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108章 丧家之犬奔前程 姜维投蜀

由于诸葛亮奉行与约法三章的政策,受降了天水郡和南安郡,消息传到了安定郡,安定郡太守也是望风而降,派人主动联络蜀军,约定归降。

陇右五郡,已得其三。北伐的初期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随着南安郡的投降,有些不愿意归降的官吏、军队、豪族开始窜逃,会裹挟、抢劫一些群众。姜家也算个富户,竟然也造了祸乱。

姜维马不停蹄地赶到冀县,发现自己的母亲也在兵乱中不见了,家中财物也被洗劫,姜维一时之间万念俱灰。乱了分寸的姜维,一时之间,不知道何去何从。

好在部从提醒,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去投奔南安郡。但是,当姜维一行人到南安郡城楼下时候才得知,南安郡已经投降蜀汉了。

姜维顿时五雷轰顶,部从已经疲惫不堪。愤怒的心情,恨不得直接率军直接攻城。

“杨陵,你我同为大魏官员,不思为国守土,反倒开城投降。不怕,日后被株连吗?”姜维大骂道。

“我本是大汉官员,世代都是食汉禄,为汉臣。我屈身侍奉贼人已经数年,此前,苦于没有报效大汉的办法。

现在天赐良机,诸葛丞相挥师,兵出祁山,收复故土,必然天下震动,怀有故国恩情的人必然群起而响应。”南安郡太守杨陵义正辞严的口吻说道。

姜维没有办法,总不能真率领这两千多人去攻城吧,那不和纯送死没区别。自己所部的骑兵虽然战斗力不俗,但是要攻城拔寨,还是缺乏器械的,毕竟不是那个兵种,而且人数太少。

姜维只能先行撤退,这才过了几天,姜维就仿佛如丧家之犬。率领着两千多人,野战虽然猛,但一连多日,没有多少的补给。只有此前回天水的时候,找了个大户,拿了些食物口粮。多日的奔波,找不到栖身之所。

姜维无奈,只能先回到天水,再做定夺了。

结果可想而知,此时诸葛亮已经占据了天水,姜维此来正是自投罗网。姜维现身南安郡之后,杨陵派人将姜维的行踪汇报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料定姜维会撤回天水郡,于是早做安排,设下了伏兵,等候姜维钻进来。蜀军哨探发现姜维之后,密切跟踪,直到姜维所部行进至溪水旁的平地上,姜维正下令让部队骑兵按批次去溪流旁饮水。

诸葛亮从远处,坐着四轮车现身,心道,“即便身处逆境,姜伯约还是保持警惕,让部队轮番喝水。”

诸葛亮让几个身宽体胖的传音兵,拿着用铁皮做成的四方梯形的简易扩音器高声呼喊,“姜伯约,放下武器,速速归降。”

姜维吃了一惊,赶忙拿起长枪,做起了战斗姿态。

诸葛亮见状,也不啰嗦,说服不了你,那就打服你。一声令下。帐前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同时从两旁杀出。

张苞换了马,要报上次姜维伤马之仇,丈八蛇矛,使得快如流星。姜维如同困兽之斗,爆发出了惊人的求生欲,拆招十几回合,竟然斗得不分上下。

但姜维无心恋战,眼看渐渐变成下风,立刻调转马头,往另一方向而去。姜维这战斗智商绝对出色,打不过就跑,非常会审时度势。这次,张苞并没有率军追赶。

姜维心道,“莫非是忌惮我故技重施,像上次那样,再刺伤他的马?”

