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217章 躲进小楼成一统(二)

隆庆中兴 第217章 躲进小楼成一统(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对于沈炼的说法,朱载坖也是眉头一皱,按他这个说法,大明岂不是洪洞县内无好人了吗?

朱载坖说道:“沈经历这话,未免有些偏激了些。”

沈炼笑笑,说道:“近世士大夫,有外钓功名,内营产业,广厦千间, 膏田万顷,仆奴如蚁,脾妾如云,而开口高谈性命, 自负清虚,虽复舌吐五色宝莲。吾不信也。夫积富累货,匪由一朝一夕,即未必攘夺股削得之,第计然之策。以勤俭起家,乃其经营积蓄,劳精费神, 为有生之累多矣!”

沈炼还将自己这么多年在州县任职的经历说出来,县官本来是亲民官,所谓亲民,本来应该是百里之民,无非吾人,念念在兹, 惟恐一夫之或病也。

而实际上的县令们,汲汲于仕途钻刺,他们所关心的当然是去任以后的出路。那么最好的出路则是升迁,得到上司青睐,则是重要因素。

对于县令们来说,握有本州县的实权,身处州县官吏群的顶峰,但他们又受到上司的挟制,因而,他们心理上的完型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对他们来说,能够得到上司的青睐,成功地驾驭下属, 顺乎自然地任满一个任期,并且为今后的仕途打开 一条通道,就是最大成功。

而一县之事,哪有那么容易被县令们掌握。用沈炼的话就是说:县事簿书山积,狱讼丛委,奸人倚以变化为利,鼠穴其间,窒于此则通于彼,市狡挟公符以暴于乡豪,横胥朋比以威剥于良善。

说白了就是这帮小吏把持县政,即便是州县正印,一样也没办法,况且州县正佐官都是有固定任期的,意在防止州县官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一任知县不过三年,县令们想的都是怎么样在吏部取得一个上等的考评,和尽快升迁,小吏们也以此要挟县令们。

他们保证县令能够收到朝廷规定的赋税,还会另有一笔不菲的孝敬,而县令则将一县之政,尽数委托给这些小吏,而县令一般会最少聘请两位师爷,一是刑名师爷,一是钱谷师爷,负责这两项事务。所以对于县令们来说,宁可刻民,不可取怒于上 宁可薄下,不可不厚给过往。

现在有一首小词,写得就是州县正印的丑态:红,圆融,路路通,认识古董,不怕大亏空,围棋马吊中中,梨园子弟殷勤奉,衣服齐整言语从容,主恩宪眷满口常称颂,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当然,也有不少县令,不愿被这些小吏摆布,要在政事上突破,对于州县正佐官来说,百不及一二能够遂愿。这些小吏们,虽然无品无级,但是他们谁贫谁富,谁困苦,谁逃流,谁人钱粮多寡,谁人丁口消长,彼尽知之,主书写文移, 掌簿籍、预县事, 熟悉政情法令和地方情况,再加上他们地方意识很重。一旦县令们表现出不愿受他们摆布的情况,往往一起架空县令。

而大明的地方宫实行回避制度,本地人不能为本地官。官员到任之后,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方言以及本地各种利害关系缺乏了解。往往被小吏们左右。

故而沈炼评价道:“今人居官,且莫说大有手段,为百姓兴其利,除其弊。止是不染一分一文,禁左右人不得为害,便出时套中高高者矣!”

同时沈炼还把一众讲官们给狠狠阴阳怪气了一番,沈炼说道:“诸位莫说地方州县官吏贪婪,他们所敛之财,能入自己宦囊的,不过十之一二,剩下的都是巴结巡按、巡抚、兵备等大员,他们又去巴结巡抚、总督,巡抚、总督自然去巴结尚书、阁老们。还有六部官吏们的冰敬、碳敬,可都是州县官吏们搜刮而来的。”

这样一说,诸位讲官们也不由得有些脸红,他们都拿过冰敬、碳敬,毕竟京城米贵,他们这些小官员,俸禄本就微薄,要是没有这些额外的收入,很多六部、都察院和穷翰林们都没法在京师生活。

对于沈炼的话,朱载坖早就有所了解,小吏治国现在已经成为大明的顽疾,这种弊病,就是皇帝也很难消除,何况朱载坖还不是皇帝呢?

这些小吏,则是种种不善, 在在生事的一群。论地位,他们只是国家征上来的劳役,时人以狗吏、贱隶称之,长官视之为奴仆。 论权力,他们也只不过在衙门内抄写奔走。然而, 他们能上恃官府之威,下怀肥己之奸,出入市村,虐民甚如虎狼,百端作弊,无所不至,仁义礼智之道同于圣贤者,丧之尽矣。

但是沈炼想说的不是这些,趁着朱载坖和讲官们思索小吏之害时,沈炼这才热完身,开始说道正题上了,沈炼说道:“国朝士风之敝,浸淫于正统,而糜溃于成化,及至当今,蠹坏已深,士风日偷,官箴日丧。想仁宣之际,大臣有羔羊之风,小臣怀貂尾之耻,司衡者秉公绰之廉洁, 而当官者甘颜驷之沉挚。士风朴醇,猗欤美矣!”

李春芳和高拱已经知道沈炼准备说什么了,正准备制止他,朱载坖摆摆手让他继续说,朱载坖知道,如果不让这兄弟今天说完,他要是再上一次疏,那才要命呢!

沈炼接着说道:“今人不喜人言,见人张拱深揖,口呐呐不吐词,则目为老成。又不喜人直,遇事圆巧而委曲,则以为善处。是以转相则效,翕然风靡!至于分宜秉国,饰伪干进、虚浮好利,嵩好谀,天下皆尚谄,从古风俗之坏未有甚于此时也!”

朱载坖就知道,严阁老就是沈炼人生的目标,在沈炼眼中,严嵩就是当今天下的罪恶之源,一定要铲除严嵩,才能正本清源,还天下太平,也不知道严阁老怎么得罪他了。

朱载坖问道:“那以沈经历之见,铲除严阁老,就能澄清玉宇,垂拱而治了吗?”

沈炼说道:“殿下,现今人心恨嵩,人心若可泯灭,则天地将已穷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