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七零之我靠纸扎手艺混的风生水起 > 第1327章 给高远的安排

有这几家公司的来人和花篮,再加上邓丽君的到来,高远的服装厂剪彩开幕仪式办得非常成功,没有任何一个人跳出来找事儿,所有人都是一脸笑意,满嘴的恭喜。

虽然说新的服装厂出现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会成为他们的竞争者,但是对方明显是一条过江猛龙,没有谁愿意跟对方起争执,特别是还没有什么冲突的时候。

甚至有人觉得或许可以借助高远跟这几家公司攀上关系,不管是哪一家,只要能够攀上一点关系,那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利好的事情。

舞狮舞龙再加上一些表演,在剪彩结束之后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热闹了好半天才算整个仪式结束。

大多数来捧场或者来观礼的宾客,都被邀请的去了餐厅吃饭。

这些宾客当中也有高远他们提前联系好的一些分销商以及大买家,见识到工厂的规模以及来贺的宾朋这些人,有不少都非常豪气的,当即下单。

当然这个事情的前提是高远工厂生产的这些服装确实款式新颖,确实质量上乘。

今天能来的经销商和大客户本意就是准备跟高远合作的,所以借着热闹的气氛当场给高远捧个场,也算是送了人情。

李弘文全程都像一个小透明一样,也就是坐在邓丽君身边让人稍稍有一些注意,但是因为高远也没有给人介绍,所以并没有谁特别关注,以为是邓丽君带的助理或者是朋友之类的。

在吃完饭,大多数宾客都离开之后,李弘文跟邓丽君一起去了服装厂。

这是他第一次过来,这个服装厂从寻找到最终定下来,收购以及重新布置重新规划,他都没有参与。

他唯一做的就是给出了一些服装的样式,以及对于品质的要求。

这个厂子是收购的,原先是一家效益不是太好的厂子,设备还算是可以,但并不是最好的,在收购之后,李弘文从账上给了一部分钱,把设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人员有一大部分都是原先厂子的精湛技工在收购厂子之后,这些人也被收了进来。

而那些表现不太好,浑水摸鱼,想要凭着老资格拿捏一下的都被高远找人给踢出去了。

然后又招了大量的新人进来,这些人高远招了很多从内地过来的。

一是他不希望厂子里都是本地人,这样不方便管理,二是内地的人更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可以用作鲶鱼效应,让厂子能够迸发更高的效率。

而且他谨记李弘文之前跟他说的,那就是大概一到两年时间,要把厂子开回国内,所以为了未来开厂方便,他是准备在这些内地过来的人当中去重用一些人的。

特别是从内地靠近港岛这一块儿区域。

虽然李弘文没有直接说未来会在南方什么地方去开厂,但是凭借高远对于商业上的一些敏锐嗅觉,他认为如果真的说政策有变的话,那么大概率是在靠近港岛的一些地方。

而根据他这段时间与这些地区的人进行的一些交谈和闲聊,他发现这些地方其实非常容易抱团,对于很多事情,如果说外地人去的话,总会有各种不适太方便之处。

所以在这些人当中,他开始有意识的去寻找一些相对比较有威望,或者说家里在本地有着一定关系与人脉的人去进行培养。

这些在李弘文到来的时候,他有意无意的跟李弘文汇报了。

“你这个想法非常不错,在这些区域确实需要一定的人脉,这么跟你说吧,宝安县这个地方的人可以格外关注一下,未来那块区域将会是政策的一个试验地,会有大机会,我也是准备未来让你去那里开厂的。”

对于高远的敏锐,李弘文是非常开心的,他一直愿意把高远带着,就是因为在高远身上发现了这样的品质,对于很多事情有比较高的嗅觉。

现在既然高远能够凭借自己的嗅觉发现一些事情,那也没必要刻意去隐瞒。

“我知道了,我会多留意一些从这边过来的人,那其他地方呢?”

“其他地方也可以留意,我们的工厂不可能只在一处开办,我的目标是在国内将来开大量的工厂,而这些开办地点首选就是沿海靠近水运的地方,将来这些地方都将是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借助水运的便利,借助资源的汇集,将远超北方,北方大概率在未来是会没落的。”

“为什么?现在北方不是挺好的吗?那么多工业都在北方!”

对于李弘文的判断,高远是有着一些不明白的,因为在他看来,北方作为国家的重工业聚集地应该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这个怎么说呢,国民经济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重工业而是轻工业,重工业非常重要,不管是什么时候,对于国家来说都是重中之重,但是这个东西不会允许私人进行介入,只有可能是国家进行管控,这就很难带动民间的资本,很难让大多数人富起来,而只有这些轻工业才会给民间资本机会,给我们这些想要挣钱的人的机会。

所以未来经济上对方会慢慢的出现衰退,远落后于南方的这些城市。”

李弘文的解释,让高远点了点头,他能明白这个道理,国家对于重工业的重视是不可能将重工业给与民间的。

“那未来北方就没有机会吗?”

但是作为一个深恋故土的人,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变得更好的。

“这是相对的,说北方没落,并不是说北方未来不会有发展的,还是会越来越好的,只是相较于南方要差不少。

可能过个一二十年,大量的北方人就会背井离乡来到这些地方。

人是逐利而行的,哪里有利润,哪里有赚钱的机会就会留在哪里。”

李弘文想到几十年后北方特别是北三省没落,导致大量人口外流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去扭转的,这是大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