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不三国 > 第308章 深夜交谈 推心置腹

东汉不三国 第308章 深夜交谈 推心置腹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8:42

宫殿之上,摇曳的烛火肆意舞动,光影在墙壁上诡谲地变幻着,映得天子的脸上阴晴不定,忽明忽暗。天子静坐良久,似是思索了一番,而后缓缓站起身来,脸上渐渐浮现出谦逊之色,那目光中满是诚挚,直直地望向荀彧,缓缓开口道:“令君,朕深知你之大才,胸中仿若藏有十万兵甲之谋略。如今朕虽心怀壮志,然亦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理。朕实感困惑,如今我们当务之急究竟是要怎么做?”天子的话语中,既有对荀彧深深的敬重,又饱含着殷切的期待。他微微前倾着身子,双手不自觉地微微握拳,眼神专注而炽热地等待着荀彧的回答,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此刻静止,唯有荀彧的答案能打破这凝重的氛围。

荀彧微微躬身,恭敬地回道:“陛下妙赞了!臣精于内务而匮于军事大略。方才陛下言及当务之急,依臣之见,可先解决董卓余部。”

天子听闻,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继续问道:“董卓余部,那其实早已在征战,奈何背后靠拢西凉。马超此人心性不可言,朕也把握不好若是真正对董卓余部发起雷霆一击,西凉是否会介入?”说罢,天子轻轻踱步,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荀彧劝谏道:“陛下,马超此人早年跟随卢师求学,卢师对其影响颇为深远。在西凉之时,臣曾为其处理内政,深知此子天性纯良,心存忠义,一心系着百姓。边境之地,战火频仍,然他却能在这般艰难局势下,时时刻刻以百姓为重,着实难能可贵。如今既然他已来到长安投效,且陛下对他又封赏甚重,以其品性及当下情形来看,想来在讨伐董卓余部之时,他应不会太过有私心。陛下不妨对其予以充分信任,可派遣他参与相关战事谋划,凭借其在西凉的威望以及对当地情况的熟悉,或许能为我们征讨董卓余部提供诸多助力。”

天子皱着眉头,神色凝重地说道:“朕许他以高官厚爵,对他亦是期望甚重。可是你说马超心存忠义,此子往昔表现,虽说亦是懂忠义之辈,奈何以朕观之,心中所存皆是小义,不懂国家大义也。所以朕才对他只能安抚,厚待。想当初讨伐董卓之时,他师父卢植先生已发去书信要他共襄此举,他却冥顽不灵,与董卓老贼沆瀣一气。即使董卓已显败迹,他还依旧负隅顽抗,帮助董卓抵抗天兵。听说西凉之时董卓身后之事也是他在处理。如今又与董卓之孙女据说也是暧昧不清,你说此子,朕怎敢放心大用?朕之所虑,皆是为了这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若他不能明辨大义,朕又如何能将重任托付于他?朕担忧他会因私废公,在关键时刻做出不利于朝廷之事,那朕岂不是养虎为患?朕实是左右为难,既惜其才,又惧其行啊。”

确实,天子的担忧,站在天子的立场上来说,确实也是事实。荀彧一时也无法为马超太过辩白。

天子接着说道:“此次去西凉出使,安排王桀。王桀此人亦非庸才,我早已与他言明,让他观察西凉军队与马超父子的言行举止,以及西凉兵士和将领的行为。毕竟西凉边陲之地,久有战争,朕心里也是放心不下。尚未今日尚未召见王桀,朕心中也不愿意相信马超便是那种狼子野心之辈。国难思良将,如今大汉举步维艰,朕急需擎天驾海之人来救大厦于将倾,希望马超能不负朕的期望。”天子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期待交织的复杂情感,他深知国家正值危难之际,渴望能有真正的忠义之士挺身而出,为大汉的江山社稷贡献力量。

荀彧此时却有些尴尬,谏言道:“陛下,王桀此次出使西凉颇为倨傲了些,也使得西凉对他没有太多的礼遇。若因他回来将心中的不满再放大说出来,恐怕会影响陛下的判断。”荀彧深知使者的行为和态度可能会影响到对西凉真实情况的了解,他不得不向天子如实禀报,以免因王桀的个人行为而导致对西凉局势的误判。

