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3章 募捐

宋士 第3章 募捐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第3章 募捐

“各位乡亲,北虏占据我燕云之地已达数百年,国家失去北部屏障,北虏据此南下,烧杀抢掠,我中华百姓受此荼毒,数百年来,未有停歇。”

大名府,“中华行政学堂”的大门外,聚集起了层层叠叠的人群。几张桌子上面,都放着一个募捐箱,每张桌子后面都坐着一名行政学堂的学员,提笔登记者捐赠人的名字和数额。

李朝站在一张凳子上,大声向围观的百姓做着演讲。

“如今,我忠义军大军就要北上,恢复燕云之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为出征的将士们尽一份绵薄之力吧!”

“有了充足的钱粮,忠义军的汉子们才能更好地杀金贼!乡亲们,谢谢你们了!”

“我捐20银圆!”

人群中走出一位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来到桌子前,毫不犹豫地从钱袋里拿出了20块银圆,放在了桌上。

学员们数好钱物,仔细地放入捐物箱中,记下了数额和捐赠人的名字。

人群中响起一片掌声,中年男子满脸都是笑意,高昂着头走开。

“我也捐五块银圆!”

“我也捐三块!”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上前,把捐赠的桌子围了个水泄不通。

“支持北伐!”,“捐钱捐物!”

一些希望学堂的学员,排着整齐的队伍,手里面摇着写着“北伐”两字的小旗,打着“支持忠义军北伐”的横幅,沿街而来。前排的一名年轻学员大声喊着口号,引导着后面学员们整齐的呐喊。

“街道司”的公人们个个满头大汗,如临大敌,在街上维持着秩序。

满城都是群情激奋、欢呼雀跃的人群,募捐箱无处不在,尽管这样会带来很多治安上的不便,但“街道司”接到了上面的指令,只能尽量维持交通畅通,保证治安良好,还不能干涉百姓和学生们的热情。

“听说这一次忠义军二十万大军,挥兵北伐,番贼肯定是受不住了!”

“这些天杀的番贼,他们也有这样的一天!”

“听说满城的大小官员都在宣抚司捐物,听说王相公带着柔福公主也一起去了。”

“咱们也不能光说不练,我这两月不吃肉了,捐上5个银圆。李三,你呢,不会又溜了吧”

“瞧你这话说的,我李三还是个人吗!你赵四能捐5块,我也捐5块,总不能让你比下去!”

“好,咱们这就去,搞不好还可以看到王相公!”

“别说了,现在就去!”

大名府,五六十万百姓,人人踊跃捐款捐物,所有的百姓都想为北伐出一份力。

“军哥,老汉我也没有多少积蓄,就推了这两袋米来,你们就收下,算我老汉一点心意。”

军营门口,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脸上皱纹纵横,他用破旧的独轮车载着两袋大米,岂求着军士们能够收下。

“老丈,我们不能收,你把这米都捐了,你以后吃什么!”

坐在桌后的军士们纷纷从桌后上前,推辞着,让老汉把米带回去。李卫国指着后面堆积如山的粮食说道。

“老丈你看,如今我们已经收集起了这么多捐赠的粮食,已经够用了。”

“你们一定要收下!”

老者跪了下来,哀求道:“老汉一家老小都被番贼杀了。要不是王相公,我也早就饿死了。今天你们要不收下,我就不起来!”

李卫国红了眼眶,沉吟了一下,说道:

“老丈,粮食我们收下了。

我们答应你,一定好好杀番贼,把他们赶出燕云十六州,还百姓们一个太平世道!”

老者心满意足,推着空空的独轮车离开,只剩下一众目送他离去的忠义军将士。

“都别愣着了,又有百姓来捐物了!”

李卫国收拾了一下心情。放眼望去,街上有许多百姓都是满载而来,热闹异常。

平日里戒备森严的宣抚司,此刻也是大门洞开,熙熙攘攘的官员们、家眷们,彼此低声谈论着,纷纷向里面而去。

很快,宣抚司的大院就被挤了个严严实实。无奈之下,宣抚司的大堂门也被打开,用来疏散人群。

忽然,人群中响起了震天的喝彩声,原来是王松携带着妻子柔福公主到了。

王松夫妇都是一身布衣,相偕而来。王松满面笑容,频频点头,不断地停下来和众人寒暄。赵多福也是夫唱妇随,虽是一身布衣,却也高贵大方,谈吐得体。

一些绫罗绸缎、穿金戴银的贵妇们,在和王松赵多福竞相打招呼后,纷纷埋怨自己的相公们,让她们大庭广众之下出丑。

“人家王相公和公主穿的那么简单,你为什么不通知我一下,让我穿成这样?”

“我哪知道!正好,你还是把头上的金钗还有手上的镯子都给捐了吧。”

“只能捐金钗,镯子可是我娘留给我的!”

“我还是先找个地方,把我的衣服换了吧!”

