大运河,南唐知扬州不可守,扬州城被其付之一炬。

五代战乱频繁,你来我往,扬州城再也没能恢复盛唐时的繁华和风采,它的地位也被明州、泉州这些后起的贸易口岸取代。

虽然在经济上被取代,因为宋室南迁,扬州城直面江淮,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扬州州衙旁的大教场上,一排排士卒整齐肃穆,**着上身,反手背后,目不斜视,正视前方。

多年不习兵操的较场,野花杂草早已经被清理的干干净净,精壮的汉子排满了较场四处,或步伐整齐划一,或枪阵叠刺连连,或满负重奔跑,一个个挥汗如雨,场面振奋至极。

两淮之地,干戈四起,良田大量荒芜,百姓民生艰苦,这每月三贯钱的饷银下来,也是吸引了一批批精壮的汉子。

一盆盆冷水迎头泼下,军官们大声怒吼道。

“你们忘了澶渊之盟吗”

“侵我国境、杀我百姓,赔款称弟,奇耻大辱,岂能忘记!”

“你们忘了太原之战吗”

“官军**不堪,强虏破我太原,屠城灭民,此等深仇大恨,我等永远不会忘记!”

第三盆水又迎头泼下。

“你们忘了靖康之耻吗”

“金贼无道,欺我中华无人。中华不自强,不夺回三镇,不恢复故土,我等誓不为人!”

熟悉的话语,相似的情景,又一次重现与众军面前,只不过上一次是在靖康元年的东京城,而这一次,却是在南迁后的扬州城了。

巡视的人也已经变了,东京城的那位大宋朝廷废黜帝子早已经不知所踪,眼前的却是大宋皇室的另外一位皇子,康王赵构。

“吕相公,你看本王部下的军士如何,是否可以和王松的忠义军媲美”

赵构看着眼前一列列龙精虎猛的剽悍士卒,满意地点了点头。

朝廷移治江南半壁,财政匮乏,粮饷短缺,再加上江南连年干旱,地方上盗匪四起,朝廷能花费这几十万两银子,可谓是煞费苦心。

“殿下雄才大略,步卒精锐,真乃当世虎贲,老臣佩服之至!”

扬州知州吕颐浩倒是肺腑之言。眼前的士卒训练有素,勇猛彪悍,比之朝廷的那些个禁军们,不知道要强上多少。

大宋禁军,早已成了孱弱无能的代名词。

这位扬州父母官虽然已经年过六旬,却依然是勇猛精进,姜桂之性,老而弥辣。赵构在扬州编练新军,他鞍前马后,积极奔走,颇得赵构的器重。

但他在扬州以各种名目增加赋税,横征暴敛,使得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城中商贾更是多有怨言。诸般不是,落在赵构和朝廷的眼里,反而是欣赏有加。

朝廷初到江南,百废待兴,有吕颐浩这样的肱骨大臣,能官干吏,朝廷可以免去许多麻烦。至于百姓之苦,民生之艰,那就另当别论了。

赵构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位吕老相公精明强悍,可是他的左膀右臂。朝中有秦桧、汪伯彦、朱胜非坐镇,在外有吕颐浩、张俊之国家重臣,江南朝廷也算是有几分希望了。

至于那些赵桓的旧臣,耿南仲、唐恪、何栗、孙傅、张叔夜之流,早已经被赵佶的江南朝廷遗弃,扫入路旁的臭水沟了。

赵构转向旁边面色凝重的翟亮,微微一笑。

“翟统制,你说说,朝廷编练的新军,能否比得上王松那厮的军中精锐”

翟亮思虑片刻,肃拜道:

“殿下,王松练兵,天下无人能比。其军纪森严,士卒精锐凶悍,人人轻生赴死。再加上火器犀利,马军强悍,故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看了看赵构瞬间冷了下来的脸色,踌躇了片刻,见赵构没有打断他,才继续壮着胆子,说了下去。

“忠义军之所以能成强军,在于作战时军令如山,军中将领身先士卒,奋勇当先。我军要成为一支强军,还缺少实战。只有经历几次恶战,才能算得上是强军。”

赵构微微点了点头,皱眉道:

“如今天气转凉,须要做好防范。朝廷虽然割让了两河,但王松仍然在北地盘踞,金人或许会挥兵南下。却也不知这新军,能不能挡得住金人”

王渊见赵构瞬间就焉了下来,赶紧在一旁劝道。

“殿下,今敌势方张,兵锋正盛,宜且南渡,据江为险,练兵政,安人心,候国势定,大举未晚。殿下可坐镇江宁府,这里有老臣和翟亮将军留守就是。”

赵构的脸更加沉了下来。翟亮话里话外的意思,他都听得明明白白,朝廷的新军,如何能比上王松的忠义军。

火器犀利,马军强悍。江南马匹稀缺,要筹建起千军万马,谈何容易。至于火器,朝廷虽然有一些小炮,也能自己铸造震天雷,但是火药上面,始终没有稳定的配方,造出的火药始终威力不足。

这该死的王松!

