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35章 出使

宋士 第35章 出使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第35章 出使

湿热的海风之中,礼成港的天气让人凉爽无比,不过比起来,大宋北地的干热倒是好受一些,毕竟,没有这里这么潮湿。

海船进入礼成港口,沿着礼成江一路东北而上,然后缓缓靠岸。

黄师舜站在甲板上,看着江外滩上云集的船只,熙熙攘攘的渡口,衣衫褴褛的苦力和船工,远处模糊的房屋群,还是原来破旧不堪的样子。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高丽,我又来了!”

只不过,以前是以商贾的身份,现在却是两河的外交官员。

礼成港,高丽王朝的第一大港,水陆交通的枢纽,商贾云集。由于其位于高丽王城开城西南,因而也是繁华无比。

大宋到高丽,有两条海路。北路由山东登州出航,渡过黄海到达朝鲜大同江口的椒岛,再往南航行,到达开京附近的礼成江口。

南路,由浙江明州出航,往东北航行,到达朝鲜黑山岛,再往北航行,经过朝鲜半岛西南海岸的各岛屿,最后到达礼成江口。

大宋与高丽之间的北方航线,登州——礼成江口,因为经常受到辽国的威胁,北宋中页之后,两国间的航路,由北到南,主要是利用南方航线,明州——礼成江口。

自此以后,大宋东南沿海成为宋朝对外贸易的中心而日益繁荣,在广州、杭州、泉州、明州等主要地点,大宋朝廷都先后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距离高丽较近的泉州、明州等地的商人,纷纷居住在高丽,光是高丽的王城开城,就有华商数百,有些还当上了高丽的官员。

“黄兄,这高丽也就如此,这里虽是王城,却连明州也不如,就更不用说大名府和太原城了。”

施宜生毕竟第一次到高丽,还存有那么一丝新鲜感。

黄师舜点了点头,接上道:“高丽国小,屡遭战事,民生凋敝。相比于两河,确实是要落后许多。”

施宜生看了看船上叽叽喳喳,正在兴奋观望周围的部下,靠近了黄师舜,低声道:

“黄兄,也不知道相公怎么想的,这高丽贫瘠之地,相公为何要……”

“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黄师舜朗朗上口,字字读来,掷地有声。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遣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途中遇到大量汉人,被夹道围观。“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陈大德回来后,将所见告之唐太宗。”

施宜生博览群书,对这些典籍自然了然于胸,跟着接了下去。

“高丽本四郡地耳,吾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别遣舟师出东莱,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

他沉声说道,语气也是大了起来。

“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箕子,汉时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列为外域,故先帝欲征之久矣。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相公是要告诸众人,他此举,是要效唐太宗之故事,为子孙后代,排除忧难啊!”

二人都是欣然,显然也为王松的豪情壮志所感染。

高丽所占据的朝鲜半岛,本就是中华故地。战国时,燕国占据辽东。汉武帝时,在朝鲜半岛设立四郡,当时的高句丽仅为汉朝的一个县。一直到西晋时,这一地区都

是中国的郡县。五胡十六国时期,高句丽乘中原动荡之机,侵占了这些地方。

新罗借助唐朝完成了朝鲜半岛中南部的统一,8世纪后期以后,新罗同其宗主国唐朝一样,陷入内乱与衰落的窘境。9世纪末,新罗爆发起义,统治土崩瓦解。弓裔和甄萱分别建立了高句丽和百济,与在金城一隅之地苟延残喘的新罗形成鼎立之势,史称“后三国”。

高丽王朝的开国之君——王建就是出身开城的豪族。王建发动兵变,一统朝鲜半岛,自为君主,国号高丽,从而建立了高丽王朝。

只不过,高丽王氏到了王楷这一代,战乱频繁,官吏**无能、横征暴敛、剥地括民,而官府对百姓有如虎豹,不唯实、不唯民、只唯上。如此吏治,也难免乱事频发。

“黄兄,将来有一日,我军一定能拿下高丽之地,不遗后世忧也!”

“施兄,慎言!”

黄师舜面色大变,低声劝道,眼光扫向周围,幸亏无人助你。

“施兄,这里是高丽,不是两河,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万一给高丽人发觉了,你我生死是小,可别误了相公的大事!”

施宜生低声道:“黄兄放心就是!我也就是在你面前嘀咕几句,对他人自不会推心置腹。”

他忽然抬起头来,傲然道:

“听到了又怕甚!我忠义军兵锋正盛,天下慑服,一旦军威降临,必定是摧枯拉朽,溃不成军,正好找个借口就是!”

“你呀,真是拿你没办法!”

