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半岛荣光:我,无限权力大统领 > 第249章 小姜的墨宝

近年来,随着龙哥对寒国开放的旅游政策。

大量寒国游客涌入这片大好河山。

魔都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自然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

不过近期魔都又多了个外号:寒果人的耶路撒冷!

只因带寒最初的临时正府。

就是在黄浦区马当路306弄4号成立的!

所以许多来魔都的寒果仁,基本必来此朝圣。

由于时常有寒果仁在这里感慨落泪。

该旧址也被称为‘寒果人自己的哭墙’

身为寒子官方层面之人。

宋乐诗一行开完座谈会,首先就来此参观‘朝圣’

“开果的先驱们多么不容易啊!我们这些后辈,应当以此勉励,为发展带寒多做贡献!”

宋乐诗站在遗址前,对小姜等人这样说道。

‘带寒冥国临时正府遗址’就是栋平平无奇的建筑。

如果没注意到标志标牌,一不小心走过了都很正常。

堂堂带~寒冥果,第一个正府居然是在别国建立的。

这事儿放谁家都是件难过的事儿。

而偏偏有某些脑子不正常的寒果人。

对此发出逆天言论:

‘这足以证明魔都当初是我们统治的城市!’

‘他们应当把魔都还给我们!’

‘虽然魔都比不上首城,但还是不错的!快点回归带寒的怀抱吧!’

......

怀着复杂的心情。

寒方访问团挤进狭窄的遗址内。

参观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的出来。

反正除了小姜以外,其他人都感慨颇深。

此时也有部分寒果游客在这里。

但因为小姜他们参观,都被拦在了外面。

见到一行人总算出来了。

他们纷纷打招呼。

能在异国他乡遇到自家官方高层,这些游客很是激动。

宋乐诗和小姜跟同胞们聊了一会儿。

便在一声声‘带寒冥固,葱桑!’中,乘车离开了。

接下来,还要参加龙寒文化交流会。

此活动是魔都文化厅主办。

地点选在一家位于长江边上的饭店。

别看它距离市中心有十几公里。

可也是魔都规格最高的馆子之一了。

龙方定在这里举行交流活动。

估计也是想让寒果来宾们看看长江的壮阔吧!

很快,一行人便乘车抵达了这里。

“这家饭店很有龙哥特色呢!看来今天主要交流的可能是饮食文化.....”

下车之后,李明珠看着眼前的建筑道。

这是一栋伫立在长江边的独立楼房。

装修是那种复古风,就像影视剧里的古代酒楼一样。

“鼎香楼?”

姜允成抬起头看了眼上方牌匾。

觉得这个名儿有些熟悉。

“欢迎各位贵宾到来!”

此时等在门口的文化厅长一行,已经迎了上来。

双方互相客气了一番后,便一起往饭店内走去。

进入最大的一间名为‘观江阁’的饭厅。

此时这里也有不少人等待在此了。

“夫人、将军,各位来宾,我来给大家介绍下...”

文化厅长笑着引荐。

这位是国画大师秦老、那位是文学泰斗张老....

反正这屋子里,除了记者和工作人员外。

都是龙哥文化界的重量级人物。

宋乐诗和姜允成一一跟他们握手。

翻译也在旁忙着帮助两边寒暄。

主人客人都齐了,大家稍坐片刻。

便开始了今天的文化交流活动。

说是交流,其实主要是向寒方展示龙哥国学。

国画大师秦老铺开一张宣纸。

提笔便一气呵成,画出了一幅水墨画。

画上显示的,是两个在大树下对坐饮茶的人。

很明显能看得出来,二人分别身穿汉服和潮显族服饰。

其表达的含义,自然是龙寒友好。

“真是精湛呐!”

“大师就是大师!”

宋乐诗和小姜这样赞道。

秦老道了句谢,张老又出手了。

他也提起毛笔,在画的空白处写下两行字:

‘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和睦相交,肝胆相照’

这两句,表达了对龙寒友谊的祝愿。

他写完之后,寒方众人都鼓掌称赞写得好。

这个倒不用翻译,因为寒子上层人基本都学龙文。

而由于今天没带什么寒果文化界人员。

宋乐诗便自己出手。

写下了那句古代朝显诗人许筠的名句。

‘国有中外殊,人无夷夏别。落地皆弟兄,何必分楚越。胆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这也是表达友邦和睦之意。

“宋夫人的字,颇有颜体之风啊!”

这次轮到龙方人员称赞了。

张大师今天也是兴致起来了。

见氛围至此,又叫人铺了张宣纸。

即兴作词一首,赞扬了寒国这些年取得的发展成果。

寒方看了之后,更加满意和高兴了。

所谓商业互吹嘛,既然对方都热情至此了。

寒子这边也要投桃报李才对。

可人家这是即兴创作,他们也不好照搬旧诗词来搪塞。

不过没事,小姜会出手。

只见他抬眼看了眼窗外的景色。

今天难得的天气晴朗,此时已近黄昏。

残阳斜斜,伴随火烧游云缓缓西坠。

江水滔滔,映衬赤金晚霞东流入海。

此情此景,让小姜瞬间有了灵感。

于是叫刘亚仁铺上宣纸,也留下了自己的墨宝:

观江

赤水滚滚载斜阳,东流入海待月光。

渔舟唱晚空自游,金乌灼云染西窗

夕阳余晖映两岸,冬月此景唯南疆。

黄河之滨枯木白,北国已然着银装。

...

这首诗意思表达得很明显。

是在借南北同季节景色的反差。

来赞叹龙哥疆土之广阔!

“好诗!好诗啊!”

不管小姜写得水平如何。

在这样的场合下,龙方文化人们也都立即鼓掌夸奖。

这里的气氛愈发和谐了。

记者们都是带着任务来的,纷纷不停的拍起了照来。

第二天,龙寒交流会上的内容便被报道了出来。

网友们踊跃留言:

【我嘞个豆啊,小姜还会写七律呢!?】

【这有啥好奇怪的,之前的寒国总桶来访,不也留下过字画之类的吗?】

【小姜可以的,既有文化还接地气,今天我才刷到视频,看到他在夜郎吃路边摊。】

【诗词本来就是我们寒果人发明的!姜将军当然会写了!】

【不只是是诗词,连龙文也是起源于我们寒果。】

【屋力姜江棍真是了不起!既能领导军队,又有这样的才情!也只有我们带寒能出这样的人才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