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剑颂 > 第六百三十四章 先生与列国(赵)

剑颂 第六百三十四章 先生与列国(赵)

作者:淡水鲈鱼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1-11 05:50:03

第六百三十四章 先生与列国(赵)

空隆隆的轮子无法再继续转动了。

夏末秋初,大雨倾盆,泥泞的道路上,马车难以前行。

那圆滚滚的轮子,破损了,散成一堆无用的木头块。

龙素知道,自己没有办法继续坐着这辆马车上路了,轮子已经彻底损坏,而这意味着,接下来她的路程,不会很舒服。

这里是原晋国的土地,现在则属于赵国。

没想到刚出泗上,出了齐鲁大地,马车就坏了。

龙素不由得失笑。

这里距离邯郸不远了。

骑马,龙素是不太会的,不过拉车的马向来性格都比较温顺,这匹马踱着步,垂下首,低眉顺眼。

天下起大雨来。

因为上一次阏与之战,以赵国胜利为结局,所以至今为止,邯郸城内都弥漫着一股不散的喜悦。

赵国强大,连秦国也不能相敌,强行攻赵,连秦国也只能惨淡收场。

龙素不止在一位国人的口中听到这些话。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这样说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把赵国放在了弱势的地位上。

秦国可以输,输一次,两次,三次,赵国也可以输,输一次两次三次……

但秦国即使输了十次,他依旧能打回来,因为不伤根本。

赵国呢?

当然是不行的。

龙素想要找个地方住下来,她没有打算去见赵王。

因为她周游列国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官。

有些留宿的地方,价格比较高,邯郸虽然不如齐国临淄富裕,但在三晋之中也算可以了。

以前魏国大梁城是天下商业的中心,但自从大梁连续数次被秦军发水淹冲之后,那些商人发现,秦国要打魏国,几乎是信手捏来,所以大梁一点也不安全。

于是,商人们有一部分,前往邯郸。

这也造就了邯郸的繁荣。

“我只有三十枚小刀币,想住几日。”

龙素说是这样说的。

这个留宿的地方环境并不好,也不在邯郸中央,比较偏远,和龙素以前的住处,天差地别。

屋主人似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是一个轻侠,拥挤的屋子里,两张床,三卷简犊,四缸酒坛。

“君子?”

剑士年纪不大,其实可以看出他是十分年轻的,只是显得有些颓废,故而看上去,那神情间是稍微多了些沧桑老态。

他看到龙素佩白玉,这是儒家弟子的标志。

“君子佩剑负斧……不像好人呐。”

剑士说出这种话时候有点滑稽之态,因为龙素是个女儒生,女子儒生少见,一般来说更谈不上什么“坏人”的称呼。

但龙素身上又带剑又带斧,确实是有些奇怪了。

这都是杀人的玩意。

剑士表示,大姑娘你不会是通缉犯吧?

当然说是这么说,剑士还是让龙素住在这里了,他自称赚的就是亡命钱。

“我这个地方不起眼,住过的人多了去了,正好,过几日我打算去平原君门下碰碰运气,要是能混个食客,那就好了……”

剑士说着,又有些自嘲,天色渐渐晚了,他也拿起一碗酒喝了起来。

“我以前在赵国待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和一个叫鲁勾践的人争斗,我要养剑,不能与他冲突,后来我就走了……”

“我有一柄宝剑,等到我把这把剑养好了,它必然有震惊天下的时候!昔年楚庄王三年不鸣,三年不飞,来日时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我相信我也可以……”

龙素轻声询问:“那什么时候是这把剑出鞘的时候呢?”

“是报恩,还是报仇?”

剑士双眼迷离且朦胧:“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他声音渐大,最后竟失声痛哭起来。

龙素:“你之所以回来,是因为放不下这柄剑啊,你不甘心,所以想要投身平原门下?”