黄师舜苦笑道:“施兄,你年轻气盛,正是大展拳脚之时,切记祸从口出,误了大好前程!再说了,这等军国大事,交由王相公去决断,咱们做好本分就好。”

施宜生连连称是,心里却是不以为然。以忠义军之军威,这高丽就是纸糊的大厦,一推就倒。

见施宜生面色平静,不以为然,黄师舜也是无奈,他看了一眼渡口上熙熙攘攘等候的人群,嘴里笑道:“他怎么亲自来了”

黄师舜和施宜生刚上了岸,早已在渡口等候的一群人,马上迎了上来。

“贤弟,你怎么亲自前来了,愚兄是受宠若惊呀!”

黄师舜上前,朝对面一名身穿宋人服饰,四旬上下,方脸大眼,白皙红润的中年男子就要行礼。

“黄兄,你如今可是两河新贵,王相公的左膀右臂。兄弟我前来,能见你一面,也是受宠若惊啊!”

施宜生过来,和中年男子见了礼。

“施兄,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明州的巨商,也是我的好友柳悦。”

几人寒暄完毕,黄师舜看了看后面的一众学子,解释道:“各位,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位,可是大宋的名人,海商柳悦柳当家,你们都上前见礼吧。”

众人一起上前行礼,柳悦连连点头,满脸笑容,十分亲切,说话也是感染力十足。

“各位,你们学富五车,外事精通,都是国家之栋梁,跟着王相公,前程万里,让人羡慕的很呀!”

众人向前,柳悦落后一步,在黄师舜的耳边轻声说道。

“黄兄,你托的事办好了。你的人在“清州馆”外等候,就等你前来了。”

黄师舜看了看周围,低声回道:“人多耳杂,回去再说!”

众人上了车,这才发现,竟然是两河传过来的四轮马车,黄师舜和柳悦车并排说话,施宜生等人跟在身后。

一个多时辰,不知不觉,众人很快就进入了开城。

一路上,不断可以看到低矮的民房,各色豪宅大院参杂其间。主干路上还算干净,只是路旁的小巷偏街,看起来不太干净,人畜的粪便随处可见。

再走了一阵,马车在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小楼前停了下来。三层为平框窗,其余两层都是拱形木框窗。底层为石砌外墙和拱形门窗,上面两层是清水红砖墙,有双柱外廊,古典大方。

更为惊讶的是,窗户全部都是玻璃装置,想不到高丽人在这待客的驿馆上,也是下了血本。

门口上方“清州馆”三个大字,无不提醒着众人,这就是众人下榻的驿馆了。

驿馆紧邻皇城,也是开城的繁华地段,算得上开城的一环了。

看到几个高丽官员出来,黄师舜不由得一笑。

“施兄,看来今晚的宴席,要你带人去了!”

他满脸笑容,对迎上来的高丽官员笑道:“金相公,咱们又见面了!”

黄师舜进了驿馆,没过多久,一个汉子溜进了房间,在屋子里站好。汉子皮肤白皙,锦衣华服,但却相貌平平,扔到人堆里,也没有人能认出来。

“了却君王天下事。”

黄师舜轻轻说道,盯着眼前的年轻人。

“只有香如故。”

年轻人面色平静,也是轻轻吐出几个字来。

黄师舜点了点头,眼光示意了一下,二人坐下。

“小人是海外情报处甲组的柯二,见过上官。”

黄师舜点了点头,低声道:

“事情都完成的怎么样图纸都带来了吗?”

这个柯二,不显山露水,这才是潜伏的高手。

“回上官,刚才趁着给驿馆送菜的机会,已经送进来了,就在厨间,现在就可以去拿。”

柯二仍然是恭恭敬敬,面不改色。

“很好。如果我所料不错,王相公很快就要发兵高丽,到时候大功告成,我会在他面前为你请功。”

柯二眼里终于有了几分热情。他点点头道:“上官可以让人现在去拿图纸,以免夜长梦多。”

一大堆图纸摆在了面前,黄师舜仔细观看,开城和西京的所有地形,都标的清清楚楚。即便是高丽各军的驻防情况,也都另有说明。

插一句,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年轻人退了出去,黄师舜藏好了图纸。过了片刻,柳悦走了进来。

“黄兄,王相公真的要用兵高丽”

二人多年世交,柯二等人就是潜伏在柳悦的商队里面,因此,二人基本也没有什么隐瞒。

“不遗后世忧,这是王相公的原话。贤弟,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柳悦吸了一口冷气,面色凝重。

“不遗后世忧,好一个凌云壮志。看来这位王相公,怕是要做天下之主了!”

黄师舜点了点头,目光炯炯。他也相信,有可能很快,王松就会被属下的骄兵悍将推上皇位,不管他愿不愿意。

“贤弟,你所做的一切,王相公一定会放在心上!”

“咱们兄弟,不必说那些客套话!”

柳悦点了点头,忽然道:“这几日真是风云聚会,不但你们到了,女真人的使者,宋皇的使者,也都来了。小小的开城,可是要出大事了。”

黄师舜一惊,不由自主坐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