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51章 悲歌

宋士 第51章 悲歌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第51章 悲歌

宋士第51章悲歌大宋绍兴四年八月初五,河东路宁化军、汾河之上。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波光粼粼的河面之上,一艘大船正在破浪前行。船上坐满了身穿青衣,头戴方巾的年轻士子,士子大多是男子,但也有几个娇艳的面容夹杂其中。

这一首近日报纸上所载的散文诗,标题为我爱这土地,乃是诗词大家王松所作,王松感慨国破家亡,民族处于危险关头,为激励百姓牺牲、奋起抵抗而作。

尽管和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从体裁和格式上各不相同,不符格式和音律,没有之乎者也,也没有什么转押韵,但却更加直白易懂,从这些年轻学子嘴里面读出来,也是朗朗上口,悲壮豪迈。

如今,王松已经成为了大江南北的文坛领袖,各种经典诗词、歌赋、小令,包括学生们读的这种“白话文”诗,频繁见诸于报纸,成为年轻一代喜闻乐见、如痴如醉的热爱。

推荐下,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船上的这些年轻学子,正好处于这种热血沸腾的年纪。经过连续几年报纸的熏陶,这些人心目中不但形成了国家民族意识,也开始了反思和探索。

异族压迫,百姓受苦,正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高涨的年代。两河及燕云之地上千万汉人,随着结社之风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燕云之地,纷纷进入两河。

即便是那些呆在燕云之地的读书人,也都纷纷起来,暗地里以结社或武装反抗金人。

“李逊,你说咱们真能找到忠义军吗”

士子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针砭时弊,书生意气,无拘无束。谈到古今往来,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眼前的战局上面。

“两河大战一触即发,此事天下皆知。曲阳县乃是两军大战的前沿,找到忠义军将士,应该不难。”

李逊朗声说道,脸上神采飞扬。

作为这一群读书人的魁首,几年前,的李逊,还是一个鲜衣怒马,锦衣玉食的纨绔膏粱,整日里只知道游手好闲,飞鹰走马。

自从偶然接触了报纸上的新派思潮,就像船只黑夜中找到了灯塔一样,他整个人的心头,也都有了光亮。

苦读书籍,练习武艺,人也变的彬彬有礼,谦逊好问。几年的时间下来,他结识了一大群志同好友,也建起了这个所谓的河东学社。

船上的年轻学子,许多人也都和他以前一样,浑浑噩噩,浑然不知家国为何物。如今众人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成了忧国忧民,志向远大的有为青年。

“李逊,你说忠义军能击败金人吗”

长得有些憨厚、五大三粗的吴之焕开口。他是学社里面有名的勇士,也是一个吃货加搬运工,平时众人出行,苦活累活以他出力最多。

“事关国战,忠义军必能取胜!”

李逊坚决地说道:“咱们河东学社前去劳军,肯定能见到忠义军将士,到时候,你就能看到他们的威严了。”

作为王松和忠义军的忠实拥趸,李逊对着忠义军有着几乎盲从般的信

心。在他看来,这囤积于边境上的十几万金人,只不过是土鸡瓦犬,在忠义军的冲击之下,定会一击即溃,灰飞烟灭。

“李逊说的对!”

长相俊俏,女扮男装的秦曼卿轻声细语,娓娓说道:“忠义军东灭伪齐,西破夏人,中华故土,尽皆归于麾下。有这样的精兵强将,国之虎贲,又何惧金人!”

众人都是一惊,李逊不由得脱口而出问道:“秦曼卿,你说的可是当真,怎么你以前说过”

西夏的战事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报纸上的消息始终没有传入燕云之地,但是边塞上的商人游离于两国之间,交友广泛,不问政治,和当地的官员都颇有交情,自然是近水楼台了。

看到众人的眼光都扫过来,秦曼卿脸上微微一红,轻声道:“我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我爹刚从兴庆府回来,他在西夏王城之地,见到的却都是忠义军的将士,此事又岂会是假!”

“此乃是天大的好事!”

李逊兴奋地双手一拍,大声道:“我华夏地灵人杰,英雄辈出,一个小小的西夏,自然是手到擒来。就是眼前的十几万金人,又何足道哉!”

众人被李逊的情绪所感染,也都是兴奋了起来,一个个七嘴八舌,大声赞叹。

“诸位同学,忠义军骁勇善战是没错,可是你们发现没有,这宋金边境上,如今甚是奇怪,可以用诡异来形容。”

另外一名宁化军本地有名的才子蒋允,忽然打断了诸人的话语。

众人一愣,随即有人抢着说道:“许之兄,有何怪事,你快快说来!”

看到众人都是转过脸来,蒋允才一字一句地说道:“诸位,西北边陲打的如火如荼,死伤数十万,两河大军云集,大战一触即发,却始终是一片宁静。你们说,这是不是有些怪异”

众人一时愕然,面面相觑之后,均是垂头思索,随即议论纷纷起来。

“许之兄所说的不错!”

