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0,曝光绝色女知青骗婚 > 第141章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投资家具厂,周春明只想当甩手掌柜。

其他的不想过问。

只管前期砸入资金,以后坐等分红就行。

毕竟,刘木匠这人办事靠谱。

在周春明的记忆中,前世的刘木匠做了不少生意,家具厂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区,开了好几家。

这一回,根据估算,前期他得投入八千块左右。

是妥妥的大股东。

至于买地盖车间、招募工人、生产和销售这些,都不用他来管。

晚上九点多。

他才跟刘木匠商量好了各种细节,把这位给送了回去。

又让老五带着那只叫大熊的狗崽,送到新房的大院里面守着。

新房大门一关,里面又有狗崽看守,邱振江就解放了。

一会儿功夫。

水生、二顺他们,领着一批小伙伴,又来到了周春明家里。

周朝旺和赵信才两个,也跟着来了。

大家都是笑容满面,感觉很是亢奋。

因为赚钱的机会又来了。

周春明给众人逐个递烟,然后把收购蝎子的事情,跟大家讲了一遍,又让他们回去分别通知其他人。

“七块五每斤,支付现金收购,送到新圩镇那个新开的药材站对吧?”二顺问道。

“没错,”周春明笑道,“请大家理解,也让我有点利润空间。”

“可以的!我觉得没问题!”水生说道,“总好过送到代销店换回白条!老话说得好,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有现金最实惠了!”

闻言,众人都点头。

别看代销店的收购价是八块钱每斤,可是拿不到钱,也没有卵用。

而且,大家以前都跟周春明打过交道,知道这位值得信赖。

倒是周朝旺想得远,思忖道:“按照这个收购的量,如果青壮年们都动员起来,很快收购指标就用完了,大家只能赚个短期的快钱。”

“对啊,往后可咋办?”赵信才问道。

周春明微微一笑,淡然道:“大家不必担心,以后这种东西的收购价,将会随行就市,不是每天固定的。”

“就算这一波过后,暂时不收活蝎子,也可以加工成蝎子干,按照细贵药材来收购,我的出价是保底每斤18元。”

“具体的制作办法并不难,到时我会指点大家,绝对保证大家的利益。”

闻言,众人议论纷纷。

基本上,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三斤活蝎能出一斤干蝎。

换句话来说,加工成中药材,价钱是下降了一些。

但是依旧很赚。

意思就是,搞六斤蝎子,加工成蝎子干,就能挣城里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运气不差的话,一晚上就不止逮到六斤蝎子了。

这生意做得!

“春明哥,我们跟你干!”水生当即表态。

“春明哥带大家发财!”二顺也笑得合不拢嘴。

“我也没意见!老四说啥就是啥!”赵信才也抢着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

周春明点了根烟,笑道:“细水长流嘛,大家都悠着点,慢慢来。”

又聊了一阵子,周春明大概解释了一下加工清水全蝎的法子,又叮嘱众人回去多通知几个同伴,这才把客人们陆续送走。

实际上。

如今作为药材的蝎子干,收购价是30块钱上下。

差价还是有得赚的。

就是出货的速度比较慢,不如卖金银花干来钱快。省药材公司对金银花那是敞开收购,有多少收多少。

眼看着时间已晚。

周春明打算看一下中医书籍,然后就去睡觉。

没想到,屋外窗下却传来两声轻咳。

听起来,对方还是年轻的姑娘。

他立即抖擞精神,走了出去。

因为这是他跟李岚之间的暗号。

出了门,立即就看到,李岚背对着自己,已经在前面慢慢的走着。

几分钟后。

两人走到一片偏静无人之处。

看着对方,周春明笑了。

这阵子挺忙,许白鹿整天跑来纠缠闹事,周春明也在忙药材站的事情,经常不在家,李岚不方便过来。

他俩几乎没有什么单独相处的机会。

“哥,你是不是把我给忘了?”李岚撅着小嘴,小声抱怨道。

“那不至于,”周春明苦笑道,“小岚你想多了,最近家里发生了不少事情,估计你也听说了,我忙得跟陀螺一样,确实忽略了你的感受。”

李岚嗯了一声。

最近周家这边不消停,各种事情找上门来。甚至,许白鹿的父母都从省里跑来闹腾,换成普通小伙,压根就顶不住。

而且,她也悄悄跟周春香打听过,知道最近这些事情的诸多细节。

知道周春明确实没打算跟白莲花登记领证。

而且,周春明为了赚钱,白天几乎都在镇上药材站。

早出晚归的,遇不到他本人也正常。

从衣兜里摸出几颗熟透了的杏子,李岚把它们递给周春明:“哥,这是我今天傍晚摘的,在井水里泡过了,你尝尝吧。”

这时节,正是杏子成熟的时候。

生产队里就住了不少这玩意。

李岚家附近都有几棵杏子树,上面结满了金黄的熟杏。

周春明接过来扔进嘴里,味道又酸又甜,非常开胃。

吃着杏子的同时,两人聊了一会儿家常。

李岚说了上回去县城,打扫新房院落的事情。

她好奇道:“哥,县城里的那些门面,你打算做什么生意?该不会也是收药材吧?”

周春明淡然道:“这事儿你别往外说,到时咱们开店卖布,不收布票的那种,生意绝对火爆。”

“什么?这也行?!”李岚一脸震惊。

从小到大,在她的印象之中,买布必需得凭票。

每人每年能领六尺布,还有一斤棉票。

实际上,她并不知道,现如今的各个纺织企业,已经陆续出现了产品滞销的状况,甚至到了明年,就会试行不要布票进行促销。

等到四大化纤厂成立,到八三年的年底,国家就会宣布取消布票。

现如今,有没有个体户卖布呢?

当然有,而且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

周春明对此心知肚明。

前世他看过不少企业家创业的经历。

在当下这年月,计划经济刚开了个口子,各种商品都很稀缺,完全是货不愁卖的状况。

等到土地承包到户,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以后。

哪怕在县里开个卖布的店,一天的销售额就可以破千。

生意兴旺的时候,甚至一天能卖三到四千块钱。

郁林县人口密集,潜在市场很大,周春明对这门生意,那是相当有信心。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