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八四二 靖康之变(一零七)

金军连续攻打城池十余日,襄州城安然无恙。这让守卫襄州的众将士都有些地得意满。就在这时,他们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时迁想尽办法将宋徽宗送到了京兆府。种师道听说宋徽宗到了京兆府心中非常高兴,此时他已经接到了江南锦衣卫的传信,就是康王赵构在镇江府登基继位,对外年号为建炎。

种师道心中埋怨种世仁,种世仁没有将赵构带回西北,反而让他在江南继位。如今大宋一南一北出现了两个皇帝,而种师道的华夏国的地位也更加尴尬。

种师道让锦衣卫想办法将赵构带回西北,但是人王定六失踪,时迁在洛阳附近。这让种师道指挥起来锦衣卫有些捉襟见肘。

就在这时,时迁给种师道带来了惊喜,就是时迁将宋徽宗和折可求送回了京兆府,跟随宋徽宗回来的还有李纲、王善、秦光弼、紫虚真人等人。

种师道闻之大喜,宋徽宗来到西北后,华夏军终于有了一个正统的名义了。种师道立刻请宋徽宗登基继承大位。可是宋徽宗就是不同意登基,这让种师道有些恼怒。不过种师道也是没有办法,只好将宋徽宗好吃好喝的养起来。

从中原带回来宋徽宗,时迁立了大功。种师道于是在延安府召见了时迁。

种师道对时迁道:“你这是刚从京兆府回来?那赵官人还是不同意登基?”

时迁道:“那赵官人不识抬举,我软的硬的都用了,他就不松口。”

种师道说道:“听说那赵官人视你为虎豹,还封你为护国公,你倒是威风的很啊?”

种师道一说吓得时迁急忙跪倒在地,道:“王爷明察,小人对华夏军可是一片忠心啊!”

种师道见状抬手让时迁起来,道:“本王有没有怪你,我不方便与赵官人见面,总得让他有一个忌惮的人物。你做的很好,那个东西你做好了吗?”

时迁擦了擦头上的汗,道:“王爷请看。”说罢取出一个小盒子。

种师道打开盒子,里面有一方印玺。一看就是刚刚雕刻而成,看起来比较粗糙。种师道翻开印玺上的字,却是两个漂亮的瘦金体楷书“政和”二字。

种师道看了看,道:“这就是赵官人写的字。”

时迁道:“正是小人向他‘求’来的,赵官人的那原本有十方印玺都丢了。”

种师道说道:“这字不错,就是印玺材质太差,我那里还有十几块上好的故宁行省的美玉,需要找人重新篆刻。”说到此处,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道:“算了,反正这个印玺也用不了多长时间。”(种师道印玺见四一三)

时迁一听以为种师道有替代宋徽宗之心,道:“如此甚好,诸将都盼着王爷重整乾坤。”

种师道一听,愣了一下,道:“你们这些人……休要乱说。那一天不是那么容易到来的。我的意思是等溪尔(种世仁名种溪)带康王回来就让就用不到这个了。”

时迁道:“从传递过来的消息看,康王似乎留在镇江不愿意走了,他在那里登基继位了,年号建炎。”

种师道说道:“这个我知道。所以也是我招你前来的原因。”

时迁道:“请王爷吩咐。”

种师道说道:“这些年王定六建立锦衣卫居功至伟,可是这次去接康王,他却因为舍不得他那3匹铁蹄马才引出如此多的事情。如今他失踪了,锦衣卫群龙无首。我就任命你为锦衣卫指挥使,接替王定六的职位。另外,要快些寻找到王定六,死活都行。”

王定六在三河镇没有跟这康王的船队走,很多人都传言是他那3匹铁蹄马上不了船,才决定从陆路去江南的。结果在路上在与金兵遭遇,生死不明。

种师道留下了“死活都行”这句话也是在时迁的意料之中的。不过种师道任命自己为锦衣卫指挥使,却让时迁欣喜异常。

时迁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半晌道:“王爷放心,我定然尽心竭力重整锦衣卫。另外,派人全力寻访王大人,如果王大人回来了,我在将指挥使之位交还于他。”

种师道一听,怒道:“糊涂!锦衣卫是什么,是本王的私军,最重要的是根基清楚,对孤忠诚。王定六失踪,要是战死也是个英雄。但是若落入金人之手,他知道多少事情,恐怕中原的所有锦衣卫都要重新部署。就算他没被金人抓住,这都快2个月了,音信皆无,他去哪里了。他就是回来也不可大用了。”

时迁一听顿觉后背发凉,当初王定六是一个多么受种师道信任之人!那是可以不经过禀报直接进入种师道书房的锦衣卫唯一之人。如今只是2个月不见,就经历沧海桑田的转变,看来无情便是帝王家,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时迁定了定神,道:“王爷放心,小人定然全力打探王定六的下落。”此刻他称王定六已经不加“大人”二字了。

种师道继续道:“如今襄州战事吃紧,你要亲自赶往襄州,帮众吴麟等人打探消息。还要调韩世忠水师前往襄州助战。襄州事关我军能否与江南顺利贸易,万万不可丢也。”

