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不回城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更香 > 第346章 化肥厂选址

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肥厂选址

特种人才局会议之后,仅仅两三天,省里的文件便下达到临山市,内容与会议上一致,是有关筹建大型化工化肥厂的!化肥厂建设计划共分为三期,第一期工程保证化肥厂年产量达到二十万到三十万吨,第二期,量产达到六十万吨,等到三期工程全部完成,要求化肥厂总产量不低于百万吨。

按照省里的规划,这个化肥厂一旦建成,将会成为全省,甚至全国最大的化肥厂,肩负中华大地山南、山北两省的化肥需求供应。

自从省里的文件下达之后,整个临山市就像一座复杂的机器开始运转起来,首先便是考察建厂之地。

化肥厂的选址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其一,交通要便利,以便于原材料的运入和成品化肥的运出。最好靠近铁路干线或者公路主干道,这样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其二,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化肥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所以选址附近要有稳定的河流或者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并且水质要符合生产要求。其三,土地要开阔平坦,有利于厂房的建设和设备的布局。同时,地质条件要稳定,避免出现地质灾害影响生产。其四,要远离居民区和生态保护区。化肥生产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和噪音,为了减少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址必须在合适的距离之外。其五,电力供应要充足。化肥厂的生产设备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附近要有可靠的变电站或者发电厂,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其六,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扩建和技术升级,选址周边要有预留的土地,便于后续的规划和建设。

在考察过程中,专家们不辞辛劳,对多个备选地点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评估,力求找到最符合条件的建厂之地,为化肥厂的顺利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天,在考察途中李松给妻子打电话,电话那头,妻子的声音带着些许担忧:“松子,月月这几天一直念叨着你,问我你是不是不喜欢她了,怎么天天不在家?”

李松心中一阵愧疚,只能安慰妻子道:“这边的工作快有眉目了,等事情一完我就回去。告诉女儿,我这次回去会给她带礼物的。”

挂了电话,李松心里沉甸甸的,对女儿的思念愈发强烈,但他深知此刻化肥厂选址的工作至关重要,只能先将这份牵挂埋在心底。

又经过几天的奔波考察,十几位专家经过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几个备选地点进入最终的讨论范围。然而,每个地点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专家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化肥厂乃是临山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临山市副市长秦淮亲自负责,为此他专门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一次选址辩论大会。

会议刚开始,秦淮副市长率先发言,一一列举专家们选出的四个最佳选址地点,通过投票做最后的选择。

首先,第一个选址是东郊的王山村,这里最大的优势便是火车站就在附近,交通极为便利,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都不成问题。但美中不足的是,此地只有一条小河,而且冬季还会断流,水源供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选址是西郊的柳河镇,柳河是一条大河,水量充沛,能够满足化肥厂大量的用水需求。此地还濒临省道,交通同样十分便利。然而,其缺点也很明显,刚刚完成通电,电力设施薄弱,很难承受化肥厂这种用电大户的需求,后续的电力改造和扩容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第三个选址是城南的城关村,这里交通便利,市里的沙河经过,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令人担忧的是,沙河有时候会泛滥,可能会对厂房和设备造成威胁,防洪工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四个是城北的曹集公社,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突出优点,交通不如其他几个地方便利,也没有大河经过。不过,曹集公社人多,工人招收方便,而且有一个建了一半的造纸厂厂区,可以减少很多的建造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建厂的时间和成本。

副市长秦淮看到递上来的报告,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毕竟这是临山市自从建国以来最大的项目,事关重大,必须慎之又慎。

为了选出最适合的厂址,秦淮决定再召开一次会议,这次不仅邀请了各位专家,还有四个地方的村民代表,以及施工、电力等部门的领导开会讨论。

会议中,大家争论得十分激烈,甚至到了拍桌子吵架的地步。若不是秦淮副市长在,恐怕都要大打出手了。

支持王山村的专家认为,交通优势在化肥厂的长期运营中至关重要,水源问题可以通过修建蓄水池等方式解决。支持柳河镇的专家则强调,充足的水源和不错的交通条件才是理想的组合,电力设施可以逐步完善。而看好城关村的专家觉得,交通和水源都是现成的,只要做好防洪措施,就能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选择曹集公社的专家则指出,招工便利和已有部分厂区能加快建厂进度,尽早实现生产。

各方争论不休,秦淮副市长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每个选址都有其利弊,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想要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经过反复的权衡和比较,于是他决定亲自带队,对这四个选址进行更深入的调研。

他带人详细考察了每个选址的周边环境、基础设施、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在王山村,他们实地查看了小河的流量和冬季的蓄水情况;在柳河镇,与电力部门共同商讨电力升级的方案和可行性;在城关村,邀请水利专家评估沙河的防洪措施和成本;在曹集公社,仔细研究造纸厂厂区的改造和利用方案。经过这一系列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之后,秦淮副市长眉头皱得更紧了,经过他实地考察之后依然还是无法做出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