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贫困乡变第一镇,我政绩藏不住了 > 第408章 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要知道在2001年的时候,整个霸都市的Gdp也仅有400亿不到。

这是什么水平呢?

这个年代,苏南那边的县级市一年的Gdp产值差不多也是三四百亿。

而且,带到这一层次的县级市至少五六个!

也就是说,江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规模跟隔壁省的一个县级市差不多!

要知道,两者之间的人口数量相差近十倍!

可以想象霸都市这是有多么落后。

也难怪别人说霸都市是一个大县城了,甚至有人说它就是一个大农村!

作为江北省的省会和门面城市,只有这样的经济表现,也难怪别人看不起你了。

但是,现在李青山的到来立刻便让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临湖市单个县级市的规模就已经达到千亿级别!

这是什么概念?

去年的前三名县城全部集中在苏南区域,经济规模差不多都是三四百亿,前三名的Gdp加起来也就一千亿多一点。

现在临湖市自己就能达到这个规模了。

宋运辉继续说道:

“得益于临湖市的发展带动,整个霸都的Gdp应该能达到1500亿左右,首次进入国内城市前二十强。”

霸都市在2000年之前,整体排名只能排到全国的**十名,有时候更是在100名开外。

短短两年时间能进入全国前20强,完全可以用飞速来形容了。

不过李青山却并不满意,这个数字可算不上好。

除了临湖市之外,霸都市的整体发展状况非常不理想。

其它区域加起来甚至还不如临湖市的一半,偏科实在太严重了。

而且,这其中还有搬迁进来的很多大型国企和企事业单位呢。

如果把这些再扣掉,霸都市几乎是没怎么发展的,还是老样子。

要知道临湖市还不到200万人口,霸都市剩下的人口可是有将近900万之多!

同一个城市,其他区域的人均Gdp只有临湖市的十分之一。

这都不能叫偏科了,直接叫瘸腿了!

如果想成为全国第十六个副省级城市,靠着这样的数据可不行!

宋运辉见李青山皱眉,知道他在想什么,开口劝道:

“这不是霸都的问题,实际上咱们临湖市也偏科严重。”

宋运辉对数字极其敏感,很多数字张口就来。

“临湖市有将近200万人,双河镇仅有30万人不到却贡献了超过400万的Gdp,其它区域和双河镇的差距也很大。”

双河镇发展的太快了,甚至一个镇子就快能赶上霸都市其它区域的总和了。

这是当初的弟子打得太好了。

一个小小的乡镇,内部拥有四家已经上市的企业,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十几家。

拥有国内前三的烟草企业、国内前五的医药集团、国内前五的重工集团、国内前三的渔业集团……

这些政绩拿出去,绝对能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临湖市也不差。

临湖cbd的一期、二期工程早就竣工了,里面入驻的企业无一不是李青山和刘东强精挑细选的优质企业。

现在这些企业还没有完全发力,等再过个一两年,这里面还会孵化出一大批的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的。

一旦这边成气候了,依靠着率先发展积累起来的产业集约优势,临湖市在这一块的地位将无人可以撼动。

霸都市其他区域发展的太慢是事实,但双河镇和临湖市发展的也太快了。

李青山无奈叹气道:

“小辉,按照咱们的规划,临湖市那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初步达成内部的基本平衡?”

所谓基本平衡,是指双方的差距在三倍以内,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数量级,这样才不至于被拉下太远。

这样的话,政府的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才不会被拉开档次上的差距。

宋运辉内心估算了一下,也摇头苦笑道:

“至少十年之内没有可能!”

“仙女湖镇、大湖镇、荆山镇这三个地方大概十年之内能追上双河镇的三分之一。

其它乡镇基本没有可能在10年之内追上,能达到上面三个镇子的三分之一就已经很不错了。”

根据宋运辉的观点来看,在接下来至少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临湖市将会自然而然地被划分成三个截然不同的等级层次。

其中,双河镇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以断层式的优势一马当先,处于绝对领先的第一层级地位。

不论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资源配备,还是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双河镇都能够遥遥领先其他地区。

而仙女湖镇、大湖镇以及荆山镇则共同构成了第二层级。

虽然它们稍逊一筹,比不上双河镇那般出类拔萃,但相较于其他区域而言,仍然有着明显的优势和较为出色的表现。

这几个镇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至于其余那十来个乡镇,就只能勉强算是分得一杯羹,喝点别人剩下的残汤剩水罢了。

不过好在有临湖市整体蓬勃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效应加持,即便只是分到一些边角余料,这些乡镇也依然能够借此机会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与提升。

从而使得它们在发展水平上,自然而然地要比霸都市的其他地方更为优越一些。

关于这种情况,宋运辉是没什么好办法的。

产业集中是整个国家乃至李青山一直强调的。

在一个区域之内,必须要把优质产业集中起来,这样才能发挥集约优势,在国内国际的竞争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万万不行的。

李青山沉吟道:

“这样不行,至少在咱们临湖市不能任由这种不平衡继续下去。”

“小辉,这是咱们政府工作接下来的重心所在,一定要把落后区域给带动起来。

可以考虑让这四个率先发展起来的乡镇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富裕!”

