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43章 贸易司

宋士 143章 贸易司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43章 贸易司

宋士143章贸易司“相公,这是上月的支出总表,你看看。

接过黄馨递过来的账簿,王松看了一眼,又眯上了眼睛。

“相公,这是士卒的抚恤名单,总共六万多贯,你过过目。”

王松睁开眼睛,点点头道:“贤妹,放在那吧,等一下我看。”

黄馨微微点点头,把账簿放在桌子上,自己坐到了一旁。

片刻的假寐之后,王松拿起桌子上的账簿,打量了一下,合起了账簿。

“相公,上月总共要支出的账目约为16万7千贯,包括6万3千贯将士的抚恤金,下面的官府和各军已经来催了。”

王松点点头,幸亏身边有黄馨这么一个人,精明强干,胆大心细,把一切账目处理的妥妥当当,省去了他很多的时间。

自从发动“夏季攻势”以来,虽然每次战争伤亡的人数不多,但积少成多,几个月过去,也有了将近万人的损失,抚恤金也达到了惊人的6万多贯。

若是再加上买海船将要付出的30多万贯,账面上一下子就要少50多万贯钱,这可是很大的一笔支出!

仿佛是知道王松心里如何想的一样,黄馨在一盆宽慰道:“相公无需烦恼,关于海船,我爹已经垫付了一半,你可以慢慢偿付,用不着那么着急。”

“贤妹,就按各州县和军中所报,把需要的钱粮款项拨下去吧。”

王松摇了摇头。这一笔笔下来,宣抚司的财政可是捉襟见肘了。

“看这上报的情形,这硫磺的价格是越来越离谱了,简直要和银子的价格一致了!”

硫磺是绿矾伴生物,多产于煤铁之地,河东产硫磺,但产量极少,宣抚司所要的硫磺,大多是从广南和四川购入。没想到这些奸商,竟然大发战争财,把竹杠敲到了忠义军的头上。

“相公,你就不要抱怨了,若不是时局动荡,官府怎敢卖硫磺给两河”

李若虚正色说道,眉头也是紧皱。

“不能总这样被别人卡着脖子,还得另寻他法。”

王松摇了摇头。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到旁人身上,还得从自身找方法。

“相公,日本国产硫磺,他们的海船经常运载硫磺前来大宋买卖,这倒是一个方子。”

黄馨的话,让王松频频点头。他猛然记了起来,后世的台湾和琉球群岛都产天然硫磺,纯度颇高,产量巨大。

“李公,过不了多久,恐怕就得派军南下了。”

王松的话,让李若虚不由得一愣。

“相公,你这是要南下用兵吗?”

王松微微一笑,目光变得冰冷。

“朝廷无暇顾及,咱们总不能让人卡着脖子,活人岂能让尿憋死!”

黄馨脸上一红,赶紧转过头去。

“贤妹,咱们的买卖如今怎样”

王松苦笑一声,赶紧转移了话题。

“相公,如今宣抚司在两河之地有这么多的买卖,火器、解盐、石炭、铁器、玻璃、瓷器等,每月所得一百二十余万贯。贸易之事,还是应该专人专事,你觉得如何?”

专人专事

王松点了点头,自己在拓财贸易一事上,还是想当然了。两河所产玻璃、瓷器、石炭、解盐,这可是占了两河赋税的一半。如果再加上暴利的火器买卖,占了两河几乎八成的军政支出。

这样大的事情,自然是要专人专事。

“贤妹冰雪聪明,

你倒是说说。”

“相公,通海裕国。两河所产,若是能够运到四川、江南,远销海外,一定会供不应求,相公就不用为钱财担心了。”

王松点了点头。贸易上的事情,有黄馨在旁边帮忙,倒是事半功倍,获益良多。

“也好,解盐由王伦暂时负责,火器由林天佑处理,玻璃、石炭和铁器都是由张叔父……”

王松沉吟了一下,对张云天道:

“张叔父,我打算成立贸易司,负责两河所有的买卖,由你和黄小娘子负责。”

张云天一惊,想要推辞,王松却是摆了摆手。

“张叔父,你以前做石炭和粮食生意,也算是风生水起。若是不是战祸不断,时运不济,你已经是富甲一方的巨贾了!”

张云天不好意思笑了起来,挠挠头道:“相公,那那我就勉为其难了。”

“叔父,不是要勉为其难,而是要尽心竭力。”

王松沉声道:“贸易司职责重大,不但要负责两河之地所产物品的卖出,还要保证两河之地所需物品的购入,满足两河军政所需。”

张云天面色变得严肃,郑重点头道:“下官明白。下官一定让河北所产的各种物品畅销大宋无阻,也会购进军政所需的各种材料、物品,相公大可以放心!”

王松点点头道:“等将来海路打通以后,咱们大宋的物品还要远销海外,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贤妹,你应该对这海上贸易颇为熟悉吧。”

黄馨低声道:“相公,你过誉了,我也只是懂得个皮毛。要说海上贸易,我爹可是比我熟悉的多了,他才称得上是你口中的颇为熟悉。”

王松笑道:“如你所说,以后这海上贸易之事,还要黄伯父多多照应啊!”

