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50章 授田

宋士 第50章 授田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第50章 授田

自靖康元年随王松攻进汴梁城,东征西讨,从河北到河东再到陕西,一路走来,马荣对这刀枪剑影的沙场征战,多少有了些厌倦。

马荣河东农家子弟出身,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依靠着两膀子的力气,倒也能混个温饱思荡欲,吊儿郎当地活着。

谁知金人南下,一朝家园全毁,万般无奈之下,马荣也跟着几个平日里凶强侠暴的狐朋狗友一起,加入了忠义军,成了王松的麾下。

这几年的大小战下来,他身边的几个狐朋狗友也已经在战场上死伤殆尽,只留下了他孤身一人。

马荣是个粗疏的性子,桀骜不驯却作战勇敢,平日里就喜欢和下面的士兵一起,喝酒吃肉,吹牛侃大山。也正是因为他的“不思上进”,所以混到今天,他还只是个都头,手下只管着百十号的兄弟。

队伍里的许多老战友早已经是一军的营指挥使,副指挥使,有的甚至是一军指挥使,很多老战友想提拔他,却都被他拒绝了。

他就喜欢冲锋陷阵,那种快意恩仇,鲜血飞溅的近身搏战,总是让他忘乎所以,有一种宣泄的快感。

往往到了战争结束,他反而觉得特别空虚。无数次睡梦中,他都会被战场上的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残肢断体所惊醒,彻夜彻夜地睡不着……

有时候,他都梦想着,若是有几十亩良田,他倒是可以雇一些佣工,做一个闲散员外,逍遥半生……

不过,这些梦想,他也只能深藏在心底,从来没有向旁人倾诉。想想也是,就那么每月几贯的饷钱,早早就被他拿去喝酒,哪里还有什么剩余。

只不过,今日一大早,他突然发现,他内心深处的那个梦想,无意间就变成了现实。

早上,他刚一进军营,手下的军士杨二就喜滋滋的迎上来,嘴里大声道:“马都头,授田了!”

马荣脑袋里面轰的一下,没想到传的沸沸扬扬的授田一事,竟然成真了!

“杨二,怎么个授田法,你知不知道”

马荣莫名地,语气有些急促。

杨二喜道:“新兵和列兵不能被授田,授田的年限从上等兵开始,当兵两年以上的,授良田20亩;当兵三年以上的,授田50亩,当兵5年以上的,授田100亩。这是对士兵。对你们这些当官的,听说每增加一级增加20亩。你是都头,应该增加40亩,你等了5年兵,那就是90亩了!”

90亩良田!

马荣呆了半晌,这才反应过来,返身向军营大营跑去。

“邓……都统……”

看到坐在椅子上的邓世雄,马荣不由得说话慢了半截,变得结结巴巴起来。

“马荣,是来问授田的吧?”

邓世雄面无表情,打开面前的花名册,翻到一页,把花名册推了过来,冷冷道:“授田多少,自己看吧。”

马荣脸色通红,拿起桌上的花名册,看了一眼,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邓……都统,是不是弄错了,怎么会是120亩”

“这是相公亲自批的!”

邓世雄声音有了些感情,有几分感慨。

“我拿花名册给相公

看,相公说,河东那些老兄弟,已经没有几个了!”

马荣眼泪再也忍不住,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以后不要把什么事都埋在心里!”

邓世雄转起身来,走了出来,拍了拍马荣的肩膀。

“相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也知道,他拿咱们当兄弟。平时没事的话,就过来串串门子,没有人把你当外人!”

马荣擦擦眼泪,点头道:“谢谢邓……大哥了!”

“还是叫我邓大哥舒服!”

邓世雄挤出了一丝微笑。

“回头有空,到相公那儿去走走。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马荣也不知道,自己如何出的邓世雄的营房。也不知道何时,鬼使神差的就来到了王松的房间外面。

“相公英明!我忠义军和金人作战,能够屡战屡胜,靠的是忠义二字、以及战场立功。如今再加上授田,军心更加可用,光复山河,恢复燕云,指日可待!”

相对于李若虚的欣喜,黄纵则是要谨慎的多。

“相公,如此下去,若是士兵一直在军中,到垂暮之年,士兵早已经失去战力,而得到的土地却一直增长,如此奈何”

宋朝实行募兵兵制,应募以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涅臂为号,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为兵。

王松摇摇头,笑道:“所有军士,包括军官,都再不是终身制。士兵会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决定退役的时间,一般是5到10年。军官则会延长一点。这样做,一是为了保证队伍的战斗力,二来也使士兵退伍以后的生活着想,而授田则是他们退伍以后的生活保障!”