随即种师道就写了两封文书,一封就是封吴麟为襄樊二州节度使,掌管二州军政大事。另一封就是封吴玠为襄樊二州兵马经略使,掌管军队。不过这节度使也好、襄樊二州兵马经略使也罢,都是种师道杜撰出来的官职。原来宋朝廷的体系中襄州是襄州、樊城是樊城,二地都有各自的地方官员和厢军长官。

不过种师道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就知道襄阳、樊城已经融为一体了,他觉得这两个地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将这两地统一交给吴氏弟兄经营。

种师道写完这两份文书后,随即盖上了新制作的宋徽宗的“政和”大印,道:“这个赵官人的圣旨虽然粗糙了一些,但是总能给吴氏兄弟一个名义,让他们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守卫住襄州。”

其实吴麟第一次打破镇江府劫了宋徽宗后,他的印信就已经落入到了锦衣卫之手,只不过后来宋徽宗被送到东京后,宋钦宗立刻下明诏昭告天下废除了宋徽宗的“丢失”的印玺了(见靖康之变(二十五))这次用新雕刻的印玺,撰写了两封“圣旨”也算是种师行了一次“天子”的权利而已。

时迁那到了那两张简陋的圣旨后不敢怠慢,立刻命人篆刻了襄樊节度使和襄樊经略使的大印后,带着印信圣旨够奔襄州,同时派人去江陵调韩世忠助战。

吴麟坐镇襄州指挥全局,调动各方资源支持吴玠作战。吴玠则指挥襄州各路人马,连续击退了金军十多天的攻击,守卫城池的华夏军和其他军队也就觉得金军不过如此了。城中充满的胜利的气氛。

时迁潜入襄州后就觉得不对劲,襄州城内并无紧张的气氛。时迁觉得奇怪,他并没有立刻去见吴麟、吴玠兄弟,而是先来到的了锦衣卫的商栈打听消息。

时迁很快得知了眼前的战事情况,他想觉得金军肯定有什么阴谋,想去提醒一下吴麟。可是转念一想,吴麟乃是华夏军中第一武将,本来武将集团、锦衣卫集团、文官集团就有些不合。自己刚刚掌管锦衣卫,也不好对吴玠指指点点的。

如今王三在锦衣卫挂名,时迁将王三叫道了身边,道:“王三哥,我感觉城中气氛不对,我随不懂军事,但是也跟随着王爷远征四方,从来没有出现过大敌压境还喜气洋洋的事情。你可是董兵之人,这反常的现象可要上心些。”

王三一听,也觉得蹊跷,道:“经过大人这么已提醒,我也觉得蹊跷。金军骁勇天下皆知,可是在襄州城下却拉胯的很,被吴玠将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时迁道:“你能调动多少人马?”

王三道:“吴爵爷(吴麟)进入襄州后,他只是将原来襄州兵马都监李冲的人马纳入的到华夏军的序列,统一指挥。锦衣卫、商队的伙计、护卫,他只是让我指挥。原来我能调动千余人马,上城打了十几日,由于吴玠将军也看不上咱锦衣卫,我们作战的机会不多,几乎没有损失。还能有千余人。”

时迁道:“我虽然不懂军事,可是商队的护卫、伙计不少都是老兵,他们竟然不用?”

王三道:“商队人跟锦衣卫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难怪他们不信任。”

时迁道:“你千万让咱们掌控的千余人马做好应急准备,万万不可大意也。”

王三听后道:“大人放心,我就去安排。”

时迁道:“如此甚好,我这就去见吴麟。”

王三此时突然抓住时迁的袖子道:“时大人,听说王定六大人始终了,不知是真是假。”

时迁知道王三跟王定六有些交情,有时候就叫王定六“王六哥”的(见三十八杭州鏖战(四)),于是也不瞒王三。

时迁道:“寻找王定六下落是王爷交代的第一要务。如果王定六要落在金人手中,中原的锦衣卫设置都要重新部署!”

王三一听,惊道:“有如此严重吗?”

时迁并没有回答,直接带着圣旨、印信前往襄州知府衙门去见吴麟了。

吴麟得知时迁前来,非常高兴。他虽然不喜欢锦衣卫,但是锦衣卫打探消息的能力还是对他进行军事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他得知时迁接替了王定六的位置,又带来拉圣旨和印信后,更加高兴。

吴麟对时迁道:“有了这些东西,咱们的就有了大义了。要不然取得再大的胜利,这里的百姓也不真心归附我华夏国。”

吴玠道:“应该马上写成告示通晓全城百姓,让老百姓知道,我华夏军是正统。”

吴麟道:“好,这就准备文书,盖上王爷赐给你我的印信,通报百姓。”

吴麟、吴玠都是武官,撰写文书并不见长,于是交给了营中的主簿书办去撰写文书。

吴麟从怀里掏出钟表看了看,道:“已经快到午时了,看来金兵不会攻城了。不如就在这府上摆上一些酒宴,给时迁大人解封。”

此刻时迁也不好推辞,于是道:“如此就多谢爵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