“我忠义军经营两河之地,军士、官吏所需饷银粮草,火器弹药、兵器铠甲,皆为己出。所以说庶政的根本就是银钱,一定要想办法拓财兴业才行,这才是忠义军存活下去的根本!”

黄馨皱眉道:“相公,时局动荡,漕运艰难。现在河北所产,以火器卖的最好。只是把火炮、震天雷这样卖出去,在战场上岂不是有资敌之用,增大我方的伤亡啊”

王松摇摇头,笑了起来。

“贤妹有所不知,我军在火器的买卖上始终有所保留。我军的火器主要卖给宋军,供应的也只是震天雷和小型火炮。至于金人,则是完全没有可能。”

“我军控制了火药配方,无论是宋军还是金人,由于不会制造火药,在火器上都不是我军的对手。再加上我军生产的重炮,并没有外卖,这就是我军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优势的根本。”

黄馨微微一笑,轻声说道:“相公的玻璃、火器,若是销到海外,则获利不知凡几。”

王松不由得微微一笑。从见面那一日起,黄心馨就在怂恿他打通海路,可谓是痴心不改啊。

不过,事到如今,打通海路,保持漕运的畅通,已经是势在必行。

两宋时,大宋和日本、高丽之间的贸易关系极为密切。双方来往的商船,年年都有。宋朝运往日本的物品主要有药材、瓷器、书画、丝织品等,自日本输人的商品主要有硫磺、水银、沙金等。特别是日本制造的宝刀和扇子,在宋朝最为著名。

宋朝的商船也横渡黄海,驶往高丽。运品有绸缎、茶叶、瓷器等;自高丽输入的商品有人参、矿产、绫布等。

宋朝输出东南亚、大食等地的商品主要有瓷器、丝织品、铜金等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玳瑁等。

虽然海外贸易只占赋税总数的一成左右,但若是扩大海外贸易,通海裕国,也并非痴心妄想。

后世的贸易全球化,“中国制造”可是打败了全世界。

经略海洋、通海裕国、臣服万邦。

海洋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言而喻,即便中国现在不走出去,将来中华的子孙也要踏上海洋的征程。

海上贸易之路,财富可以快速积累,甚至可以掠夺财富,殖民一方。

虽然现在泉州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但开拓或占领一两个这样的出海港口,最起码打通一个出海口,还是有希望的。

况且,即便是河北的玻璃、火器要运到江南,接回海船,也必须打通运河、海路。

他已经委托黄馨之父黄师舜帮他在南方购买船只,招募水手。以泉州民间造船的成熟度,生产和购买几十艘海船,当然是不在话下。

还得想办法把海船运回来。难不成,让如此多的海船在黄师舜手里压着。一旦有个闪失,黄师舜惹上麻烦不说,海船恐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个宝岛,王松不由得心中一动,此处也许就是北上南下的基地。

那澎湖列岛,不就是天然的海军良港吗。

“贤妹,你可知道,流求岛上,大宋朝廷有没有驻兵”

从福建沿海到流求,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只有200公里,快船一日即到。黄家是福建巨商,海路上的事情,自然是十分熟悉。

“相公也知道流求。”

黄馨有些惊诧。万万没有想到,王松竟然还懂得海上的地理。

“流求岛上,至少也有几千福建的百姓。不过,好像没有听说过朝廷在岛上驻军。相公莫非想占领此岛,成为南上北下的中转之地?”

王松赞赏地点点头。果然是聪明之人,一点就通。

“李公,真定府、河间府那边,有没有战事消息传来”

王松脸色凝重。天色凉了下来,恐怕女真人肯定耐不住寂寞,又要南侵了。

河北边地,直面金人,距离燕京不过一百来里。有董先坐镇,马扩参赞,又有刘锜、牛通这样的猛将辅助,三万兵马驻守,应该可以自保。

再加上水师穿梭于运河和黄河之上,忠义军水陆杂陈,女真人想要横行霸道,恐怕也不太容易。

“相公,马宣赞前日递来文书,说是河北金人两路大军南下,各有数万兵马。一路为完颜宗弼,从沧州过了黄河,顺河北东路南下。另外一路则是蒲察石家奴,驻扎在拒马河对岸,大战恐要一触即发。”

他拿起旁边的一份文书,脸上皆是忧色。

“这一份是河东张宪将军发来的军报,金人西路军完颜宗瀚和完颜娄室统兵十余万,集结在雁门关一带,恐怕很快会纵兵南下,形势不容乐观。”

完颜宗瀚和完颜娄室的西路军,肯定要祸乱河东、陕西两地。至于完颜宗弼,这位历史上的四太子、金兀术,肯定是要越过两淮,直扑江南了。

要说金人也是一根筋,总迷恋自己的骑兵,以为这种“斩首”战术可以奏效。历史上他们也正是凭借此种战术,相继灭了辽国和北宋。如今时移世易,他们竟然还想照猫画虎,故技重施,实在是小看了天下英雄。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先击退了东西两路金人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