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量子血灵珠传奇 > 第18章 王昭君的佳话

量子血灵珠传奇 第18章 王昭君的佳话

作者:张其金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2-16 23:41:18

卓依然讲到这里,张其金接过话来说道:“昭君出塞后,结束了匈奴与汉朝的百年对抗,北方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景象。王昭君的子孙后代也为匈奴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作出了极大贡献;并且‘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

“你说得没错,王昭君和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就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卓依然说道。

“哪你也认为昭君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那你就同意女机器人就叫王昭君吧!”张其金说道。

“既然你已经给女机器人取名叫王昭君,哪男机器人你想给他取什么样的名字呢?”卓依然问道。

“我现在还不知道给他取个什么名字才好。”张其金说。

“你既然给女的取名叫王昭君,哪男机器人就叫呼韩邪大单于吧!”卓依然说。

“呼韩邪大单于?”张其金的心不由得有一种苦涩感涌上心头,随之脸上感到有些发热的感觉。

张其金知道,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

那时,王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

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王昭君和年幼的孩子撒手人寰。

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

结婚后,俩人的感情倒是不错,生育了两个女儿。

但王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被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

到此时,王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陨,命断异乡,空留下一方青冢在阴山脚下、大漠深处遥望着南方的故国。

张其金为卓依然给他取这个名字感到有些兴奋,但同时也觉得取这样的名字对卓依然不太尊重,在无形中会对他的生活和人生产生影响。

在张其金看来,这种影响主要是来自于“愿力”的影响,而一个人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通过愿力来产生的。

由于众生和合的因缘以及自己往昔所发的愿力故,在一个人的德行中,他的人生命运中就会受到各种名和物的影响。

但为了提升一个人的德行,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愿”和“行”。

愿,是内心深处所发出的愿望和决心。

行,就是按照自己的发心,朝着愿望所要追求的目标,努力地去实践。

但对于此二者,如果没有伟大而正确的愿望,行动就会失去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刻苦踏实的具体行动,愿就会成为空谈。所以愿与行犹如鸟的双翅,车的两轮,缺一不可。

而愿力就是靠愿和行来产生强大的力,而力在宇宙之中,却拥有着力的法则。

力的法则是极强大的,他又控制着能量法则。

那什么是能量呢?能量即是物质,物质即是能量,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人体是物质也是能量,而人的情绪是身体对思想的反应,也是能量的体现。

对于这个观点,张其金根本不用去怀疑,因为它早已经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证明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量,相同能量的人会不知不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能量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场。

能量是从内心深处发射出来的,叫做心念,或者念力,而这种心念就是愿力。

愿力会慢慢影响一个人的面貌,行为举止,接着是生活。

而我们的生活又是由自己所发的愿力,并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来实现的。

正是这样,张其金就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行动的时候,受到身边的人和事的影响,行动就有弱有强,产生的愿力也就不一样,其结果造成的命运也就不一样。

正是张其金有着这样的认识,他就对卓依然说道:“我不想你的命运与历史上的王昭君一样,还是不要叫什么单于了,我看就叫谢灵赢吧!这意味着我谢谢你送我给我这对智能机器人,其内涵还隐含着我们要靠自己的灵气和智慧,赢得幸福的人生。”

“谢灵赢这个名字虽然不错,但相比于唐伯虎,我还是更喜欢用唐伯虎这个名字。”卓依然羞涩地说。

张其金听卓依然提到“唐伯虎”的名字,心有所动,就对她说道:“唐伯虎的一生倒是非常像现在的我,人们都说唐伯虎风流倜傥才气无双,我却看他人生失意举杯长叹;人都说唐伯虎飘逸潇洒纵酒狂歌,我却读他历经沧桑郁郁寡欢。我现在的人生境遇非常像唐伯虎,哪就给男机器人取名叫唐伯虎吧!”

卓依然听张其金如此说,她就笑着说道:“唐伯虎是明代着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四大才子之一。这点倒是和你这个文学才子有相同之处。”

“但唐伯虎一生是非常的坎坷,难道你也希望我的人生像他?”张其金看着卓依然问道。

“唐伯虎还坎坷,他可是一生风流。”卓依然说道。

“唐伯虎风流不假,但他一生的确是很悲惨的。虽然他出身于小商之家,自幼熟读四书五经,16岁时就因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而轰动家乡。19岁就与徐氏成婚。但是,也就没过几年,由于他福报用尽,原本家境富裕其乐融融的唐伯虎在25岁的时候,人生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

张其金讲到这里叹息一声接着说道:“这就像《增广贤文》里所说的‘屋漏偏逢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唐伯虎就是这样,他还没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巨大的痛苦又接踵而至,他的母亲病逝,妻子难产而死,儿子夭折,妹妹病逝。这一个又一个亲人相继永远离他而去,彻底地击垮了一代才子唐伯虎。”

卓依然听张其金讲到这里,眼角不由得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张其金见卓依然雨带莉花的面容,就轻声吟道,“雨带莉花多娇情,唐寅故事催人泪。”

卓依然听张其金吟出了这句诗,她擦了擦眼角的泪轻声问张其金。“唐伯虎年纪轻轻就经历了如此巨大的人生打击,实在让人凄叹,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流泪了。你接着跟我讲,他后来的生活呢?”

“生活是如此的无情,唐伯虎在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后,他就陷入了绝望之中,他无心经营。很快地,唐门也就迅速衰败下去了。”

“那我在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台》时曾经听过‘三个七零后’的解说,听讲解人说道:唐伯虎还是有朋友帮助的,后来还参加了应天府乡试时中了解元第一名,一时名震江南。”卓依然说。

“三个七零后?你指的是唐伯虎、王阳明和曾国藩这三个人吧?”

“是的,他们是不同朝代的七零后。”

“我明白你的意思。”张其金说完后接着说道:“我们的话题还是回到唐伯虎的身世上来吧!”

“好的,你继续给我说吧!”

“你刚才说得没错,唐伯虎是有朋友相助的。他的这个朋友就是祝允明。祝允明看到唐伯虎日益消沉,就规劝他苦读诗书,以成功名,重振家业。结果就在1498年,也就是在唐伯虎29岁的时候,像你所说的中了应天府乡试解元第一名。在他中了解元第一名后,随着他的名气日渐大了起来,大家闺秀何氏就慕名嫁给了唐伯虎,做了唐伯虎的第二任妻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