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53章 铁坊

宋士 053章 铁坊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53章 铁坊

大宋由于国土面积小,只有后世的三成,人口却有上亿。国小人多,高昂的军费和政府支出,时常让大宋朝廷头疼不已。也使得大宋朝廷的每一任君王,对着“理财”和“求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矿产的开发上,大宋朝廷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要开放。朝廷鼓励民间投资。甚至政府勘察出来的矿产,可以和民间联合开发。除了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寺庙,坟地,园林,等地不得开发,其余的地方都在允许开发的范围之内。

大宋朝廷鼓励民间开发的唯一目的,就是朝廷需要大量的银钱,以供政府使用,主要用来支付高额的军费。

大宋境内,矿场数以万计,层出不穷,水路交通发达,也大大刺激了宋朝工商业的飞速发展。

有宋一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政府开发的矿场要比私人开发的矿产少得多,可见民间经济的活跃。

民间经济活跃,百姓开矿采取个人承包制,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均由百姓自己承担。开采出来的矿产,两成归朝廷,八成归百姓。换句话说,就是开采出矿产以后,开矿的个人只需向官府缴纳20%的税金,其余的产品就可以自己销售,所得之利也归于自己,历史上叫“二八抽分”。

此举刺激了宋朝民间采矿业的迅速发展,开矿也因此成为一项安全稳妥的投资方式,也成就了宋朝采矿业的繁荣。

就像这河北西路的邯郸地区,除了几个大矿由宋廷掌管以外,其余的都是私人开矿,虽然也有自己的铁厂,所冶炼出来的铁锭或卖给国家,或推向市场,全由私人矿主自己决定。

读书人的尊崇地位,豪强大户的日益增多,再加上大宋特有的青楼文化,使得上至庙堂,下至江湖僻县,处处莺歌燕舞,酒色迷人,以至于民风萎靡,文风鼎盛,而失去了尚武之神。

怪不得北宋亡国。人人都去搞经济,人人都去追逐更舒适、更安逸的生活,血气都消耗在了逐利中,铁骨都泡在了温柔乡里,还有谁愿意去保家卫国!

没有强大骑兵的宋人,仅靠这些战斗力低下的步兵,再加上士大夫的寡廉鲜耻、弱不知兵,如何能抵挡住残忍弑杀,能征善战的女真铁骑!

洺水河边,高大的古柳下,沿着河堤四五十步,一溜黄土夯成、泥墙茅草覆顶的房屋倒是建的整齐,这是矿场里面的矿工和工匠们居住的地方。

连绵不绝的矿山上,无数个蚂蚁一般,全身乌漆麻黑的矿工们正在挖矿运矿,矿石顺着斜坡由山上滑下,每一次都是一路烟尘,喧嚣不已。

矿山已经由义军的兄弟接管,看到王松和董平过来,几个人赶紧跑了过来。杀熊岭断了左手的王三也在,看起来精气神还不错。

这已经是“劫财”此日的午后,正如王松所说的一样,众人一早出城门的时候,城门口根本没有任何的盘查阻挡,众人出了城。张横压着钱财回到山寨,王松和董平则是直奔铁厂而去。

“兄弟们,这以后就是咱们的产业了,大家伙可都要看好了!”

王松点点头,和围上来的兄弟们说道:“王三,天气热,你要注意伤口,千万不要沾水,争取早点恢复。咱们还有很多事,需要兄弟们一起去做!”

王三点头道:“大官人放心,小人一定好好恢复!没有了左手,还有右手,照样可以和金狗干!”

“这才是咱们忠义军的兄弟!”

王松点点头道“好兄弟,好汉子!以后有的是机会痛杀金贼!”

看到众人满脸满手乌黑,鼻孔处都是污渍,王松心中一动,有了主意。

“回去我琢磨一下,弄些护手的、护口鼻的口罩和手套,到时候给兄弟们和挖矿的旷工们用。”

王松和董平告辞离去,走了一段,还没有到跟前,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原来面前就是一座巨大的炼铁工坊。

说是工坊,其实也就是一个打铁的做坊,旁边有两个炼铁炉组成的炼铁车间而已。王松有些惊讶的是,炼铁的材料竟然是当地富产的煤炭。估计是山上木材难以砍伐,所以改用了石炭炼铁,要不然,太行山上的树木早就被砍光了。

王松仔细的看了看两座炼铁炉,两个炉子的尺寸差不多,都是高约6米,直径约3米,炉壁厚约40-80厘米,以矿石和沙质耐火土砌成。看两座炼炉的样子,应该有些年代了。

“老人家,咱们这炼铁,一年所出几何啊”

王松在炼炉前停下,指着眼前的炼炉,对旁边的一个老人问道。

“大官人,这一炉一月炼的铁,产量在3万斤左右,两个炉就是6万斤。炼铁的花费,主要就是工钱。无论开采石炭还是铁矿石,一年下来,六成开销都在这工钱上,两成是官府的税钱,其余的两成才是咱们自己。”

看到面前的几人气势不凡,老人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王松点点头。大宋森林砍伐严重,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缺少石炭的地区。武安地区都是煤矿、铁矿,而且以露天矿居多,原料上自然花费不多,唯一的区别就在这人工上面。

“大官人,还有一个麻烦就是炼铁太慢,品相太差。矿石挖出来了,也没有办法烧快,这火候上不去,大家只有干等。再加上炼出来的铁锭算不上上品,也卖不出好价钱!”