李青山这个人可是出了名的实干家,说干就干!

一旦有了想法,便会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从来不会拖泥带水。

而这一点他与宋运辉可谓是不谋而合。

要说起这两人啊,对于临湖市那可真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啦!

无论是大街小巷、山川湖泊,还是高楼大厦、市井人家,每一处角落都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李青山信手拈来一支钢笔,又随手拿来一张白纸。

他略微沉思片刻之后,手腕微微转动,笔尖开始在纸上游走起来。

没过多久,一幅临湖市的大致地图便跃然于纸上。

李青山指着地图详细解释起来。

临湖市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如今共有 16 个乡镇星罗棋布地分布于方圆一两百公里的广阔土地之上。

这些乡镇有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有的则位于平原地带,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却参差不齐。

为了实现全市各乡镇的协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李青山计划制定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帮扶计划。

其中,仙女湖镇、大湖镇和荆山镇将各自承担起帮助两个乡镇脱贫致富的重任。

它们要凭借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制造业转移等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被帮扶的乡镇,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剩余的六个乡镇,则交由实力雄厚的双河镇来进行全面的对口帮扶。

双河镇可以根据各个乡镇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产业帮扶政策,如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等,激发其内生动力,使其逐步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李青山最后说道:

“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的帮扶措施,我们都要明确一个重要原则——

那就是率先发展起来的乡镇必须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带动落后乡镇一同迈向共同富裕!

为此,我们不仅要将这一要求写入临湖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当中,以彰显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同时还要在对这四个重点乡镇的年度考核中加入帮扶成果考核这一关键指标,确保帮扶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临湖市各乡镇之间的均衡发展与和谐共荣,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宋运辉看着李青山在地图上画了四个大圈出来。

尤其是以双河镇为核心的大圈更是占据了整个地图的40%以上。

宋运辉眉头紧皱。

李青山的说法太大胆了,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先例。

现在这种追求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家强调的都是速度,对于发展的均衡不均衡没有人会在意的。

临湖市和双河镇发展的这么好,现在最好的做法肯定是在最优质的赛道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力争让速度再快一些。

哪有李青山这样的,反而开始追求所谓的内部均衡起来。

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宋运辉斟酌着开口说道:

“书记,您的方案很好,这样的确能快速把落后区域带动起来。

但是,这样会不会拖慢双河镇乃至整个临湖市的发展速度?如果会,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青山却摇了摇头,说道:

“前期的确有可能会拖慢一点发展速度,但是不要紧,反正咱们的速度已经够快了,慢一点也无所谓。

但是如果咱们能真正做到内部均衡,为将来的二次腾飞打下的基础反而更加牢靠!”

说道这里,李青山指着临湖市地图继续说道:

“目光要放的长远一点嘛,千万不要仅仅局限于短暂时间内的得与失!

要知道,咱们的临湖市整体规模其实并没有特别大,只要我们肯花费一些精力和心思去努力经营,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将内部的各种关系和事务梳理清楚。

如今双河镇已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许多占地广阔且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逐渐不适应双河镇的发展需要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完全有理由和能力将这些产业逐步地向着周边的其他镇子有序转移。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还能给那些相对落后的镇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对于双河镇自身而言,则可以借此大好时机顺利地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淘汰掉一些老旧低效的产能,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从而推动整个镇域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

相信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不懈奋斗,未来的双河镇必将焕发出更为耀眼夺目的光彩!”

宋运辉也慢慢回过味来。

产业升级的事情李青山已经说过不止一次了,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

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直就不是李青山十分看重的地方。

当初的双河乡还十分落后的时候,李青山就曾经想过要关闭双河重工集团等一系列污染严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只不过后来因为抗洪抢险的实际需要,双河水泥厂需要为前线输送大量的水泥、土方、石料等救援物资,这才不得不继续扩大产能,发展起来了。

但是,虽然加装了污水处理系统和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但这种重工业企业还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污染和资源浪费。

专业些企业已经与双河镇格格不入了。

说得不好听一点,李青山都想把这些企业搬离临湖市,而不是从双河镇搬到其它的乡镇去。

无论是双河镇还是临湖市,将来都是要走产业升级优化的路线,要打造全霸都市乃至全省、全国的现代化样板城市。

这样的重工业企业肯定是不符合这些高质量法阵的指标的。

而且,李青山已经要求重工集团向着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转型,原本落后的产业被剥离出去只是迟早的事情。

想通了这些之后,宋运辉立刻就明白了李青山的意思。

不仅要实现临湖市的内部均衡,更要利用这样的机会,甩掉一些包袱。

让双河镇和临湖市向着更高质量发展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