叽叽喳喳,窃窃私语中,马扩走上了台阶,轻轻压了压手,下面的人都开始安静起来。

“诸位同僚及家人,都静一静。在下谨以宣抚司的名义,宣布捐赠活动开始。”

马扩满脸笑容,人畜无害,说出的话,让下面的人都是急不可待。

“此次募捐,乃是为了北伐,捐赠钱粮多少,诸位量力而为,千万不要勉强。现在,王相公和公主带头,募捐开始。”

王松和赵多福第一个上前,二人把一个小箱子放在桌上,赵多福揭开了盒子。

几个登记记载的官员上前,仔细查看后,记载下来。

一名官员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声道:“王相公及家人,捐赠金钗一对,玉璧一双,黄金100两。”

人群中响起一片惊呼声,纷纷惊呼王松夫妻出手大方。

王松上前,大声道:“各位,这些捐赠物品都是我家娘子的嫁妆。在下是个穷鬼,从不知金银为何物,每日除了一日三餐,身无长物,让各位见笑了。”

人群中响起一阵笑声。许多人都是暗自羞愧。想不到一个北伐捐赠,王松竟然搭上了妻子的嫁妆。很快,有许多人悔恨起来,早知道就多拿些钱财来了。

岳飞和妻子刘氏上前,岳飞拿出一袋银钱,放在桌上,低声道:“这是在下的捐赠,登记一下即可,就不必公之于众了。”

登记的官员摇头道:“岳都统,这是募捐的规矩,不但要唱读,而且要张榜,杜绝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你就见谅些吧。”

刘氏也是一身布衣,听到官员如此说,赶紧说道:“官人,咱们就听官府的,莫要争辩了。”

她本来要争奇斗艳,听了岳飞的话语,换了一身布衣,一路别扭。现在看了赵多福的打扮,这才暗自庆幸不已。

岳飞无奈,只好下台,站在了王松身边。刘氏则是挨着赵多福,二人轻声谈了起来。

“忠义军都统制岳飞,捐赠300银圆!”

人群中又响起一阵惊呼声。纷纷称赞这位威言冷静、衣着简朴的名将,竟然捐赠如此多的钱

财。

岳飞每月的饷银也就是一百银圆左右,加上赏赐,也不过在一百二三。一下子捐赠出三个月的收入,这绝对是大手笔了。

“岳家娘子,多谢你了!”

赵多福轻轻谢道,刘氏受宠若惊,赶紧连连谦让。

她一个乡下女子,夫君位列宣抚司权力巅峰之列,接触的是大宋皇室的公主,非富即贵。一屋老小,生活均有官府的照顾,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又夫复何求。

衣食无忧,志得意满,功利心自然也就没那么重。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戾气慢慢散去,人也就变得和善起来。

“岳兄弟,你现在一家和睦,老夫人身体安康,本官也就心安了。”

王松想起了历史上岳飞的第二任夫人李娃,只能对这位奇女子说一声抱歉了。

“多谢相公惦记!”

岳飞心里一热。看来王松始终还是记挂着自己的家事。

看着热闹非凡的捐赠现场,岳飞不由得欣慰地说道:“相公,这真是民心可为,民心所向呀!”

不但民间和官府的捐赠如火如荼,国债卷的售卖也在紧张地进行当中。

中华银行前,前来抢购国债券的人如山如海,人情之密,让人望而生畏。

“赵员外,你买到了多少”

赵贵扭动着肥胖的身体,挤出人群,脸上汗流如注,前胸湿了一大块。

“五万银圆!”

赵贵兴高采烈地说道:“周兄,早知道今天多带些银票。临街粮行的李掌柜,一下子就买了20万银圆!”

“20万!”

周围的几人都是目瞪口呆。周兄楞了一下,大声喊道:“三郎,你先排好队伍,我去银行再取些银票。一定要排好队哦!”

看到父亲转头跑开,敏捷如少年,周三郎苦笑着摇了摇头,赶紧排好了队伍。

“诸位乡亲,请排好了队伍,千万不要拥挤!”

柜台前人头攒动,黄馨不由得暗暗心惊。一个上午,600万银元的国债券,就卖出了将近一半。早知道就多印发一些了。

河北、河东、东京城,甚至是京兆府的富商巨贾、豪绅右强、朱门大户,许多人都是远程而来,也不知从哪听到的风声。

王松从中华银行旁经过,看到人山人海的情景,却是缓缓走开。

“相公,你这是为何,难道说心里有什么事情”

看到王松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的样子,赵多福温声问道。

“娘子,临近北伐,百姓、军士们越是群情激昂,我这心里就越是不安。”

王松缓缓而行,杨再兴等人在后面紧紧跟随。

“此战事关国运,胜了自然皆大欢喜。若是败了,恐怕会伤了元气,北虏趁机南下,百姓又是水深火热,我可就是百死莫赎……”

“没有战败的可能!”

赵多福打断了王松的话语,决然道:“大宋毁在我父亲的手上,那是因为他错事做尽,乃是咎由自取。如今我父亲已经驾鹤西游,赵宋已经是过眼烟云,相公文韬武略,北伐乃是顺天应人,忠义军替天行道,绝不会败!”

“相公,你这是仗越打,越胆小了!”

杨再兴在一旁,轻声嘟囔了起来。

一队游行的学子经过王松身边,他们挥舞着旗子,嘴里高喊着“忠义军必胜”的口号,个个面庞通红,眼里充满了希望和热情。

王松心中感动,不由得充满了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