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量子血灵珠传奇 > 第190章 王阳明的《传习录》

量子血灵珠传奇 第190章 王阳明的《传习录》

作者:张其金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2-16 23:41:18

“小姨,我当然读过了。”张其金在作出回答后,他的脑子里就自动出现了一段有关《传习录》的文字,他就对邹若雅缓缓地说道:“小姨,我给您念上一段,您看我读过没有?”

张其金说完,就说道:

先生刚刚辞官回到越地时,没有多少朋友来探访,后来从四方来游学求教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

癸未年以后,先生住宅周围的房屋就已经人满为患,像天妃、光相等寺庙,每一间卧室,常常是吃住在一起的几十人,晚间都躺不下,只好轮流睡觉,坐席谈话唱歌日夜不断。南镇、禹穴、阳明洞远近的寺庙,只要能站脚的地方,都成了志同道合的人的徜徉之地。先生每次要开讲座了,前后左右环坐听讲的人,经常不少于几百人,迎来送往,日日不停。

甚至有在这儿待了一年多的,还不知道姓名。每次到了分别的时候,先生经常叹息说:“你们虽然走了,但我们还同在这天地间,如果和我有相同的志趣,我也很自豪呀!”学生们每次听完讲座出门,从来没有不跳跃说好的。

我曾经听同门的前辈说:“先生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前,虽然跟从的人也不少,但也没有像如今在越地这样的盛况。这虽然说是先生讲学的日子长了,信誉日隆,但更主要的还是先生的学术越来越精密,感召力和实用性自然和以前大不相同。”

(我)说:以前南元善在越地刻印《传习录》,分为上、下两册。下册收录了先生的八封书信。其中在《答徐成之》两封信中,先生说:“天下人肯定朱熹否定陆九渊,这样的论断时间长了,想要反过来,十分困难。这两篇姑且算是为了调解朱陆之争,让人自己思考去得到收获。”因此,南元善将这两封信放在下册的开头,大概也是这个用意吧。

现在,世人已明白朱陆之辩的内涵。我刻印先生的《文录》时,把两封信置于《外集》中,主要是有些观点还不够完善,因此,现不作收录。

其余关于知行本体的论述,最详细的莫过于《答人论学》《答周道通书》《答陆清伯书》《答欧阳崇一》等四封书信。而论述学者日常用功学习的格物理论,最详细的莫过于《答罗整庵书》。

先生一生冒天下之非议,在万死一生的逆境中始终不忘讲学,唯恐我们不明道,而被功利和技巧所迷惑,以致沦为禽兽夷狄而不自知。先生终生兢兢业业地追求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直到死去才停止。这种孔孟以来圣贤所独有的良苦用心,并不因学生和亲人的劝慰而有丝毫的减轻。

这种情怀,在《答聂文蔚》的第一封信中表现得最为详尽。这几封信,均按南元善以前所录的旧版本而收录。而揭示“必有事焉”和“致良知”功夫,用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听了就能动手去做的,莫过于先生《答聂文蔚》的第二封信,所以在此我也增录进来了。

南元善当时处凶险之境,竟然仍以讲授先生的学说为己任,最终遭受奸臣排挤,但他却因这一生能够听闻老师的学说而感到庆幸,绝没有分毫的忧愤和悔恨。他刻录《传习录》,人们只看到了他对于有志于学的朋友帮助很大,但不知他其时处境的艰难。我现在对其版本所做的增删,是出于对于目前情况的考虑,而不是我忍心去增加或减损。

王守仁是文武全才,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曾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

《传习录》的前一部分,介绍了王阳明辞官回到越地后的讲学情况;第二部分对《传习录》的编排、刻印等有关问题作了些说明。

当张其金在跟邹若雅说完这些文字后,他问道:“小姨,我想听听您对《传习录》的看法?”

