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167章 诸葛亮写后出师表 司马懿军事部署

李严不惜破坏政治规矩,拉着益州派来对抗荆州派,也是为了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全然将刘备驾崩前嘱咐李严的话抛于脑后了。

刘备在病榻前告诉李严,要做好分内的事情,辅佐丞相和天子,别乱动歪脑筋。你肯定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李严听了几年话,在永安韬光养晦了几年,镇守在蜀汉的东大门。遇到要策反孟达的事宜,李严也是全力配合诸葛亮,在诸葛亮南征、北伐的时候,也是做好永安的防御,不暴露机会给吴老二。

诸葛亮当政的前几年来,李严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辅助。

李严趁着诸葛亮这几日在成都休息,专程登门拜访。李严此番造访是为了劝进,他直言,诸葛亮实乃蜀汉的主心骨,德行整个益州各派人士都心悦诚服,一人身兼张良、韩信、萧何之重任,应该进爵称王。

诸葛亮听完李严所说,直接严词拒绝。对李严的态度也急转弯,因为诸葛亮深知李严如此阿谀奉承,必然是别有所图。

诸葛亮趁自己在成都,革新各级吏治,检查粮食的存储与运输,督促刘禅的学习。

本来诸葛亮想再过一段时日北上,将后方政务再打点整理,但蜀汉征西大将军,宜昌亭侯赵云,去世了,让诸葛亮深知,时间只利于曹魏,而不利于蜀汉。

在诸葛亮的指点下,刘禅下诏说:“赵云早随先帝(刘备),功高勋显。朕以幼冲之年,历危难艰,仗其忠顺,得免于祸。谥者议国元老功臣也,卿等议其所宜。”

诸位大臣等人商议后,认为赵云跟随刘备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战场上忠勇无双,在长坂坡救出了刘禅和阿斗,在五丈原护送了刘备。

我在朝政会议上提出:“云从先帝,功高勋显;从事建业,守节不渝;义举贵于金石;忠心护主,君思其赏;礼贿下士,臣死其报。”

于是刘禅按照谥法,给赵云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的离世让诸葛亮痛心不已,更觉得时不我待的急切压力。于是,连夜奋笔疾书,又写出了一封《后出师表》,面呈刘禅。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开宗明义,“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必须接着干曹魏。

但是,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已经过世七十多人了。

手中的少数民族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一千多人全都是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不是蜀中本土自产自销的。

再过几年,又该死一批,蜀汉再想打也打不动了。

诸葛亮心里很明白,最好的机会已经过去了。越往后越难打了。

于是,诸葛亮动身前往汉中,紧锣密鼓地想进的下一次北伐。

就在蜀军摩拳擦掌之际,杨仪带来了最新的线报。

作为诸葛亮一生之敌的司马懿,担任魏国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就在诸葛亮因公返回成都这段时间内,竟然悄悄地将重点兵力囤积到了上庸城,让蠢蠢欲动的汉中蜀军一时之间不敢妄动。

前方的樊城、襄阳,反而没有驻扎重兵。

这是对东吴**裸的蔑视!就藐视东吴的攻城能力!

上庸城被孟达经营多年,司马懿之前兵不血刃地拿下来上庸城。上庸有着足够的钱粮养活重兵。司马懿将多数的骑兵和船只聚集在此,一旦前方樊城、襄阳遇到进攻,便可以水路齐下,火速支援,就看东吴鼠辈有没有胆量来进犯。

而此番操作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威胁汉中。

虽然从上庸溯水而上,进攻汉中的难度极大。但是一旦蜀军全力北伐,空虚的汉中,未必能抵御住顶级大佬司马懿的进攻。若是汉中丢失,那蜀汉的命门就被曹魏抓在手里了。

那能不能派军先一步拿下上庸呢。此前,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就派孟达和刘封夺取了上庸。

答案很显然,能打,能打下,但没有意义。

此前,荆州还在蜀汉手里,上庸可以与江陵遥相呼应,对襄樊之地呈夹击之势。

但此时荆州不在手里了,拿下上庸就是一座孤城。从宛城、襄樊、江夏方向的魏军会源源不断地来进攻、消耗。凭上庸之力,很难打得开局面。很容易就被魏国限制在上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