控制了火药的配方不说,还自立山头,打了朝廷的脸面,原来是早有野心。

如今朝廷新军没有威力巨大的火器,也就没有办法训练火器,成立炮军,先天上不足,再加上没有马军,怪不得翟亮认为,朝廷编练的新军,比不上王松的忠义军。

现在朝廷新军没有了火器,也没有了马军,要和欲壑难填的女真人抗衡,赵构心里,还真的是有些惴惴不安。

“朝廷如今还是要从河北买火器吗?”

赵构脸色铁青。朝廷好不容易省下来的银子,却要白白地送给河北。只有朝廷尽快制造出火药,才能割断对河北的依赖。

关键是这些女真人,言而无信,人面兽心,得了黄河以北,控制了山东、淮南,就怕有一日又挥兵南下,妄图吞并江南。

这些女真番子,简直是卑鄙无耻,狼心狗肺,没有一点仁义道德。

大宋朝廷,如何到了这种地步

“哎呦,直娘贼的张一佛,下手太狠了,老子哪一天非抱此仇不可!”

龚吉趴在营房的通铺上,一边呲牙咧嘴地呻吟着,一边嘴里面狠狠地骂着。

今天又因为训练不合格,被训练的教官一顿棍子,打得他整个屁股都肿了起来。要不是朝廷还指望着他们对付金人,恐怕得在床上躺上十天半个月。

“兄弟,你也太不长眼了,什么人不得罪,偏要去得罪张一佛,简直是自讨苦吃,怪不了旁人。”

隔铺的黄俊靠在墙上,揉搓着自己的脚丫子,神色间颇为不屑。

“凭什么,他张一佛自己修宅子,凭什么喊咱们弟兄去干活干活又不给工钱,这放到哪也说不过去。”

龚吉来自江都乡下,穷人家的放牛娃一个,根本不懂外面的人情世故。黄俊看他榆木脑袋,还是不开窍,忍不住在旁提醒到。

“人家张一佛是你的上官,你不去干活也就算了,还让其他人去要工钱,人家当然要故意收拾你了。兄弟,长个记性,千万别较真呢。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黄俊是过来人,至少在扬州城长大,这里面的门道、人情世故一眼就能看穿。这龚吉是个直肠子,若是以后还这样,恐怕少不了挨整。

“要不是为了这三贯钱,打死我也不到这儿来。”

龚吉眼神里面都是无奈,他趴在床上,过来片刻,这才问道。

“哥哥,你说咱们打的过番兵吗”

黄俊看了一眼营房中三五成群,正在聊天的士卒们,摇摇头道。

“我看是难。那番子打起仗来,连朝廷的禁军都挡不住,就咱们这些新兵,恐怕是够呛!”

也是,对于黄俊这些人来说,入伍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半年,大多数新兵都是三四个月。他们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要让他们和骁勇善战的金兵抗衡,确实还嫩了点。

“这么说,咱们不可能是番兵的对手了。”

龚吉叹了一口气,眼神变得暗淡了下来。他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不知在思量些什么事情。

“龚兄弟,你也不要这么没心气。”

黄俊低声笑道:“到时候咱们凭城而守,打不过了坐船走就是。番兵都是旱鸭子,肯定追不上咱们。若是实在逃不掉,投降了就是,总比人当场杀死强。”

龚吉不由得睁大了眼睛,扭过头来看着旁边的黄俊,迟疑道:“哥哥,这样也行”

“这有什么行不行的。”

黄俊却是眉头一抬,脸色凝重了起来。

“想想你的家里人,再看看那些当官的。听哥哥一句话,千万不要当真。也许到时候仗打起来,那些个大头巾们,早就一个个先逃走了,谁还顾得上咱们。”

龚吉目瞪口呆。不是说要忠君爱国,杀身成仁吗,怎么到了黄俊这里,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说法?

对于黄俊这样从小长在街市里面的南方人来说,什么春秋大义,仁义道德,在他们眼里都是狗屎。只有他们自己的性命,只有自己活着才是真的。

当官的逍遥快活,当兵的低人一等,打仗是当官的先逃,凭什么他们这些人要当炮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