李逊笑道:“算起来,宋金大军在边境已经囤积了一月有余,却迟迟没有开战。似乎确实有些怪异!”

河北在拒马河为界,河东以太原三关做分水岭,两河大军囤积边塞一年有余,虽然小冲突不断,却没有大军鏖战厮杀的任何讯息,颇有些后世“西线无战事”的味道,也难怪这些年轻学子们疑惑。

“诸位,大家都不要猜了,等稍后见到了忠义军,谜底自然会揭晓。”

吴之焕看众人都是皱眉思索,大声劝道。

“诸位,咱们一起诵读一下少年中国说,也激励一下你我,如何”

“好!”

人群异口同声地发出了赞赏之声。

“好,那我来起个头。”

说完,李逊嘴里已经朗声读了起来。

“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若何之隆盛……”

听到他读的自信慷慨,士子们也都受到了感染。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划船的船夫看到这些年轻人的热情,不由得轻轻摇头苦笑,自己的孩子还不是如此这般,桀骜不驯,热情似火,却又像古圣人一样忧国忧民。

船只划过一片曲折的河道,两边的河岸山丘纵横,其上草木已经凋零,放眼看去全是萧瑟。

突然,轰隆的马蹄声响起,跟着,铁甲骑士的身影冒出了天际,向岸边

滚滚而来。

尘烟滚滚,战马纵横而来,马上的骑士张弓搭箭,已经瞄准了前方河流上的船只。

“是番子,趴下!”

船夫眼尖,看到前来的骑士面色狰狞,大声吼了起来。

“不要慌!”

李逊对惶恐不安,面露恐惧之色的同学们大声喊道:“同学们,咱们并没有兵器,船上只有点酒肉,量来金人也不能拿我等如何!”

“小官人,你真是天真的可以,赶紧全部趴下,否则性命难保!”

船夫大声地吼道:“番子严禁结社,什么时候又讲过道理,你要是再不爬下,小心小命难……”

船夫话音未落,一只羽箭已经凭空射到,“噗”的一声扎进了船夫的胸口。船夫向后倒去,直接掉入了水里,溅起一片浪花。

无数羽箭呼啸而来,船上的年轻士子们倒下一片,惨叫声立刻起来。

“趴下,趴下!”

李逊被另外一个船夫扑倒在船板上,船夫大声的喊叫起来。

没有了人撑船,船只在江里打着旋儿,疯狂的向下游而去。

金兵沿岸追击,不断放箭,船板上不断有士子被射中,发出凄厉的惨叫。

船上到处都是鲜血和尸体,羽箭一支一支,像长在地上的钢铁丛林。蒋允脸色煞白,他从船板上爬起来,想要跳入河里。几支羽箭破空而来,射在他的背上。蒋允身体向前一倾,“噗通”一声,摔入了河里。

秦曼卿吓得花颜失色。她趴在船舱里,瑟瑟发抖,内心的恐惧到了极点。

另外一个船夫把李逊推的翻滚进了船舱,自己捡起一只掉在船板上的竹篙,不惧呼啸而来的羽雨,奋力划了起来。

吴之焕也是不惧羽箭,抓起了另外一只竹篙,跑到船尾,努力撑着船只向前而去。

被前方一座高大的山丘所阻挡,战马再也爬不上去,金兵只有悻悻停了下来,指着船上剩余的几人破口大骂。

幸亏是顺流,船夫奋力划出去十来里地,这才在西岸一处停了下来,自己躺在仓板上,大声喘息。

“都死了,都没了!”

李逊面色苍白,走上血污尸体堆积的仓板上,腿上绵软无力,跪在了血泊之中。

“陈海,曹成,你们都快醒过来啊!”

秦曼卿躲在船舱里,嘤嘤地不断抽泣。满船二十九个的同窗,只剩下了自己和李逊几人。

吴之焕胳膊上鲜血直流,看样子是中了一箭。他无力地躺在仓板上,任凭泪水簌簌而下。

岸边官道上,滚滚的马蹄声传来,一队风霜满面、龙精虎猛的骑士打马而来,直奔船只。

李逊和吴之焕对望了一眼,站起身来,把惊惶不已的秦曼卿护在身后。

“船家,到底发生了何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尸体”

李逊甩开吴之焕劝阻的手臂,上前几步,李逊正义凛然,大声喊道:“尔等何人,难道是番子吗?要杀要剐,尽管来就是!”

马上的骑士微微一惊,随即大声喊道:“你们不要惊慌,我等乃是河东忠义军的斥候。到底发生了何事”

船家“噗通”一声跪在了仓板上。吴之焕泪流满面,大声喊道:“忠义军的好汉,你们怎么才来啊!全都死光了!”

大宋绍兴四年八月,女真人在河东路汾河之上,射杀手无寸铁的年轻士子29人,一时边关之上,人人皆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