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不三国 > 第220章 定都长安 改元兴平

东汉不三国 第220章 定都长安 改元兴平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8:42

在董卓势力被成功击溃,长安被诸侯联军攻下之后,这座历经战火的城池弥漫着硝烟未尽的气息。满目疮痍的街巷和破损的城墙,见证着这场激烈的战斗。

诸侯们在商议之后,决定让天子刘辩先行进入长安。他们认为,以旧时宫殿为基础,让天子先行入住,既可彰显对天子的尊崇,又能为后续的事宜安排争取时间。

于是,在赵云和白马义从组建的天子卫率护送下,年少的天子刘辩在卢植与刘关张的陪同下,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缓缓向着长安城内的宫殿行进。他坐在华丽却略显陈旧的马车中,目光透过车窗,望着外面的景象,心中五味杂陈。曾经的繁华不再,只剩下战火留下的残垣断壁和百姓们疲惫而迷茫的面容。

而其他诸侯们,则依旧驻扎在长安城外。营帐连绵成片,军旗在风中飘扬。诸侯们各怀心思,表面上维持着团结的假象,私下里却在为各自的利益盘算着。

袁绍站在营帐前,望着长安城墙的方向,心中思考着如何在这新的局势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身旁的谋士们低声议论着,商讨着接下来的策略。

曹操则在自己的营帐中,与麾下的将领们分析着当前的形势。他深知,虽然董卓已除,但天下的乱局远未结束,诸侯之间的矛盾随时可能激化。

袁术在营帐里大发脾气,对分配给他的资源和地盘表示不满,叫嚷着要争取更多的好处。

公孙瓒则默默地整顿着自己的军队,思考着如何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实力。

此时的长安城外,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诸侯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而天子刘辩在宫殿中的处境,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长安城外,诸侯联军营帐连绵,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在联军的主营帐中,诸侯们齐聚一堂,个个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但在这喜悦的背后,却是各怀心思。

袁绍,这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诸侯,率先打破了沉默:“如今董卓已除,我等大功告成,这胜利的果实,当如何分配?”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

曹操,这位以谋略和胆识着称的枭雄,轻捋胡须,缓缓说道:“袁公,此时当以稳定局势为重,洛阳虽毁,但长安亦可作为新的都城。当务之急,是要让天子重归朝堂,安定民心。”

袁术则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哼,曹孟德,你倒是会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这胜利来之不易,我等皆有功劳,难道不该论功行赏?”

公孙瓒坐在一旁,沉默不语,但眼神中透露出对权利和财富的渴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营帐内气氛逐渐紧张起来。

而在长安的皇宫中,刚刚从董卓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的刘辩,在卢植的陪同下,也在进行着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商议。

刘辩,这位年少的天子,眼中刻意带着恐惧和不安:“卢师,如今董卓虽死,但朕仍心有余悸,这天下该如何是好?”

卢植恭敬地行礼,然后说道:“陛下莫忧,董卓已除,乃是天下之幸。如今诸侯联军在外,虽有功于社稷,但亦需提防其拥兵自重。臣以为,当尽快在长安定都,稳定朝局,传檄天下,宣告讨董胜利之讯,以安民心。”

刘辩微微点头,问道:“那对于董卓余下的地盘,如临洮、安定、甘泉、扶风、冯翊等地,又当如何处置?”

卢植沉思片刻,答道:“陛下,这些地方的守将多有左右观望者。臣建议,可先派遣使者前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归降。若有不从者,再遣兵征讨。至于派遣之军,臣以为幽州军可担此重任。幽州军军纪严明,作战勇猛,且对陛下忠心耿耿,派其前往平定,可安插亲信,护卫京畿重地,如此,陛下之位方能稳妥。”

刘辩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但愿如此,朕全仰仗卢师了。”

卢植再次行礼:“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陛下分忧,为天下谋太平。”

身处长安宫殿中的天子刘辩,尽管暂时有了安身之所,但内心依旧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尤其是对于马超和西凉的局势,他始终无法放下心来。

刘辩在宫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对身旁的卢植说道:“那马超在西凉拥兵自重,实力不容小觑。如今这局势尚未稳定,朕着实担忧他会成为新的祸端。”

而卢植,作为朝中的重臣,对于自己的徒弟马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深知马超的为人和抱负,坚信马超绝非不忠不义之徒。

卢植向天子进言道:“陛下,臣对马超这个徒弟甚是了解。他虽出身西凉,但心怀忠义,定是以国家为重。臣以为,西凉未必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刘辩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走到卢植面前,温和地说道:“卢师,朕深知你对马超师兄颇为熟悉,如今这局势,若能让师兄归顺,于朝廷而言乃是一大幸事。朕相信以爱卿之能,定能说服马超为朝廷效力。”

卢植拱手说道:“陛下,臣自当尽力。”

刘辩轻轻拍了拍卢植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卢师,朕的江山如今风雨飘摇,急需忠臣良将为朕分忧。卢师与师兄的师徒情分,或许正是解决西凉问题的关键。朕期望爱卿能不辞辛劳,为朕化解这一难题。”

卢植感受到天子的期许,郑重说道:“陛下放心,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待诸侯联军之事稍作安顿,臣便亲赴西凉,定不辱使命。”

刘辩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卢师一片忠心,朕铭记于心。若能成功,爱卿当居首功。”

然而,此时的天下局势依旧错综复杂,诸侯们的野心并未因董卓的死亡而消减,而刘辩和卢植所期望的稳定与安宁,仍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

终于,在众人的殷切期盼下,天子刘辩在长安那略显陈旧却依然庄严肃穆的宫殿中,第一次举行了朝会。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宫殿的金砖地面上,映出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殿内,朱红色的圆柱高耸挺立,支撑着那象征着皇权的沉重殿顶。墙壁上,精美的壁画描绘着大汉先祖的丰功伟绩,庄严肃穆。

群臣身着华丽的朝服,按照官职高低依次排列。文官们手持笏板,面色凝重而充满期待;武将们身披铠甲,威风凛凛。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高高在上的龙椅,等待着天子的圣音。

天子刘辩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龙袍,头戴皇冠,面容虽显稚嫩,却透着一股坚定与威严。他的眼神中带着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对群臣的信任。

在一片庄严肃静中,天子身旁的太监用尖细而响亮的声音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时,天子刘辩微微前倾身子,开口说道:“传旨!朕承天运,幸赖诸卿之力,讨董大业终获成功。那逆贼董卓,已授首伏诛,其党羽亦被扫荡。今当向天下传递此捷报,使万民知晓,贼人已除,祸乱已平。望我大汉江山,自此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天下安定。朕愿与万民同享太平之福,共铸盛世之业。”

群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在宫殿中回荡,震耳欲聋。

天子刘辩再次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再传朕旨!今时不同往日,过往种种艰难皆已过去。朕决意更改年号兴平,以兴平元年开启大汉之新篇,望此新岁能为我朝带来祥瑞之气,福泽万民。且朕深思熟虑,决定定都长安。长安乃我大汉古都,龙兴之地,王气汇聚,根基深厚。定都于此,必能保我大汉江山永固,社稷安康。”

在这庄重的朝会上,天子刘辩的封赏旨意刚刚宣读完,袁术便按捺不住。他那骄横的脸上满是不耐,迫不及待地站出队列,毫无礼数地大声嚷道:“我等众人讨董,出兵出力,流血流汗,这封赏究竟如何,还请陛下给个明白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