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128章 张合的任务 高刚的坚守

司马懿于潼关之地,巧妙地汇聚了附近各路兵马,从中集结起了一支规模达一万五千之众的精锐之师。这支部队中,尤以骑兵与马拉战车构成的高机动力量最为耀眼。

至于余下的部队,司马懿将这部分兵力托付给了镇西将军费耀,令其坚守潼关,以固防线。作为洛阳屏障,也确保从洛阳到关中粮草、行军都安稳无忧。

而后,司马懿率领一万五千之众的精锐之师,由关中那条被誉为“高速公路”的陈仓渭水道,疾驰而往,直指陇右,支援上邽郭淮所部,与蜀汉丞相诸葛亮下场过招,意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战局。

陈仓渭水道,虽以其狭隘着称,却相较于崎岖的陇山道展现出了难得的坦途之姿。陈仓渭水道,自东往西,海拔缓缓抬升,而且幅度不大。

加之其直线延伸的特质与毗邻渭水的天然优势,使得行军队伍得以轻松汲取水源,无后顾之忧。所以称之为“高速公路”,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反观陇山道,它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在此行军需要艰难地爬坡。

就在一月之前,魏国右将军张合所部, 艰难地走在这条陇山道上,想要直插蜀军后方,扭转战局。

张合肩负的战时使命,明确而艰巨,概括为三大要务:

第一,打通陇道,支援陇右战局;

第二,占领陇道,等待大将军曹真收拾完赵云所部之后,率大军前来会合,共同御敌;

第三,严密封锁陇道,防止诸葛亮顺势而下,威胁关中腹地。

张合的行军步伐稳健而坚定,每一步都透露出深思熟虑与谨慎小心。他深知,此行将直面诸葛亮麾下的主力大军,其压力与挑战非同小可。

与此同时,在诸葛亮军中大营,一份来自箕谷前线的紧急战报悄然送达。此时收到箕谷方向作为疑兵的赵云所部战报,战报如下写道。

— — — — — — — — — — — — —

自兵出褒斜道以来,经过几番战役,我军已击溃了夏侯楙所部,夺其营寨,获粮草、辎重无数,夏侯楙所部战斗减员接近一半,已失去战斗力。

而魏大将军曹真提领数万之众救援,此时已抵达郿县。魏右将军张合,将率军,经我方推测,会途经陇山诸道,前往陇右救援。

望丞相周知,提早做好安排。派遣大将,率领重兵,站稳略阳、街亭要口,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北伐则无后顾之忧。

而今,魏大将军曹真,突击夺得我箕谷要口,意图合围我部。我军此时强行突围不智也,况我军一撤,曹真必沿陈仓渭水道东进,以解上邽之困。

故此,箕谷偏师将行军北上,与敌周旋,尽量为陇右战事争取时间。

今将深入敌后,将一支孤军,化为一柄利剑,刺破魏军防御纵深。先锋部全体将士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先锋部:赵、陈、邓顿首!

— — — — — — — — — — — — —

这个战报,自然是由我操笔的,将当时战局的情况简要汇报,而对大致军队攻取蒲津渡,转战洛阳方向的策略只字未提。实乃虑及战讯传递间千山万水,通信兵在传信途中路途漫漫,万一被敌军截获,就会泄露军事行动的秘密,所以就未在信中提及。

简而言之,汇总起来就一句话。我们作为一支疑兵,已经超额完成了其战术价值。

然而敌人势力过为强大,已经断了我们后路。我们可以撤退,但是为了给主力大军打掩护,我们选择继续北上折腾,跟魏军干!

我们这一路,丞相可以放心,会尽量给大军争取时间的,哪怕全军打光,身陷绝境,亦在所不惜。

但是张合已经率军走陇山道过去了,希望丞相速派援军扼守要道,还是那句话——断陇!

此书札之措辞,尽显谨慎之风,对上级汇报,总以最坏设想为基,至于未尽之语,皆因胜算未稳,不敢轻言。

然而,谁能料到这支孤军,攻克蒲津渡、跨越风陵渡,在洛阳平原一通折腾,惊得曹叡下令四方郡县、甚至兖州劲旅入京师勤王。而后,又突破潼关天险,重返关中腹地。如此天马行空的路线,让人叹为观止。

这样的折腾,竟然是一支出兵时只有5,000人的偏师做到的。

不过这份耀眼的战报,诸葛亮还没有看到。此时,诸葛亮还在为围困上邽的事情而头疼。此番,郭淮是下了死决心的,甚至都放弃了回洛阳省亲的假期,选择视察陇右,就是为了印制自己对蜀军动向的预判。

而他到了上邽据城而守,想的就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然而,郭淮的坚守,确实起到了效果。成功地阻滞了诸葛亮的攻势。由于,此番北伐所带的攻城器械还是不够充裕(相对而言),没有特色的攻城器械,所以在这次攻坚战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诸葛亮亲临前线,亲率精锐进攻,都未能取胜,暂时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无奈之下,只能率军将上邽团团围困。

然而在西线上,祁山方向上,攻势已经初见眉目。

祁山堡,这座自然铸就的高台,以其居高临下的地势成为战略要冲。但是,如果想要在此建城,所需石材、木材均需从山脚艰难运送上山,其工程之浩大,难以估量。

因此,魏国明智地于山脚之下构筑了祁山城,作为防御之重镇。

魏军在祁山堡驻军一千人,作为哨探。结果被诸葛亮率三万大军,很快拿下。而祁山剩余的5,000魏**队,收缩在了祁山城中。

诸葛亮出兵北伐,讲究一个雷霆之势,需要打出司马懿那样的闪电战,才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基于这个考虑,诸葛亮继续率军北上,留下了奋威将军马忠,定远将军吕义统率了一万军,在祁山堡打造了祁山后方大营,用以进攻山下的祁山城。

反正已经拿下了祁山堡,祁山城这股敌人,只需要留下一军,慢慢打就行了。有祁山大营在,便可以保障后方物流的畅通无阻,北伐大军粮草无忧。

此时的祁山城,由魏国大将高刚镇守。高刚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屡次挫败蜀军攻势。但是,祁山城选址的地势并不险要,架不住蜀军接二连三的进攻。

高刚在祁山城的守势已见疲态、城内士兵的斗志也不高昂。更令高刚心灰意冷的是,陇右五郡中,已有三郡归于蜀汉,投降之风吹遍了整个战场。他深知,继续抵抗已是徒劳,更加没有了防守的意愿。

只是,见自己的老伙计游楚还在坚守,但是却跟蜀军定了个城下之盟,约定了投降的条件。

于是,高刚决定调整策略,一边继续组织防御,一边与蜀军展开谈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