其实是丞相下达了命令。不要伤了姜维姓名。以车轮战的方式,轮番消耗他的体力。

姜维策马奔驰,但渐渐被一个骑红马的将军赶上,正是关兴。胯下红马,也是当年赤兔配种所生,也是千里马的品质。

关兴使的大刀,也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关羽死后,被潘璋所得。关兴随刘备兴兵伐吴时候,关兴斩杀潘璋,夺回其父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关羽传授关兴、关平、关索等人刀法,也属关兴学习得最有神韵。关兴的实力,也是在蜀汉青年将领中公认可以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张苞。

关兴抡开大刀,往姜维劈去,姜维侧身躲过,关兴收刀再次横劈,姜维用枪拨开。

姜维无心恋战,边打边撤,只能率领几百名残兵撤退到一处山洼。姜维其余剩下的一千多人都成了蜀军的俘虏。

诸葛亮率军将几百之众团团围困,并不着急进攻。

“姜伯约身怀麒麟之才,若能归顺,则大汉又得一人才。”诸葛亮感慨道。

“此人确是一个善战的将领,不如派人劝降。”关兴说道。

“丞相,不如由我去劝降,给姜伯约阐明利害,他是个聪明人,相信他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杨仪说道。

诸葛亮应允了杨仪,让他全权代表自己前去招降姜维和其士卒。

关兴陪着杨仪两人两骑,来到了姜维的军阵。关兴自然来保护杨仪安全的,倘若姜维下令诛杀二人,几百人一起上,关兴武艺再高也护不住杨仪。不过姜维应该不会傻到做这种事,但保不齐姜维属下会做出这等事。关兴陪同杨仪,主要是威慑姜维军阵中的士卒,防止有人火并出现意外。

“天水姜伯约,可是你这位小将啊?”杨仪一眼就看出来作为士卒中央的白袍小将正是姜维。

“来者何人,寻我作甚?”姜维说道。

“我是大汉诸葛丞相长使,杨仪。伯约,你连续与我军张翼、魏延、张苞、还有这位关兴将军作战,真是英勇非凡啊,我家诸葛丞相看了都连连称赞。将军有如此身手,为何还有屈身侍贼啊?

我此番前来是希望你可以率领部众弃暗投明,报效大汉。”杨仪说道。

“杨长史有所不知,我少年时,就生长在魏国的土地上,受到天水马遵太守栽培。方才有今日之材,不可忘恩负义也。”姜维说道,言辞中似乎没有太多抵抗情绪。

“伯约重情重义,实乃好汉。但是,伯约只知道循小义,而忽略了大义。曹魏篡汉自立,忠志之士必当寻思复国之道。如光武帝故事也,再造后汉于洛阳。

而我昭烈帝,三造大汉于成都,此乃延续天命,你我忠志之士必当竭诚努力,克复中原。你的祖上也是世袭汉恩,人不可忘本也。

马遵所谓栽培,此乃谬见。若真心栽培与你,为何弃城逃跑之际,不带上伯约呢。何况他只不过是一个小郡太守,能给你什么栽培。

我们诸葛丞相,上通天文,下识地理,深谙兵法之道,精于治国之法,兵出之时,有风雷助攻之像,有神鬼莫测之机。

诸葛丞相表示,如果姜伯约天资非凡,只要愿意诚心归顺,与我们一同共筑汉室,必当倾囊相授,授以重用。”杨仪的话,让姜维深深地被打动了。

一则,让你放下包袱,你惦念魏国的恩情,是因为魏国本来就是篡汉的。你少年时候是在魏国的土地上,那幼年时期,还有你的祖辈们都是生活在大汉的疆土。

二则,马遵是个什么东西,也配指导你姜维?我家丞相才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风云人物,做你师傅你还不感恩戴德?

三则,你姜维虽然厉害,在魏国成长的空间有限,你的顶头上司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守而已,你的家世也仅仅是在天水有点影响力罢了,算不上什么世家大族。你以后充其量也就做个太守吧,这是你的职业天花板了。现在魏国的人事结构,已经变成由九品中正制来选人为主,说白了就是那群世家大族选材任用。姜维既没有世家大族“慧眼识珠”,也不是曹氏勋贵,你还怎么出人头地呢?

相反,蜀汉才是一个草莽英雄汇集的地方。真正实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刘备求贤若渴,因为徐庶一句话,“此人可就见,不可招致也。”,于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也已经在那个时代广为流传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