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26章 魏国的门阀政治暗流 诗仙跨越时空与曹植赌诗文

从驸马府回国宾馆的一路上,司马昭沉默不语。

“子让,怎么闷闷不乐?”我心怀愧疚地问道。

“溢之兄,不知当讲不当讲。我……我总感觉被你利用了。但又说不上来为什么。”司马昭对我坦白道。

“其实很简单,你父亲在朝堂上不愿意促成魏吴的开商贸易,你肯定要和你父亲一条路线,断然不会违背你父亲的意愿促成魏吴合作。你原以为我来找何晏是想吃喝玩乐,但事实上我却是来推销蜀锦的。

因此,你感觉违背你父亲的想法,被我利用了。但我想问问你,仲达公有跟你讲过要阻挠我在洛阳,联系朝臣吗?”

“这倒是没有。”

“所以你想想,仲达公没有和你说要阻挠我,那就是默许你了。那为什么你父亲要举荐你来?他在朝堂上怎么说的?”

“他说,来出使的蜀国使臣,年纪不过二十有三,派出小儿司马昭,领其在洛阳吃喝玩闹,必能乱其心志,让他乐不思蜀,对洛阳流连忘返。”

“哈哈,仲达公说这种鬼话也能让你们朝堂上的群臣相信,不简单。

我来告诉你,你父亲真实想法吧。他知道你会被我利用,也知道你根本阻挠不了我。大名鼎鼎的诸葛丞相怎么会派个碌碌无为、只知道贪淫乐祸的人来出使。

而他之所以自己在朝堂上反对的声音那么大,自己却派出儿子接洽蜀国使者,根本就是骑墙的做法。

魏国朝堂主要两个派系,一个是支持联合吴国,消灭蜀汉的,另外一个是支持扶持蜀国削弱吴国的。这两个派系针锋相对。

而现在你父亲和尚书令陈群还在推行九品中正制,更是得罪了一大批老臣,尤其是曹氏宗亲勋贵们,简直视你父如死敌。

所以司马懿开始在对蜀汉的问题上退缩了。至少能换来一批人的支持,继续推进他的九品中正制的改革。

别人不说,你父亲的政治联盟陈群就是很支持联蜀制吴的方针。”

我悉心地跟司马昭分享我对魏国朝堂的战略分析,讲得头头是道,司马昭听的有滋有味,他天生就是块搞政治的材料。

我回到国宾馆,和诸葛乔分享今日在何晏府中的成果,无数文人士族都热衷于购买、穿着蜀锦。诸葛乔喜逐颜开,“有了这帮士族的推动,势必影响魏国朝堂的风向。这事情就成了!”

诸葛乔兴高采烈地看着我,我却泼冷水地说,“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魏国是一个很讲世家门阀的国家,魏国的士族阶级也大多数与世家门阀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门阀的代表人物可以公开地站出来支持蜀锦,比如颍川荀氏、清河崔氏、司马家族等等。更为关键的是,没有曹氏和夏侯氏的皇室宗亲能支持我们。”

“那该怎么办呀,仅仅获得底层的士族支持好像确实不行。”诸葛乔若有所思。

“还有办法,有一个人是可以争取的。只要他愿意穿上蜀锦,那就比任何广告宣传都有用。”我已经想到了破局之策。

我的破局之策,便是去找曹操的三公子,曹植(字子健)。去年,曹植由安乡侯被迁为鄄城侯,曹丕出征归来,兄弟相见,给曹植增加五百户,但是并未让曹植担任何实际官职。

今年,曹丕正式给曹植封王爵,分封曹植为陈王,徙封地到东阿,曹植到洛阳领旨谢恩。

如果由曹植穿上华丽的蜀锦,去朝堂谢恩,势必能引发轰动效应。届时,曹植在曹氏勋贵们心中是很有影响力的,毕竟当年曹操在立王储之时,有一半的宗亲和大臣是支持曹植的。

如果得到大量曹氏宗亲勋贵的支持,大臣们必然能蜂站队,到时候就算曹丕想阻拦,也势必阻挡不住。难道大魏的君臣百姓,难道连穿衣自由都没有吗?

我向陈王府多次递交了请见书,终于得见曹子建一面。

我将蜀锦的雍容华贵的属性,被魏国士族阶级热捧的事情和曹植灌输。曹植在得知我的来意后,表示自己并不想去引领这个魏国时装的风尚。

“我在诗文上已经是可以做到在魏国文坛首屈一指的低位,几年前就已经文压整个邺城。我不需要再通过穿着蜀锦来,彰显我的影响力。”曹植十分心高气傲。

“素问曹子建才高八斗,若天下文人共分一石,古往今来的才子共得二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这是借用了东晋文人谢灵运的典故。

谢灵运为了表现自己的才气高,就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这可以映衬出曹植的才华可以震烁古今。

“陈王在《铜雀台赋》中,写道,‘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犹如王者等于高台,俯视芸芸众生,何其壮哉。

陈王去年写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简直洛神下凡间,也映衬陈王出轻云蔽月的心境。

陈王的《七步诗》,更是脍炙人口。我们蜀汉的小孩都能够熟练背诵。”

我的确是十分欣赏曹子建的才华,对他的名句也是信手拈来。

“你也是懂诗文之人,这样吧,你若写一文,能让我觉得值得一观,我便同意穿上蜀锦去朝堂受封。”

曹植对我的态度有些刮目相看,但同时也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的诗文境界,已经没有人能望其项背了。

在才高八斗的曹子建面前,我如果自己写诗,以我的诗文水平,那甚至不是班门弄斧,而是贻笑大方了。

也不怪我菜,在三国时代,能有谁的能入曹子建的法眼呢,与他一争高低呢。

但是三国没有,后世却有。虽然也不多。

就赋而言,能比肩曹植的《洛神赋》的也只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赤壁赋》了。

不过,这两首赋都有些不合时宜。我选择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曹植非常诧异地看着我,这世间还有人能写出如此豪迈奔腾的诗文。“好,我答应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