剑士:“平原君好养士,有才者自可登位,是啊,我也想碰碰运气。”

“古剑无锋,是因为还没有到可以绽放锋芒的时候,而如果不给古剑找一个英明的剑主,那么恐怕古剑蒙尘,永不能复苏了。”

剑士不断的饮酒,一口气仰头饮下一大碗。

“我叫荆轲,昔年听过剑圣讲道,但每次与人比剑,却从没有胜过,这一切都要从河丘开始说起……”

河丘榆次,三位剑士,对于荆轲,乃至三位剑士来说,那都是一切故事的开端。

而龙素的眼睛也逐渐睁大了。

这个名为荆轲的落魄剑士,也是这简陋屋子的主人,他居然是程知远的故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盖聂,荆轲,程知远。他们三个人相遇在榆次不远处的河丘,在山花盛开的年岁中,激烈的争辩剑术的本质。

荆轲与程知远比剑输了,于是他立志要从头再来,重新藴养一道剑意。

然而自从那次之后,跌跌撞撞,天地之大,之广,之远,让年轻的荆轲饱尝辛酸。

奚落羞辱,都已经是家常便饭。

“你难道没有想过,程知远的道理是错的吗?”

龙素如此问荆轲。

荆轲有了些醉意,哈哈的笑了一声,又很悲伤。

“我能知道,这剑意其实已经成了,但我想让它更强,更大!我现在把这柄剑拔出去,能让我名噪一时,能成为天下有数的剑士,但那又怎样?”

“千百年后,还有谁记得我呢?”

龙素有些吃惊:“你……”

“我要让这柄剑流芳万古,我要让我的名字,镌刻在青史之上!”

荆轲忽然站了起来,有些疯魔一样:“即使程知远是错的,但我已经看到可行性,我已经有了成果,你让我放下,我怎么放得下呢!”

“他不是说了吗!有人在秦国诽谤他,法家斥责他,说他不配为法家第四派之主,但是他怎么说的!”

“青史有记,不可改也!”

“好!好一个不可改!虽然是那个家伙所说的,但每次听到,我仍旧不免赞叹。”

简陋屋子的门被推开,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过来了。

“还有住的地方吗?”

荆轲看了下两张床,对他道:“有……我睡地上。”

老人看了下两张床,却也不嫌弃。

“没有两个大钱,这年头,出来都不好混,当年张仪入秦吃不起糠糊,范睢藏魏整日食不果腹,如今这里虽然简陋,但有吃有喝,可遮风挡雨安然入眠,已经是上天赐予的幸福了。”

鲁仲连身无分文,一路靠走来到赵国,半点法力也不用,就是因为想要用另外一重身份混出个明堂来。

天下人皆知鲁仲连。

天下人更是皆知鲁仲连败给程知远,黯然离开。

那从今以后,天下人,恐怕要听不到鲁仲连的名头了。

“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会得到重用!老夫懂你!老夫也是这么觉得的!”

荆轲顿时泪目,然而鲁仲连下一句话差点让他吐血。

“能便宜一枚刀币吗?”

荆轲深深的看着他。

鲁仲连认真道:“明日,我便去拜见平原君……”

荆轲顿时一愣,不免哭笑不得。

原来又是一个来碰运气的。

“我叫鱼伯婴,和你口中那个姓程的,在以前有点过节。”

这是鲁仲连的化名,鲁去日则为鱼,仲之后是为伯,新生者是为婴。

这一日,小小的,简陋的屋子里,聚集了三个和程知远有关的人。

荆轲裹了稻草睡在地上。

“大丈夫生于天长于地,天为被地为床……”

鲁仲连把那个破烂木床搬开,远离龙素,放到了门口上。

“我少给了一枚刀币,今晚我睡门口吧。”

大家都很累。

而龙素,则是有些难以入眠了。

程知远……还真是到处都能遇到和他认识,或者结过梁子的人啊。

此夜无事,第二日的早晨,鲁仲连和荆轲早早洗漱,准备去面见平原君。

龙素认真的对荆轲感谢。

“其实,我认识程知远。”

荆轲一愣。

龙素道:“你既然认识他,却又不愿意去洛阳,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与他是同代人,不应该低他一头吗?”

龙素不免笑了,只是觉得荆轲有些钻牛角尖:“这是你的倔强吧?”

