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不三国 > 第592章 暗夜奔逃 遇伏请降

东汉不三国 第592章 暗夜奔逃 遇伏请降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8:42

“快开城门!”孙观扯着沙哑的嗓子大喊,声音中带着疲惫与焦急。城墙上,王朗和陶应看到满身血污的二人,心中一紧。陶应眼眶泛红,连忙下令:“快,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

城门缓缓打开,孙观和臧霸带着仅存的残兵,踉跄着冲进城中。身后,孙策的军队紧追不舍,试图趁势攻入城内。关键时刻,城墙上的守军纷纷放箭,密集的箭雨如蝗虫般射向敌军,孙策军队这才被迫退去。

城门轰然关闭,孙观和臧霸瘫倒在地,大口喘着粗气。王朗和陶应快步上前,将二人扶起。看着他们伤痕累累的模样,王朗眼眶湿润,声音颤抖:“你们受苦了……”孙观咬牙切齿道:“此仇不报,我孙观誓不为人!”众人望着城外依旧虎视眈眈的敌军,心中明白,这场危机,远未结束,永安城的生死存亡,依旧悬于一线 。

孙策与周瑜的军队如两股汹涌的洪流,在胜利的欢呼中成功汇合。战场上,残兵败将们在这如钢铁般的合围下,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余下的敌军士兵们,看着四周寒光闪烁的兵器,以及那一张张冷峻而坚毅的脸庞,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他们纷纷丢下手中的武器,跪地投降,战场上一片死寂,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兵器落地的声响,打破这压抑的宁静。

打扫战场的士兵们穿梭在尸骸与杂物之间,收集着散落的兵器,将阵亡将士的遗体一一妥善安置。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混合着硝烟的刺鼻气息,让人作呕。

孙策与周瑜并马而立,望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孙策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大笑道:“公瑾,此番能大获全胜,全赖你的妙计啊!”周瑜微微一笑,谦逊地回道:“兄长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用命拼来的功劳。”

稍作整顿后,二人率领着士气高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兵临永安城下。一时间,城外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喊杀声震得城墙上的守军瑟瑟发抖。

城头上,王朗和陶应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脸色变得惨白如纸。孙观和臧霸也强撑着带伤的身体,走上城头,看着眼前这令人绝望的场景,心中满是悲愤与不甘。

“如今该如何是好?”陶应声音颤抖,带着一丝绝望问道。王朗紧锁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事已至此,唯有死守,等待援兵。”

城外,孙策纵马向前,对着城墙上大声喊道:“王朗、陶应,你们已无路可逃,不如早早投降,免得多造杀孽!”城墙上,无人回应,只有寒风呼啸而过,吹得旗帜猎猎作响。

面对孙策的劝降,陶应和王朗满脸怒容,陶应更是冲城下戟指怒骂:“孙策,你这背信弃义的卑鄙小人!当初信誓旦旦前来相助,却暗中勾结山越,设计陷害我军,如此行径,竟还有脸劝我们投降?我呸!”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在城墙上回荡,引得城上守军也纷纷怒目而视,发出阵阵叫骂。

孙策并未因这辱骂而恼怒,反而神色依旧温和,耐心劝说道:“二位何必如此固执?如今你们孤立无援,城中兵力薄弱,又粮草不足,负隅顽抗下去,不过是徒增伤亡。若肯归降,我定以礼相待,保你们荣华富贵。”

王朗与陶应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挣扎与纠结。二人退到一旁,低声商议起来。王朗眉头紧锁,忧心忡忡道:“如今这永安城确实难以坚守,若强行抵抗,城破只是迟早之事。”陶应咬咬牙,目光坚定:“世叔,我不甘心就这么向那小人低头,但困守此处也绝非良策。”思索片刻,陶应接着说:“如今孙策肃清了后方山越,后方反倒安全些,乌城县或许能成为我们的退路,不如我们先撤往那里,再做打算。”王朗沉思许久,最终缓缓点头:“也只能如此了,事不宜迟,赶紧准备。”

王朗与陶应在城头上一番商议后,决定施展缓兵之计,假意投降。王朗强压内心的愤懑,挤出一丝笑意,对着城下的孙策高声说道:“孙将军,你所言确有几分道理,我等愿降。只是这几日历经苦战,将士们身心俱疲,城中也一片混乱,还望能容我们稍作休整,明日一早,便出城献城投降。”

孙策听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心里门儿清,这二人分明是在拖延时间,妄图突围逃跑。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此番刚刚经历大战,将士们虽说士气高昂,可也都疲惫不堪,攻城器械在之前的战斗中也有所损伤,若强行攻城,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而且他们早有后手,便装作信以为真。

