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 第738章 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马克斯·韦特海默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宛如一位勇敢的开拓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无畏的创新精神,引领了一场心理学领域的革命,开创了格式塔心理学派,为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与理念。

韦特海默于1880年出生在捷克的布拉格。这座古老而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思想,为韦特海默的成长营造了独特的氛围。他成长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父母重视教育,鼓励他追求知识和探索未知。童年时期的韦特海默就展现出了对周围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各种现象,并试图探寻背后的规律。这种好奇心成为他日后学术研究的重要驱动力。

青年时期,韦特海默前往德国求学,先后在布拉格大学、柏林大学和符兹堡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和物理学。在不同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多样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拓宽了他的视野。尤其是在柏林大学,他受到了当时一些知名学者的影响,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韦特海默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不满足于传统理论的束缚,总是试图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韦特海默的学术生涯转折点发生在 1910 年的一次火车旅行中。在旅途中,他偶然观察到窗外闪烁的灯光,这些灯光看似是静止的,但当火车快速行驶时,它们却给人一种连续运动的错觉。这个现象引发了他深深的思考,传统的心理学理论难以解释这种看似矛盾的感知体验。这次经历成为他研究“似动现象”(apparent movement)的契机,也为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回到法兰克福后,韦特海默立即投入到对似动现象的研究中。他利用速示器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两个发光物体呈现的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发现当条件适当时,人们会产生物体在运动的错觉,即使实际上这些物体并没有真正移动。例如,当两个亮点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出现时,观察者会觉得是一个亮点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基于这些实验结果,韦特海默认为,这种似动现象并非是由单个感觉元素的简单相加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整体的知觉体验,是大脑对刺激进行主动组织和整合的结果。

1912 年,韦特海默发表了题为《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的论文,正式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他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当时构造主义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基本元素进行研究的方法。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的角度去研究心理现象,认为人的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具有一种内在的组织倾向,会自动地将外界刺激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部分。

韦特海默与库尔特·考夫卡、沃尔夫冈·苛勒一起,成为了格斯塔心理学派的核心人物。他们三人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研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在知觉研究方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如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性原则等。这些原则解释了人们在感知外界事物时,为什么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刺激元素组织成特定的知觉模式。例如,在一幅由多个点组成的图案中,距离相近的点会被知觉为一组,这就是接近性原则的体现。

除了知觉领域,格式塔心理学还对学习、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学习理论上,韦特海默等人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通过简单的试错和重复练习来实现的,而是学习者对整个情境进行顿悟的过程。学习者在面对问题情境时,会主动地对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进行理解和把握,一旦领悟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学习的飞跃。

韦特海默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现象的直接观察和实验验证。他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尽可能地还原自然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以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同时,他也强调对实验结果的定性分析,注重理解心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内在机制,而不仅仅是关注量化的数据。

韦特海默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以其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和深刻的学术见解吸引了众多学生。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学人才,为格斯塔心理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晚年,尽管面临着战争和社会动荡等诸多困难,韦特海默依然坚持学术研究,致力于完善和推广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他的着作《创造性思维》(*productive thinking*)对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为后来的创造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马克斯·韦特海默以其开创性的研究和卓越的学术贡献,在心理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所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打破了传统心理学的思维定式,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仅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渗透到了艺术、教育、设计等多个领域,为人们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