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58章 江宁

宋士 158章 江宁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58章 江宁

宋士158章江宁大宋建炎二年春,江南东路,江宁府城,虽然冬日已经过去,并没有下雪,但随着一场场的大雨而来,整个江宁城沉浸在了一片雨雾之中,寒风刺骨。

金兵继续南下,肆虐两淮,攻陷扬州,而后转向荆湖两路,距离江宁城近在咫尺,城中百姓已经是惊弓之鸟,人心惶惶,人人都在担心着金人进攻江南,兵临城下,荼毒生灵。

一场场连绵的大雨不期而至,城中温度骤降,人人穿上了厚重的棉衣。即便金人因此停止了攻势,南下逃离的百姓依然是络绎不绝。

整个江宁府的房屋,都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一阵冷风迎面灌来,让人不由得打起寒战,就连身上的鸡皮疙瘩也冒了起来。

江宁府的春寒料峭,是真的来临了。

下水门城上的赏心亭,下临秦淮河,极尽观览之胜,为宋真宗时江宁知府丁谓所建。赏心亭下为移舟停泊处。

一觉醒来,大雨变成了蒙蒙细雨,秦淮河上,斜风细雨中,处处都是泛舟的宋人百姓。烟雨蒙蒙,山水如画,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处处欢歌笑语,青楼买醉,可谓极尽糜烂与繁华。

只是这繁华里面,却是掩饰不尽的寒风凛冽。

“听说那番兵已经占领了山东之地,打过两淮,快到扬州了,却不知是真是假”

“管它两淮、山东,江宁城有大江阻隔,番兵能奈我何。还是先饮了杯中美酒,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听说那王松又在河东、河北之地,竖起了抗金的大旗,割了女真皇帝亲弟弟,还有阿骨打三太子的人头,杀的女真人血流成河,尸堆成山。朝廷的那些大头巾、熊兵虾将们,吃着百姓的,喝着百姓的,整日里就知道狐假虎威、吟诗作词,番兵来了,却是一个个望风而逃,真是他娘的窝囊废,丢尽了我大宋的脸面!”

“大宋还有什么脸面!若是有的话,也不会今天割让三镇,明天割让黄河以北,任凭番子任意屠杀百姓、奴役我宋人!”

“谁说不是呢。听说女真人又打过来了,已经攻陷了楚州、扬州。朝廷又想跑,这次听说要迁到临安府去。如此一来,江宁城怕是又要直面番兵的攻击了,只怕是城池不保啊!”

“临安府干脆跑到占城去算了,让王松来当这个皇帝!”

“老兄,你千万可要小声些。万一要被官府的那些鹰犬发现,你我兄弟可都要被砍头啊!”

“反正早晚都是死!不是死在女真人的刀下,就是饿死、淹死。若是死在这些狗官的手里,我先杀几个狗腿子再说,这活路是没有了!”

民间议论纷纷、群情高涨。自从金兵南下,物价飞涨,百业萧条,两淮的难民如潮水般涌来,塞满了江宁府的大街小巷。城中治安情况大不如前,抢劫、杀人时有发生。

许多江宁府人向两浙和福建、广东逃去,而朝廷也又起了南迁的主意。

金人直逼长江沿线,看样子是要把大宋朝廷连窝端。士大夫、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之流惶惶不安,许多贪生怕死之辈蠢蠢欲动,继续南下、苟延残喘的迫切和决心也变得更加强烈。

众人已经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江宁府城一旦失陷,则是一派涂地,搞不好还会成为阶下之囚,对于其人来说,不亚于从天

堂掉入地狱。

金人之祸患,只不过是皮肤之藓疾。个人之得失,才是心腹之患。

金人南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盗贼蜂起,摧城拔寨,两淮,荆湖南北糜烂一片。

如今,金人更是在济南府立起了另外一位汉人皇帝刘豫,坐拥山东、两淮之地,把朝廷和中原、陕西的联系直接隔断。

文武大臣惶惶不安,就连清流之首的李纲也是患得患失,开始迎合起官家的南迁之议来。

士大夫们即便骨格再是清奇,也得煌煌然立于大殿之上。若是被贬斥、退居荒野,那可是万事皆休了。

金人如今已经占据扬州,兵临扬子江边,他们的照书已经送来,要求割让淮河以南,包括陕陇之地。否则他们就要渡江南下,穷追猛击,至死方休。

这时候殿中的大臣,包括官家赵佶,都有些感激起王松来。若不是王松在河北死撑,恐怕金人早已渡江而击,攻略江南了。

金人在破了扬州之后,踌躇不前,据说是因为王松大破中路金兵,斩杀了中路军主帅蒲察石家奴。而驻扎徐州的忠义军部下张横,又是挡住了刘豫军向西南扩张的势头。金人未能立刻渡江,也是怕后路被断,不敢孤注一掷。

“众卿家,国家已到危急存亡之际,你们有何良策妙计,都说出来吧。”