“好!既然二位愿意归降,本将军自然应允。就等明日,盼你们莫要食言。”孙策高声回应,随后便下令撤军,佯装回去安心驻扎,等待着二人投降。

看着孙策的军队渐渐远去,王朗和陶应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庆幸。“看来这孙策果真中计了。”陶应低声说道。王朗点点头,神色凝重:“不可掉以轻心,抓紧时间准备。”

二人急忙回到城中,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撤退事宜。他们吩咐士兵们轻手轻脚地收拾行囊,只带上必要的粮草和兵器,尽可能不发出声响,以免引起城外敌军的注意。又挑选出一批精锐骑兵,准备在突围时作为先锋,撕开敌军的防线。同时,安排少量士兵在城中各处点燃篝火,制造出城中一切如常的假象。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落下,笼罩着整座永安城。城中的士兵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出发的信号。陶应和王朗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孙策军队的营地,心中满是忐忑。他们知道,这一场逃亡之旅,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此刻,这是他们唯一的生机 。

陶应和王朗在城中慌乱地指挥着士兵们准备撤离,满心都是如何摆脱眼前绝境,思维已然混乱不堪。他们完全没顾得上细想,既然孙策早就与山越暗中勾结,之前在巫城县前被他们“击溃”的那股劫粮道的山越部队,怎么可能是真的被正常击败,这显然是孙策和山越联手演的一场戏,可他们此刻却忽略了这关键的一点,一门心思只想着匆匆逃亡。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更夫打更声。陶应和王朗带着残兵败将,悄悄地打开了永安城的后门,队伍如同一条黑色的长蛇,在夜色的掩护下,小心翼翼地朝着乌程县的方向潜行。马蹄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士兵们也都用布巾捂住口鼻,尽量不发出声响,生怕惊动了城外的孙策大军。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马超早已率领着部队,在前往乌程县的必经之路上严阵以待。

陶应和王朗率领着残兵败将,在夜色的掩护下慌不择路地逃亡。他们的脚步急促而慌乱,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士兵们的脸上满是疲惫与惊恐,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前路的迷茫和对身后追兵的恐惧。

就在他们以为即将摆脱困境,快要抵达乌程县时,四周突然一阵锣声响起,马超出其不意地出现了。刹那间,四周火光冲天,马超骑着一匹骏马,裹挟着滚滚烟尘,从火光中疾驰而出。他的身后,是整齐排列、杀气腾腾的山越大军,如汹涌的黑色潮水般迅速散开,将徐州军残部团团包围。火光跳跃,映照着马超冷峻的面庞,他的身影在熊熊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威猛,宛如魔神降世。

“哪里逃!”马超一声暴喝,声如洪钟,在空旷的荒野上回荡。他手中长枪挥舞,寒光闪烁,所到之处,徐州军士兵纷纷倒下,惨叫声不绝于耳。

臧霸和孙观见状,心急如焚,强忍着身上的伤痛,策马迎向马超。孙观挥舞着大刀,朝着马超奋力砍去,刀风呼呼作响,却被马超轻松侧身躲过。马超反手一枪,枪尖直逼孙观咽喉,孙观躲避不及,被马超一把抓住手臂,用力一甩,摔落马下。眨眼间,马超的士兵一拥而上,将孙观死死按住。

臧霸见孙观被擒,怒火中烧,不顾一切地冲向马超,手中长枪如毒蛇吐信,刺向马超要害。马超眼神一凛,身形一转,避开长枪,随后一脚踢臧霸观胸口。臧霸闷哼一声,口吐鲜血,从马上跌落,也被马超的士兵生擒。

陶应和王朗看着孙观和臧霸被擒,心中充满了绝望。他们环顾四周,只见自己的部队已被马超的骑兵杀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在重重包围下,早已丧失了抵抗的勇气,纷纷跪地投降。

陶应紧握着手中的兵器,指节泛白,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满是不甘与愤怒,却又透着深深的无力。王朗则瘫坐在马上,面色苍白如纸,嘴唇颤抖着,喃喃自语:“完了,一切都完了……”

僵持片刻,马超驱马上前几步,长枪一横,直指陶应与王朗,声如雷霆般炸响:“你二人还不投降,莫非是等着寻死不成?”这一声质问,如重锤般砸在陶应和王朗心头,打破了最后的僵持。

陶应缓缓放下手中的武器,长叹一声,声音中满是落寞:“罢了,我们投降。”王朗也默默点头,神情黯然。两人下马,在马超冰冷的注视下,缓缓走向他,举手表示投降。这场惊心动魄的逃亡,最终以他们的失败和投降画上了句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