“我哪有资格去评论《传习录》,但我要告诉你,《传习录》之于王阳明,就像《论语》之于孔子一样重要,这一点从书名中可以看出,也是阳明弟子表达对老师的敬仰的一种方式。在日本,王阳明的《传习录》被尊为‘宇宙之书’,可在国内,它几乎没有什么名气,读过的人就更少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悲哀。这也是我想让你和龙薇去研读这本书的原因。当然,如果你想了解阳明心学的话,你更应该去看看。”

“小姨说得没错,《传习录》作为人生的‘智慧之书’,无论是从为人处世,还是到齐家立业,再到平治天下,所有的生命情感尽在其中,人生中的绝大部分困惑,也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我想,只要我和龙薇深读这本书,肯定能让我和龙薇走进心学的精深之处,找寻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和获得永恒幸福的方法。同时也能帮助我和龙薇修炼出更加强大的,充斥于内心世界的神奇智慧,开启精彩人生的正向能量。”张其金激情地说道。

“只有这种想法还不够,你必须付诸在行动上,如果你能吃透这本书,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内心世界,再也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干扰,到那时,就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止你。”邹若雅说道。

“哪我问小姨一个问题,可以吗?”

“你想问什么直接就行了。”

“好,那我想问小姨,您对王阳明《传习录》的掌握程度到底有多深?”

邹若雅见张其金问她这么一个问题,她微微一笑,说道:“我在部队的时候就非常爱好这本书。《传习录》上卷是王阳明讲学的语录,由徐爱、陆澄和薛侃所辑并经王阳明本人审阅而成,主要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为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传习录》下卷,是王阳明去世后陈九川、黄直等提供并经整理的语录,此部分虽未经阳明先生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也算是稀世之物了。”

说到王阳明的四句教,这里还有个典故。

初春时节,到处郁郁葱葱,心学大师王阳明就在这生机盎然的天地间,为他的弟子们讲解心学。正津津有味时,一老农来求见。

老农不是来听课的,而是想和他做一笔买卖。

老农说,最近家里财政状况堪忧,很多地方需要现金。可悲的是,他没有现金,所以决定将自己的一块田地卖给王阳明。

王阳明当即拒绝。并说道:“君子应成人之美,不可趁火打劫。你是农夫,田地是你的生存源泉,我若买了你的地,你是能解了近忧,可将来怎么办?”

王阳明决定,借给老农所需要的现金,还款日期不限。老农感激涕零,拿着钱千恩万谢地走了。

故事倘若到此为止,那就成了小故事大道理的道德版,所以必有下文。下文就是:几日后,王阳明和弟子们到山水间游玩。在一处风景如画之地,王阳明看向山凹处一块田地,不禁赞叹道:“你们看,那里面山背水,远看如菩萨莲花宝座,实在是风水宝地啊。”

有弟子试探性地问道:“老师喜欢这块田地?”

王阳明眉飞色舞:“怎能不喜欢?良知能知善恶,它告诉我这就是‘善’的,我真是如喜欢美色(如好好色)一样喜欢这块田地。”随即,王阳明脸色呈现出遗憾的神情,“可惜它不是我的。”

该弟子笑道:“它理应是您的,只是您舍了。”

王阳明迷惑地看着该弟子。

该弟子解释道:“这块田地就是几日前那个来和您做买卖的老农的。他当初要卖给您的地就是这块地。”

王阳明“哎哟”了一声,人人都能听出他语气里的懊悔。

可语音未落,王阳明马上扼腕顿足,说道:“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众弟子茫然。

王阳明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紧闭双眼,静如枯木。许久,才睁开眼,看到弟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神态,他缓缓说道:“我刚才的那想法就是私欲啊,欣喜的是,总算被我克掉了。”

众弟子恍然大悟。

其实讲这个故事不是目的,这个故事是“形而下”的器,我们真正要讲述的是这个故事背后的、“形而上”的道。这个道就是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里的“善”是中庸、中和、不偏不倚的意思;“恶”是过或不及的意思。“四句教”是阳明心学的精髓,同时也是简易明快了解阳明心学的工具,更是阳明心学的“天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