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88年:我带九个小姨子努力生活 > 第387章 说不准的事

丽英笑道:“没事,咱家人多,我做饭也没量,多做一个人的,少做一个人的,都没什么感觉。”

这一大家子,和和睦睦的,真让人羡慕。

很难想象,一年前,她们还窝在一个小房子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呢。

如今不仅人变了样,精神面貌也都变了。

小丫头们自信又活泼,大的姐妹,也都落落大方。

“小欢,你那主持稿,准备的怎么样了?”

小花问六妹道。

“四姐,这几天抽空就背着呢,明天咱是不是有个排练?”

小欢记得四姐前一天跟她说过,要搞个排练。

“对,但大家时间都不统一,不做具体要求,有时间就去吧,没时间先忙自己的。”

“我明天没啥事,什么时候开始?”

小欢问道。

“上午和下午都有,你要没什么事,就在那边待一天,明天你五姐也过去玩,咱就在商场吃饭。”

“嗯嗯。”

第二天吃完早饭,林小花先去了趟学校,找施工队的杨德兴。

杨德兴在这边给丽英盖房子呢。

这边的进度还挺快,已经把老房子全拆了,该平的地方都平好了,正挖着新地基。

都是合作多少次的了,互相很信任。

盖这边房子,苏凌风都没过来看过,倒是丽英有空就往这边跑,这以后就是她的小窝了。

对于她这个没归属感的苦命孩子来说,没什么比这更让她期待的了。

小花过来的时候,杨德兴正和工人一起吃饭呢。

他们自己带的锅具,搭火做饭吃的,这块的开支,都包到活里面了。

工人先看到的小花,一时没认出来,还在心里嘀咕,这谁家的媳妇那么漂亮呢。

等反应过来,才想起,这是苏家的大老板啊。

“工头,那是不是苏家的人找来了?”

旁边的人用胳膊肘捅了杨德兴一下,提醒道。

“哟,小花来了。”

杨德兴赶忙放下碗筷,起身笑呵呵道。

“杨叔,你吃着,我找你说个事,不耽误你吃饭。”

小花大方笑道。

“没事,快吃好,你说什么事?”

“还是商场搭棚子砌台子的事,东西都买好了吧?”

这事早几天,小花就过来跟杨德兴说好的,让他把材料先买好,等商场那边规划好,就开始动工干活。

商场的活简单,大半天就能干好。

“都买好了,那不,那边一堆就是。”

杨德兴用手指着道。

“嗯,那咱今天先紧着商场的活干,后天就开业了。”

“行,不耽误你那边事。”

“嗯。”

安排好这边,再次去了商场。

几个小姑娘过来找她。

“小花姐,今天排练是吧?”

“对,有人来吗?”

小花正要打开办公室的门呢,见她们过来,停下了手上动作。

想着要是有排练的过来,干脆也别进办公室了,到那边看看怎么安排。

“村里的没人过来,咱不是有节目嘛。”

跟张英一起做节目统筹的王莉笑道。

“行,那咱先排着,估计村里的老乡,是不好意思,兴许咱排着,他们就过来了。”

“对,咱排咱的。”

几人一块过去了。

找块空地,别影响人家做生意,还一个,等会儿杨德兴就带人过来干活了,也别耽误人家干活。

“英子,你给打个样,不是要唱戏吗,来一段。”

到了地方,林小花对张英道。

她专业的,小时候就跟着她姨四处跑戏班,这点小场面,对她来说不叫事。

“那行,我给来一段。”

众人围成一圈,中间就是舞台。

“哗啦啦”鼓掌欢迎。

张英唱的,是他们当地的经典梆子戏《花木兰》选段。

其实这是隔壁豫省的,但他们这块,属于平原,文化交流很频繁。

是四省的交汇处。

这四省是徽、苏、豫、鲁。

所以这片地方,无论是饮食,还是文化,或是语言,和四个省都有相似,却又有所不同。

这片地方曾经还真想过单设一个省,省会就是现在苏省境内的徐州,只不过后来这个计划泡汤了。

(这是真事,“淮海省”,不信的可以去查。

这地方被戏称为“创业天团”。

天下乱不乱,这个地方说了算。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曹操、赵匡胤、宋江、朱元璋......

等等。

都是产自这边。

他们要求不高,能填饱肚子就行。

他们要求也很高,填不饱肚子可不行。

另外更是妥妥的文化摇篮。

整个道家的起源,就在这里。

历史上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

更让人感动的,还是皖境内的“童子军”,抗日打到家家挂孝,只能娃娃兵顶上。

笔者老家就是这块的,我们这边祖上,是从鲁地迁来的。

土着给打没了。

所以说,为啥现在的皖省,那么分裂,说南不南,说北不北,起源于皖省的板面,反而是在冀省石家庄打开的名声,皖省本地人知道的都不多。

因为这边没土着,五湖四海的人迁过来的。

没有认同度很高的饮食和文化。

而且这边为了保障下面长三角的发展,动不动就泄洪,一泄洪就成灾。

这怎么发展。

一有点起色,一次泄洪全没了。

所以隔壁几个省的应该有感触,都到90年代初期了,那边的人还动不动就逃荒呢。

这边人口流动太频繁了。

提起皖省,江浙沪都得磕一个。

而后来的“打工潮”,给江浙沪提供人才最多的,也是皖省。

江浙沪人口年年增,皖省人口年年减,半个皖省的人都跑出去务工,好多更是在外面定居了。

这可真是“当爹又当妈”啊!!!)

他们这边,整体受豫省的文化影响,还是更深的。

鲁省的大鼓书也听,豫省的戏剧,还有梆子戏,听的更多一些。

张英唱的梆子戏《花木兰》选段,就是豫省的梆子。

没伴奏,清唱的,这才能显出功力。

“木兰非是寻常女,心怀壮志凌云起,铁骨铮铮战沙场,英魂永驻人间世......”

“剪发易服,掩去红妆,只为战鼓擂动时,能有我名在花家......”

真不愧是从小跑戏班的,张英这嗓音,没谁了。

等选段唱完,在场的人都鼓起热烈的掌声来。

“英子,这一等奖非你没跑了。”

在场有人夸赞道。

张英谦虚地笑了下。

“还得看其他人表演,说不准的事。”

刚好这会儿十妹跑来了。

“四姐,我们来排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