荆轲道:“有的事情,再落魄,也是不能去做的,我在汉水第二次遇到他,那时候正是子夏先生讲学的时候。”

“我很无用,但我相信,我终有一日,也可以与他一起,留名于青史之上,你说的对,我确实是,拉不下这个脸来。”

“如果我这段时间不回来,那屋子,你可以多住几天。”

荆轲向龙素行礼,随后与鲁仲连一道离开。

邯郸的街道上,龙素找了一个人比较多的地方,开始给人讲学。

私塾先生讲学是不分场合的,墨子曾经在大马路边上讲学,孔子在烂草棚里讲学,那是因为春秋时代,圣门的概念还没有出现,只有圣人还没有圣门。

现在虽然是战国,但是春秋之风并没有消失,像是原来历史中,后来秦始皇几乎统一天下了,浮丘伯依旧在桃林席地讲学。

龙素谨记曾参,陈良的告诫。

不要用君子的道理来行走天下。

讲学,在以前也是有学识者的经济来源之一,不仅仅是做官。

知识很多,道理也很多,但是国人们对于游学先生的兴趣,显然不如山野小民来的多。

国人的地位高于野人,是拥有政治权利的民众,相比已经大字不识一个的野人,庶人们来说,国人们的知识虽然匮乏,但依旧是足够他们日常使用了。

龙素的讲学,国人们听闻需要收钱,虽然听讲一日,只需要一枚小刀币,但他们依旧不舍得。

而听讲半个时辰,却不需要任何钱货。

于是,有很多人掐着时间,听了两句就走,龙素也无可奈何。

有孩子聚集过来,孩子们听的聚精会神,但是他们没有钱。

“先生,我们没有钱,这个给你。”

有孩子在日暮时分跑走,又在两刻之后匆匆跑回来。

他手里端着一碗粟饭。

孩子们给了龙素一些宝贵的东西,约莫是竹马,木牌,甚至还有一些好看的石头。

但这些都不能当饭吃。

龙素只吃了那个孩子的一碗粟饭,这个时候,她的精神略微恍惚。

当年仲尼开始周游列国的时候,是在村社间讲学,想来比起自己,那时候的仲尼,最开始连一碗饭都吃不上吧。

鲁昭公十一年时,仲尼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因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辞官创办私学。

后来,仲尼见过齐景公,见过晏婴,又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那时候的仲尼,前面没有路,一片漆黑。

仲尼死前,说天黑了。

但龙素想说。

先生,天亮了。

第一天的讲学就此结束,而龙素不得不回到荆轲的房子处。

荆轲没有回来,鲁仲连也没有。

第二天,龙素继续讲学,很饿,但没有办法。

同时,龙素今日的讲学,以千里马为课题,同样打算把自己这匹驽马卖掉。

那些白听课的人们又来了,聚集之后,到点离开。

而孩子们纷纷给龙素带来一些吃的。

第三日,依旧如此。

但第四日,有国人带着自家的孩子过来了,怒气冲冲。

“你这个夫子,怎么还教人偷粮食?到底是女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这种人,是被驱逐出儒家的吧!”

那个孩子低着头,想要辩解,却因为他父亲的呵斥而细若蚊声。

等到那个男人骂完走了,那个孩子被其他的孩子敌视,但龙素却安慰他,并且告诫道: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明日大家来,不必带饭,我照常讲课。”

那个孩子很愧疚,觉得是自己给龙素添了麻烦。

第五日。

那个男人似乎告诉了赵国司寇府,于是星宿府来了人,查看这里的情况。

带队的人是一个冷面剑士。

他自称“盖聂”。

自榆次生还之后,盖聂性情大变,为人也显得阴郁寡言了许多。

盖聂来时,龙素正在给孩子们讲学,而周围的那些白嫖民众,见到盖聂来,便纷纷散去。

“你就是这几日在这里讲学的先生?”

盖聂盯着龙素。

“有人说,先生有教唆孩子犯罪的过失。”

孩子们连忙上前争辩。

“是的,我觉得先生是不会的。”

盖聂突然如此说。

龙素微微愣了一下。

“程夫子的挚友,又怎么会是教唆之辈呢!”

盖聂行了个礼。

“公子迁,公子嘉,知先生来赵,特有一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