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9章 晚照

宋士 第9章 晚照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第9章 晚照

大宋建炎二年东、陕西、耀州、东下部县。

百里荒无人烟的土地上,一队又一队的西军正在集结。连绵的营寨延伸出去不知几里,充满了整个眼帘。

残阳如血,旌旗招展,大大的“宋”字大旗随风摆动,猎猎作响。马嘶声不断传来,西北风凛冽,金戈铁马,荒草雪原,让人颇有一种“易水寒”的悲壮、苍凉之感。

铁甲贯身的宋军们虽然依然是队列整齐,军容森严,但在许多西军将士的心中,已经没有了往昔那种纵横沙场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愤懑。

自西夏建国以来,围绕着宋、夏反复争夺的横山地区,两国之间的绞杀进行了长达80年之久。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国战之中,大宋朝历史上最强的野战军团西军,也应运而生。

折家军、种家军、杨家将、陕西沿边五路,西军男儿纵横疆场、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大宋的边陲,自大宋建国以来,未曾停歇。

随着西军的崛起,西夏步步后退,疆土日渐萎缩。赵佶宣和年间,西军更是打得西夏全线溃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到了灭国边缘。

时移世易,天有不测风云。西夏奄奄一息之际,金人不失时机地南下攻宋,西军奉命勤王。西夏得以幸存,西军却是如救火队长一般,焦头烂额,四处救援,实力也在一次次的大战中削弱,雄风不再。

历史上,西军在陕西富平一战后彻底衰落,余者散入各处,从此世间不复再有这一支铁血雄军。富平之战,成了西军的绝唱。

可以说,陕西富平之战前,西军已经是黄昏斜阳,映衬着大宋帝国的腐朽和衰败。

尽管有王松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历史的些许走向,但西军依然是暮气沉沉,一盘散沙,难改覆灭的命运。

刘子羽,资政殿大学士刘韐长子,张浚宣抚川陕,辟为宣抚使参议军事。如今,这位久经沙场的善谋之士,站在耀州城墙之上,面色凝重,眉头紧锁,显示出内心的强烈不安。

“五路西军,各自为战,勾心斗角,暮气沉沉。即便有二十万之众,恐怕也会被金人各个击破。”

参议官贾世方看着城外各路西军驻扎的营盘,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

从各军独自分离的营寨可以看出,西军各路大军之间,营垒距离太远,没有相互呼应,极容易被分而歼之。

“女真铁骑来去如风,摧枯拉朽,冲击力十足。我军普通步兵难以承受,即便是重甲步兵,面对女真骑兵,杀伤力也大大减弱。若是对方集中攻击一处,只怕……”

谁都知道女真骑兵的厉害,机动性强,进退自如,冲击性更是无与伦比。骑兵对阵步兵,有着无法跨越的优势。尤其是面对女真重甲骑兵的冲击,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与之抗衡,更不用说,单独攻击一处了。

西军虽然也有骑兵,但一是数量少,二是质量差,和这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比起来,马上战力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贾兄,你说的是。”

刘子羽苦笑着摇了摇头,言语不胜唏嘘。

“我也曾苦劝张相公,以步卒对抗骑兵,应该据险而守,利用地形杀伤金人。谁知张相公却一反常态,令各路西军驻扎在平原,和金人正面硬碰硬,以求一击得手,大败金人。美其名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我又能奈何”

贾世方摇了摇头,难道张浚就这么自信,能够在平原上击败金人

可惜西军的几位杰出统帅种师中、种师道、姚古、姚平仲或死或贬或逃,群龙无首,否则,朝廷也不会让张浚这样一个“志大才疏”的上官来指挥这20万大宋西军,自然也就不会犯下平原上步卒对抗骑兵的愚蠢可悲之举。

要是忠义军将士在此,看到如此的排兵布阵,一定会摇头叹息。让西军这样一支经历无数苦战、名闻天下的百战之师,操纵在这样一位道貌岸然、风度翩翩、“何不食肉糜”的士大夫手中,不知道是大宋百姓的悲哀,还是金人完颜吴乞买、完颜宗弼们的幸运?

“张相公,你为何要一意孤行难道那一片浅浅的沼泽地,真的能挡住女真铁骑?”

刘子羽站在城墙之上,神色不豫,忧心忡忡。

完颜宗弼军西调陕西,淮南仅有监军完颜昌所率金军,朝廷犹恐金军再度秋高南下,遂命知枢密院事兼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在陕西发动攻势,以牵制淮南金军,使其不能集兵南下。

朝廷数万大军,数路兵马,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在江南水路纵横之地,难道真的对付不了完颜昌一支孤军

这样的朝廷,真是懦弱无能到了骨子里,频繁割地赔款不说,还对金人奴颜婢膝,可谓是丢尽了大宋朝廷的脸面。

在皇帝催促下,张浚急着立大功,丝毫不顾战场上的千变万化,不顾几十万大军的安危,千方百计作死,只为减轻东南压力,博得君王的一句肯定之言。

“锐于抗金而又短于用兵,亦急于转守为攻,拒纳曲端按兵据险,先行防御,壁垒不固,骄傲轻敌,此战危矣!”