空荡荡的大殿上,赵佶尖细的声音飘了出去,让下面心思各异的大臣们,心头一阵瘆然。

自从迁都南下,到了这江宁府,这官家的脾气可是越来越大了,整个人都是暴躁不安。多疑、敏感、疑神疑鬼,身体也像这大宋的江山一样,每况愈下。

自从南下江南,赵佶终日呆在宫中,很少出来,即便有些事情,也是由朝中的大臣和康王赵构处置。

相对于汴京城,江南的冬日并没有那么难过,但思乡的情绪却仍难割舍。即便这江南小桥流水,青山绿水,也比不上汴京城残破的金明池和艮岳奇石。

山河破碎,时过境迁,加上深处陌地、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和困惑,常常令他心情烦躁,甚至不时暴走。

就像如今这般,他在庙堂上的一番吼叫,尖酸刻薄,哪里还有帝王的样子。

看到官家问话,一众亲王宗室、士大夫都是垂下头来,人人皆是默然不语。

众位大臣也不是不说,只是真的无话可说。即便朝廷编练了几万新军,可那究竟能不能用,还很难说。指望他们去对抗番兵,扬州城的先例摆在眼前,恐怕也太儿戏了点。

赵佶面色铁青,再次怒道:“国家养士百年,仗节死义。尔等高官厚禄,锦衣玉食,朝廷待之不薄,何故满殿尽是百无一用之人,朝廷要你等何用,朕要尔等何用”

朝廷要尔等何用朕要尔等何用

赵佶的话说完,面红耳赤的文武官员再也不能装聋作哑。

已经升为同知枢密院事、两浙制置使的朱胜非上前奏道:“陛下,金人南下,锐不可当。两淮糜烂,荆湖盗匪四起。如今之计,一则迁都镇江、临安府或成都府,远避金人锋锐;二则利用地略之利,以西京、东京、陕府、京兆府及陕西五路,保护京畿、京西及陕西防线,恢复陕陇,使金人头尾难顾,减轻朝廷江南的压力。”

赵佶君威过甚,大殿中的诸位大臣,也都是看他的脸

色。他如今要提出迁都,正和许多士大夫的心意,即便一些反对的大臣也是三缄其口,并不愿搅到这潭死水里去。

赵佶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点头道:“朱卿家所言甚是。镇江只可捍卫一面,若金人自通州渡江,以据姑苏,却该如何钱塘有重江之险,正可暂避金人锋芒,待金人退去,方可徐徐北图。”

朱胜非肃拜道:“陛下圣明。”

徐徐北图

李纲不自觉地摇了摇头,心里一阵悲凉。朝廷都要逃到天涯海角去了,还谈什么北图。

赵佶冷冷地扫过殿中群臣,沉声道:“金人照书,欲以淮河到秦岭为界,要我朝割让陕西各路、京东、京西两路、两淮、河南府,永罢刀兵。朕意难决,不知众卿家以为如何”

朕意难决,只怕是心中早已有所打算。今日朝堂之上,也只是走个过场。反正这天下之事,都是官家一人说了算。

若是有不长眼的,不是贬斥,就是削官为民,双方对各自的不满,都是到了极限。

李纲不由得目瞪口呆,站在朝堂之上,看着上面的赵佶,一时说不出话来。

如此寡廉鲜耻的割让国土,官家反而振振有词、堂而皇之的拿到朝堂上来讨论。岂不知天子保国护民,祖宗之地,寸不可失。

殿中群臣哑然无声,谁也没有料到,仅仅过了半年多,两国才签署了建炎和议,大宋割让两河,如今金人就公然撕毁了和议,继续大举南侵。

“陛下,金人狼子野心,建炎元年,两国才达成和议,谁知仅仅不到一年,金人就南下侵宋。金人兵锋正盛,我军恐怕很难与之抗衡,莫不如暂避锋芒,卧薪尝胆而是。”

秦桧上前,一番话下来,赵佶轻轻点头。果然是国家栋梁之臣,一番话言简意赅,正好说到了赵佶的心里面。

“陛下,王松占据两河,数次抗衡金人,更是斩杀女真皇室数人,此举惹怒金人,为我大宋朝廷带来无妄之灾。依微臣看,金人南下,与王松此贼倒行逆施息息相关。”

殿中更是有大臣说出此番话来,却是把金人南下的责任,归到了王松身上。

观文殿学士、新任湖广宣抚使李纲上前道:“陛下,金人虎狼之心,灭我社稷,昭然若揭,断不开再行割地之举。现宜迁都,以避锋芒。金人畏暑,秋冬南侵,至春北还。我军可于春夏之间,复向陷区推进,宣抚招纳,军事不能顾及之地,亦可行政化收复。陛下无需担忧。”

赵佶脸色马上一沉。我赵宋的江山,自然由朕做主,那容你们这些士大夫在前面丑态百出,装神弄鬼,闹的朕在后面提心吊胆、心惊肉跳,还要为你们擦屁股。

士大夫们若是能靠点谱、打些胜仗,那也能行。只不过金人南下以来,这些大头巾的各种作死表现,实在是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沉思片刻,眼光转向肃然穆立的康王赵构,温声道:“康王,如今金人南下,各地糜烂,如何应付眼前的局势,你有什么建议没有”

赵佶又看向大殿,心里倒有了一些伤感。偌大的大殿之上,能够倚仗的皇家子弟,如今却不知在哪里。

大宋皇室人才凋零。如今也只有这赵构能够挑起重担,勉为其难了。

李纲看赵佶的神态,心里面凉了半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