老人冶铁已有数年,经验自然是十分丰富。

王松倒不在意卖什么好价,他要的是自己军中使用。

如果炼铁的速度太慢,自然会影响他快速充军的计划。现在天气炎热,金人暂时不会攻击太原,可是一旦到了秋天,无论是河东,还是河北,都要遭到番子的第二次南下攻击。

作为一名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受过高等教育的化学本科出身,王松对炼铁,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老师傅,你这炼铁不能这么炼。”

王松仔细观察了一阵,围着炼楼转了转,再也忍不住,说了出来。

“这样炼铁的话,一个是炼铁的速度太慢,另外一个就是铁的品相太差。炼不出多少东西,卖相也不好,就卖不出好价钱!我试试看如何改善一下!”

老汉姓李,炼了一辈子的铁,听到主家说自己的炼铁方法不对,脸色马上沉了下来。不过老汉已经过了争强好胜的年龄,就在旁边听着,看这位大官人的下文,看他如何进行改善。

“大……官人,这炼铁的事情你也晓得”

董平有些目瞪口呆,张口结舌。

大官人武力上的造诣,他是知道的,也是亲眼目睹,在火药上的本事,更是独步天下,炸的番子屁股尿流。

只是到了这炼铁上,奇技淫巧,大官人总不会无所不能吧

他结结巴巴地问道:“大官……人,你真有办……法使得这生铁变好真有办法让这炼铁的速度加快”

“季布无二诺,候赢重一言,兄弟,你就放心吧!看来我得在山下呆些日子了!过些日子,你再来看,哥哥保证让你大吃一惊!”

王松信誓旦旦地说道。

仅仅不到半个月,洺水河西岸边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煤山,这都是顺江送到的石炭。这里也是石炭的卸货地,一座新的窑炉就在卸货场地的边上。等石炭洗好了,最后再送到这新建的窑炉上去,进行所谓的炼焦程序。

沿着这洺水河边,建起了一溜的工棚,工棚里面,整整齐齐的摆起了十几口大锅,矿场的这些佣工们,此时正在从河中挑水,倒入锅中。进行所谓的洗煤程序。

“这大官人是不是脑子怀了这洗菜,洗碗,洗身子咱们都见过,就是没有见过洗石炭的,这不是瞎折腾吗”

一个五旬左右的窑工,站在河边一边看一边摇头,嘴里自语道。

李老汉走了过来,他仔细地看着洗煤、炼焦的程序,心下却信了半分。他沉吟道:“胡师傅,我觉得大官人的想法不错,咱们等等看,兴许这法子管用。”

汉子们把石炭倒进了锅里,搅拌,洗涤,重复3-4遍,直到河水不再浑浊为止。这样得出来的石炭就叫精煤。精煤也不能直接用于炼铁。精煤中,往往伴生大量的杂质,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使生铁变脆,形成白口铁,从而达不到炼铁材料的要求。

汉子们把洗好晾干的煤,一车车的送到了新建的窑炉旁边,装窑烧制,这就是炼焦。这个新建的中型粘土砖窑炉,足够加工两座炼炉需要的石碳。王松指挥着汉子们将堆放在窑里的精煤引燃。精煤自身燃烧而形成焦炭。

这也多亏了后世网文上的梗。王松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不过最起码应该比没有炼焦过的石炭强。

“大官人真是失心疯了!石炭这样一烧,不是白白的浪费吗,也不知道大官人是如何想的”

叹息声、嘲讽的话语又传了过来。王松只是淡然一笑。

“大官人,要不要小人过去,教训一下这些无知的蠢货!”

尽管自己也是半信半疑,但董平却不愿意任何人嘲笑自己心中半人半神的“偶像”。

“兄弟,只不过一群无知汉子,何必“庸人自扰”!”

王松阻止了董平。只要炼出了好铁,所有的谣言和嘲笑都是自打脸面。

空气预热,加大热风的保温措施,后世网文上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梗,这些都被王松用在了自家的炼铁上。

不过,毕竟没有亲自验证过,只是道听途说,如今纸上付之行动,就看能不能一鸣惊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