刘辩接着说道:“他为汉臣,王桀为天使。言语倨傲些,也应恭敬接待。若对,那句话怎么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对天使的一些出格行为便予以漠视,甚至敌视,那想来也是非忠臣之行为。说来朕甚忧心。”刘辩秉持着传统的君臣观念,认为臣子应对使者保持恭敬,然而他也意识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内心不禁为此感到忧心忡忡。他既希望维护朝廷的尊严和权威,又担心因这种僵化的观念而错过真实的信息,影响对西凉局势的准确判断以及对马超等人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决策和未来的走向。整个宫殿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纠结的氛围,众人都在思考着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刘辩微微抬手,神色稍缓,说道:“令君也不用太过挂心,此事容后再议。朕思忖着,欲年后再对董卓、吕布进军。正所谓日久见人心,无论马超品行究竟如何,他终究是卢师之弟子,朕自当秉持信任之态。况且,忆及当年,父皇驾崩、宫变之夜,马超彼时出力甚多,朕若无确凿之凭、真实之据,又岂会薄待功臣?朕绝非刻薄寡恩之辈,令君实且安心便是。”

荀彧听后,轻轻颔首,心中的焦虑稍稍平缓了些许。他深知,马超在西凉的实力雄厚,不容小觑。若此时天子便对马超怀有极深的成见,以当下长安的实力而言,着实难以与之抗衡。而荀彧一心只为大汉的江山社稷,他心中的忧虑乃是发自肺腑,绝无半分虚假。

天子继而又说道:“令君,如今统兵之将虽数量不少,然而朝堂之上,诸多之人皆是尸位素餐,一味贪恋权势,毫不顾念国家之危、百姓之苦,这才是眼下最为迫在眉睫的难题啊。奈何这些皆是老臣,一个个身后皆有世家势力支持,朕纵然心有不满,却也不敢轻易举动。朕如今真可谓是求贤若渴,令君可有合适之人选推荐一二?”天子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急切之色,他虽贵为天子,却深深感到被朝堂上这错综复杂的势力所束缚。那些尸位素餐的老臣,凭借着身后世家的强大支持,在朝堂上盘踞多年,如同盘根错节的老树,难以撼动。天子想要整顿吏治,革新朝堂,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如今,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荀彧,期望荀彧能慧眼识珠,推荐一些德才兼备的贤能之人,为这沉闷腐朽的朝堂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共同挽救这已然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

荀彧略微沉思,拱手向天子说道:“陛下,臣以为陈群此人可堪大用。陈群出身颍川陈氏,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对政务处理颇有独到见解。其为人正直,心系天下,若能入朝为官,定能为陛下分忧,整顿朝堂政务,梳理各项事务,使朝廷运作更为顺畅。”

“再者,微臣听闻有一才子名为郭嘉,此人智谋超群,思维敏捷,对局势的分析判断极为精准。虽性格不羁,但胸有大志,若能为陛下效力,在军事谋划及战略决策上必能提供诸多良策,助陛下在这乱世之中寻得破局之法。”

“还有司马懿,其家族在河内颇有名望。司马懿为人沉稳,心思缜密,善谋长远。他熟读经史,对天下大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处理复杂事务和应对各方势力时,或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为陛下的大业贡献力量。”

荀彧一口气举荐了几位他认为有潜力的文人,希望能为天子解决当前朝堂人才匮乏、吏治混乱的困境,也为大汉的复兴增添几分希望。他目光诚挚地看着天子,等待着天子的回应,心中默默祈祷这些人才能得到天子的赏识和重用,共同为大汉的未天子沉吟良久,面色凝重,缓缓开口道:“颍川陈氏,乃世家大族,与徐州陈氏,竟世出一门。那郭嘉之人,朕着实不甚了解。至于河内司马氏,亦为世家,尽是世家子弟之流。天下良才本应众多,然环顾朝堂,却多为世家子也。令君应知,世家把持进仕之门久矣,为官者大多出自世家,他们心中常以世家个人利益为重,全然无视国家大义。朕虽知其有才,若欲用之,却又深恐难以驾驭。一旦日后生乱,必将酿成霍乱之局,危及国家社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