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103章 汉中对 仿隗嚣故事

诸葛亮留五千人马驻守汉中,率60,000大军北伐。分拨五千士兵交予赵云、陈廷、邓芝所部前锋,走褒斜道为疑兵,牵制魏国主力大军。诸葛亮亲自率领55,000千人为中军,走祁山道,出斜谷,直奔祁山堡。

此时,孟达被围困,求救信传到了蜀军营中。诸葛亮听闻司马懿的星夜兼程,十几日内赶到了上庸城下,这大大出乎了诸葛亮的意料,虽然此时孟达尚未被司马懿拿下,但诸葛亮已预料到形势正在发生着变化。

蜀军行至阳平关,前锋即将与中军分道之前,诸葛亮召集了几位重臣参加最后一次战前班子会议。“曹叡竟然力排众议,重新启用了司马懿。这个小皇帝,倒是有几分魄力。”诸葛亮喃喃自语。

“兵贵神速,司马懿深谙用兵之道。”魏延说道,表面在夸司马懿用兵神速,但其实还在为自己的子午谷奇谋未被采用而埋怨。

“想来那孟达经营上庸多年,必然工事完备,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反观司马懿初次领兵作战,对部曲不甚熟悉,加上其部兵马又是长途奔袭,必然不会那么快拿下上庸城。”杨仪抱着乐观心态说道。

诸葛亮却将手中羽扇,左右轻轻摇晃,否定了杨仪的看法。

“司马懿能舍生忘死地急速狂奔至上庸城下,必然是有充足的把握拿下此城。上庸被司马懿攻破是迟早的事。

此人用兵奇诡,深有韬略。人称‘冢虎’,日后必成为我方大敌。”诸葛亮说道。

“溢之此前率军疾驰堵住泸水渡口,溢之,你不妨来谈谈这次司马懿军事行动的看法。”赵云推荐我来发表见解。

“上庸城已是死局,我们和东吴根本来不及去驰援。况且还要分兵去救,不可取。

而且据我推测,若是孟达能死守,或许还能坚持一段时日。只是孟达曾多次易主,可见其部下也未必是什么忠诚之士,正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上庸城势单力孤,司马懿来势汹汹,况且孟达师出无名,本来就是造反的战役不得人心。这是一场必败的战役,孟达要么死于军阵,要么被属下绑了献给司马懿。

所以,一颗没用的棋子,索性就扔了。我军眼下的重点,就是要迅速穿越秦岭,夺取陇右诸郡。

这样,我们可以仿隗嚣故事。两百多年前,光武帝在天下的攻势都是摧枯拉朽,但是西北枭雄隗嚣就是靠着陇山和咱们光武帝耗了整整五年。

我们现在北伐若是从汉中往关中打,是从南往北进攻,逆天而动,穿越八百里秦岭,不但我军兵困马乏,而且耗费的军粮太大。而魏军可以在一路平坦的关中平原以逸待劳,铺开优势兵力。

如果我们可以占据陇右诸郡,站稳脚跟,以此作为我方北伐的前进基地。这样可以切断魏国关中和凉州的联系。我们也可以逐步蚕食凉州,甚至可以让凉州守将不战自降。

从雍、凉往关中打,不但利于我们运粮,而且是顺势而为。可以居高临下,威慑关中地带。雍、凉盛产战马,我们也可以扩充我们的骑兵力量。

魏军若是从关中地区往凉州讨伐,只能仰攻作战,当年光武帝带着所有云台名将出征陇西都寸步难行,何况曹真和曹休呢。如此,我们的防守压力势必大大减少,而魏军必然要囤聚大量的兵马在长安。

况且,我们比隗嚣的优势在于,还有西川盆地和汉中平原作为大后方,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兵源和钱粮,只需守住永安和汉中两地,便可以保证大后方的安全。

我们在陇西屯田养马,训练士卒,益州的资源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陇西,这样必然能改变魏强汉弱的局势。”我说道。

诸葛丞相非常满意,我替他把战略目的说了出来,让四座都无不为非常佩服丞相的用兵战术策略。

“从时间算来,孟达不可能在上庸撑住司马懿多久的,魏国平定了东三郡,就可以拿出所有精力应付西北战事了。时不我待,明日清晨,大军走祁山道,往北急行军,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祁山堡。

赵将军,请你率领本部五千军马作为疑兵,走褒斜道,务必拖住曹真主力。”诸葛亮将兵马分拨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