刘子羽的叹息,惹来身后之人的一声感慨。刘子羽转过头来,却是泾原路经略使曲端在一群铁甲之士簇拥之下,走了过来。

“曲相公,怎么是你。”

刘子羽赶紧上前行礼。尽管他不喜欢此人的狂傲不羁,恃才傲物,但曲端乃是真真正正的抗击金人,颇得部下将士的爱戴。

“刘彦修,不要因为张浚是你的恩相,就一味附和于他。可知战场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主帅无能,必将祸及三军。”

曲端眼神冷峻,面上倨傲之色尽显。

起初,宋军部署既定,他建议张浚应乘完颜娄室军尚未赶到,金军未能合兵之机,各个击破,先行攻击完颜宗弼军。张浚却自恃兵众势雄,稳操胜券,执意致书金军约战。对他的建议理也不理,真可谓是愚蠢之极!

“曲相公,金人精锐,势不可当。还请曲相公执本部将士精锐,从中斡旋。”

刘子羽面色一红,但仍是言词诚恳,语重心长。

“刘彦修,你倒是痴心不改。”

曲端难得地面色缓和了一下,眼神中露出一丝无助。

“怕只怕我西军各自为战,不能万众一心。只凭我泾原路一路兄弟,恐怕无力回天。”

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曲端、环庆路经略使赵哲以及凤翔路经略使吴玠,五路之师、十八万人。曲端部四万人,又如何抗拒得了金人十余万步骑精锐

曲端摇摇头离去,嘴里尤自大声说道:

“宣抚司告示全军,凡有能生擒金贼完颜娄室者,授节度使、赏银万两、绢万匹。堂堂的宣抚司相公,竟然开出了这样的玩笑,实在令人可笑、可悲啊!”

看着曲端远去的背影,刘子羽不由得怅然若失。

两军尚未开战,张浚以川陕宣抚司的名义告示全军,凡有能生擒金人完颜娄室者,授节度使、赏银万两、绢万匹。

而完颜娄室给出的反应则是让张浚自取其辱:“通告全军,凡有能活捉张浚者,奖驴一头,布一匹”,让宋军气势上先弱了三分。

金人作战,每战元帅亲王亲临督战,矢石交集,金人指挥三军,意气自若。而看看张浚等人,作为一军大帅,竟然盘踞在耀州城中,而让部下的将领们在平原作战,自己只是作壁上观。

各路西军本就是心思各异,又无上官调度,军士又怎会齐心协力,放手一搏

刘子羽正在城头冥想,一阵笑声传来,刘子羽回过头看去,却是川陕宣抚使张浚和一众西军将领,紧跟在身旁的则是张浚任命的五路兵马都统制刘锡,和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

“刘都统,此次大战,本官就托付于你。还望你带领大军,击溃金人,告慰百姓,以报天子。”

张浚走在城墙之上,神色淡然,眉宇间顾盼自如,显然是信心满满。

“张相公尽管放心,末将一定不辱使命,痛击金人,告慰天下,以报官家和相公。”

刘锡抱拳道,声如洪钟,气势凌人。

“张相公,有刘都统亲自坐镇,我西军二十万精锐之师,定可大破金人,凯旋而归。相公勿忧就是。”

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也是满脸笑容,紧跟在张浚身后恭维道。

张浚哈哈大笑,一路向前,看到刘子羽在城墙上,微微点了点头。

刘子羽上前见过张浚等人,和环庆路经略使赵哲、秦凤路经略使孙渥等人一一叙话。

看着一众将领纷纷下城而去,刘子羽不由得愁眉紧锁,心中沉重之极。

大战前诸将商议进兵之策。泾原路经略使曲端和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均建议,宋军所处地势平坦,应移据高地,以遏制金军骑兵。都统制刘锡却认为我众彼寡,又有火器支撑,故未予采纳。

岂不知高处更能发挥火炮优势。宋军有火炮,难道金人没有吗

张浚稳居城中,刘锡骄狂自大,两位主帅如此,西军前途堪忧。

泾原路经略使曲端和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虽然都是制兵有方,但二人素有过节,彼此形同陌路,如何能集中兵力,共抗金人

尤其是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其人八面玲珑,唯上护下,和桀骜不驯、但孤芳自赏的曲端比起来,又让人担忧了几分。

还有这环庆路经略使赵哲,听说其大战在即,营中尚有妇人随行。再观其人色厉内荏,眼神闪烁,只怕是世袭子弟,无能的衙内。

这样的庸才也来充一路主帅,只怕真的是误军误国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官变着法的作死,下面自然是士气全无,心寒胆战了。

自靖康元年以来,宋军对金人的战争,所有的胜利几乎都来自忠义军。而其它的宋军,鲜有对阵金人成功的经历。

难道说上官真把西军当成了忠义军,把自己当成了王松

刘子羽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如今,也只能指望宋军的火器,能够抵挡住金人的千军万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