李若虚思虑道:“相公,此法虽然甚好!但是士兵退役以后,万一要卖掉授田,这又该如何”

王松笑道:“这是士兵自己的资产,当然由他自己处置,谁也不能干涉。军中的士兵,大多都是农家子弟,想必得到授田以后,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很少有人会卖掉。”

“相公莫非想采取府兵制”

黄纵犹豫道。

府兵制,乃是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换句话说就是全民皆兵。府兵制度下,全国各地被分成若干的兵府,没有作战任务时,府兵就是自耕农,在农田里耕种,进行农业生产。而农闲时间,集体进行军事训练,等到有作战任务时,府兵需要自带干粮,兵器,战马前往所在的兵府报道,然后服兵役,替国家作战。

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凭借着府兵制,而纵横天下的。而这一兵制,也造就了历史上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只能说,忠义军现在的征兵,也是全民作战,但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唐朝的府兵制,均田制与其合二为一,互相支持。朝廷均田给百姓,百姓无偿服役于朝廷。大宋在土地兼并上放任自流,厚待富绅而薄待底层百姓。百姓和朝廷无土地之瓜葛,爱国之心从何而来富者骄奢淫逸,身乏体困,沉溺于酒色,又那里有爱国之精力”

称:“豪强兼并之患,至今而极。权势之家日盛,兼并之习日滋,百姓日贫,经制日坏,上下煎迫,若不可为之势。”

宋朝的土地制度,“不抑兼并”“田制不立”,既不均田,也不对土地买卖限制或打击,反而对土地交易进行保护,对于历朝历代尖锐的土地兼并问题,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唐朝立国后实行“均田制”,抑制兼并,平均占田和按人丁纳税,也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随着制度效力的逐渐消散和灾荒、战乱的发生,唐朝中期以后大量人口失地逃亡,原有的税收模式难以为继,“均田制”土崩瓦解,“两税法”应运而生。

“两税法”的特点是“舍人税地”,依据土地资源而不是人口去征税,宋朝继承了这种财税思想,把征税的重点放在土地上,土地兼并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土地兼并,导致富者田连阡陌,却担任很少的税负;贫者无立锥之地,贫弱之家地薄赋重,生活陷入困苦,贫富差距加大,“两税法”无疾而终。

宋朝严重的贫富分化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富有者无不是士绅之流,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

王松侃侃而谈道:“自宋以降,凡一百八十年,农民起义就层出不穷。不知各位注意过没有,每一次的起义,起义军都把“均贫富”作为起义的口号。宋初,成都茶贩王小波、李顺等人因“贫富不均”而揭竿而起;宣和年间,山东宋江三十六人共举义旗,提出的就是“劫富济贫”的口号;也是宣和年间,江南方腊起义,“无分高下”;还有几月前,荆湖南路洞庭湖的钟相、杨幺起义,他们提出的“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也是针对的天下贫富不均的现实!”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快!

王松正色道:“而这一切,都是朝廷对土地兼并放任自流,置之不理的恶果。如此一来,即便是太祖再世,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只能眼睁睁看着金人南下,肆虐各地,百姓苦不堪言,生灵涂炭!”

国家之战士,自然是来自良家子,在大宋这样的农耕社会,自然是广大土地上的农民,这也是士兵的来源。但是,大量的土地兼并,农夫都成了无地的飘客,国家又到哪里去找好的兵源。“飘客们”自然也就没有了为朝廷效力的热情。

“一旦百姓人口增加,人均土地必然减少。贫富差异必然导致贫民丢失土地。土地兼并盛行,农夫失去土地,被迫依附于地主,生活日益困苦。朝廷掌握的“公田”成了大小地主控制的“私田”,府兵制赖以生存的均田制土崩瓦解,府兵制也就无法再继续了。府兵制无法继续,就只能是募兵制了。”

半天没有说话的李若虚,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他家本身就是曲周县的大地主,自然是感受颇深了。

“怪不得金人南下,朝廷的这些禁军一触即溃,原来根本是在这里!”

朱梦说摇头道:“听相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来这土地兼并,事关根本,是不得不要解决了。!”

王松郑重道:“不但授田势在必行,均田更是重中之重!这些事情,可就要麻烦各地的官吏了。”

“马荣兄弟,进来坐,一会军中的几个老弟兄都会过来,大家好好聚一下。”

看到马荣站在门口,王松轻轻点了点头,亲自倒了一杯热茶,递给了马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