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30章 司马懿的猎聘招募,魏蜀内政对比洞察

自从九品中正制这一重大政治制度改革在朝堂上掀起波澜,司马懿,这位久经沙场的智者与权谋家,内心深处确实也泛起了退隐的涟漪。他深知,随着制度的革新,权力的天平正悄然发生偏移,昔日稳固的根基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摇摇欲坠。

司马懿和我交谈之后,一下子豁然开朗。深思熟虑中的司马懿,倘若从那个充满诱惑与危险的权力漩涡中暂时抽身而出,这一举动在外人看来或许是避世之举,但在司马懿心中,这未尝不是一种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高明策略,未尝不是一招好棋。

“孔明先生得到了一个好助手,年轻人,你日后的成就未必在我之下,后生可畏啊。”司马懿夸赞道。

“仲达公过奖了,我看您才是待展翅翱翔的雄鹰,而且您的两位公子也是非凡人物。司马家族熠熠生辉啊。”我和司马懿进入到商业互吹的阶段。

“溢之老弟,你在成都大兴土木,城市建设做的风生水起,听说好像还搞了个什么美食节,引起蜀中地区百姓反响异常热烈啊。”

可以看出司马懿对蜀汉的动向极其关注,他对我,这个蜀汉朝堂上的新星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是的。魏国有魏国的难点,蜀汉有蜀汉的问题,魏国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优化内政,蜀汉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盘活经济。”我分析说道。

“说的正是。先王武皇帝(曹操)曾对我说,大魏国力最强而内政最弱,蜀汉则国力最弱而内政最强。现如今,你把成都的发展搞得有声有色,城市发展已经比夷陵大战之前的经济还要好了。

但听说你非但没有收到表彰,反倒被尚书令蒋琬批评了。这可真是嫉贤妒能呀。你可知其中的深意吗?”司马懿说道,看来魏国的探子也把蜀国渗透得很深。

“请仲达公指点一二。”我确实对这个问题比较在意。

“刘备率军入主西川以来,之前的功臣名将大多以荆州来的为主,比如你家诸葛丞相就是,包括指摘你的尚书令蒋琬等等,而本土派却被挤压的没有空间。

法正是个异数,他虽然受宠,但并没有充分代表益州派的利益,因此得罪了一大批益州本土豪强。前期,刘备集团凭借手里的军队,益州本土豪族,并不敢造次。

后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一把让蜀汉的家底输了个精光,大批荆州派精英流失,益州豪族雍闿等乘机发动叛乱,所以在刘备临终前特意将顾命大臣加入了益州派利益代表李严。

你在成都大搞建设,迅速促进了生产,聚集了财富,但是你选择了与大量益州派的本土商贾合作,难免让益州本土派觉得你是可以争取来做他们的利益代言人的。

如此一来,你家丞相和荆州派的利益代言人蒋琬岂能不出手?对你这样可谓是小惩大诫了。你家丞相是爱才的,趁这个时机,把你派来出使大魏,也断了那些想拉拢你的益州本土派的念头。”

司马懿的分析一针见血,也可以看出,他对蜀汉局势走向了如指掌。但主要是因为蜀汉最大的矛盾也就是益州本土豪强和荆州精英派的矛盾了,然而这个矛盾被诸葛亮制得死死的,稍有苗头就会立刻被扼杀在摇篮里。

反观魏国的政治局势就十分复杂了,数个派系都在争权夺利。曹魏宗亲、颍川荀氏、司马家族、功勋将领(徐晃、张辽)、地方实力派(孟达)等等,错综复杂的利益链交织。

司马懿能将魏国的这些利益环节都能看得通透,他对蜀汉的局势自然看的清清楚楚。不过看清楚之后,才发现,蜀国的政治生态简直太好了。

诸葛亮通过实施一系列明智的政策和改革,使蜀汉国力逐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让整个蜀汉都紧紧围绕在诸葛亮同志周边,本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核心思想,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最高目标,一心一意抓生产,全心全意搞事业。

整个蜀汉唯诸葛亮的号令是从,这是让司马懿羡慕不来的。

“不如你到我大魏来,由我和尚书令陈群保荐你,长安、邺城、许都这三个地方的太守一职随你选。你放心就选,从此你我联合,你在地方上必能大施拳脚,怎么样?”司马懿旁敲侧击道。

很明显,这是他作为猎头在试探和拉拢我,表明出司马懿对我的能力和才识的肯定,我内心自然还是比较开心的。

一丝欣喜转瞬即逝,于是我也反向试探,“我在蜀汉,从一个小小的粮官,一路被提拔着成为了如今的成都太守,我若是跳槽到大魏,总不能还做一个太守吧?”

我的意思很明确,想拉拢我可以,但是必须得加钱!

“哈哈,溢之老弟,你可能不理解大魏的官制,这三个城市的太守,可比其他一些地方的州刺史还要重要。

像长安太守,可以节制大魏的长安兵团,许昌太守,就是实际上的兖州刺史,兖州刺史一般由高阶中央官员兼任,而许昌太守则可以压制兖州方面军。”

司马懿抛出的大胡萝卜就是军权,司马懿之前出任过荆州方向的参军,在荆襄集团有了一些根基。

但是,如果能在其他军区,能安排上一些自己人,或者安排可以和自己合作的将领,对于扩充自己军队甚至是扩大司马家族在曹魏集团的影响力,那都是相当好的。

免得整个帝国的军事系统被曹魏宗亲牢牢占据着,这样即便九品中正制把文官系统全搞成门阀士族自己人,也不可能取代曹魏的宗亲集团。“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有道理的。

“承蒙仲达公错爱,治理军队,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本身并不擅长这方面,我不是行伍出身,也不懂行军方略。”我婉言拒绝了司马懿的招募。

“那也好,如果今后有什么需要,你尽管和我提,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都会尽可能地去帮你的,司马家的大门永远向你打开。”司马懿非常大方地表示。

我倒是一点也不客气,直接说道,“希望未来仲达公在西城,可以高抬贵手,你对蜀汉的高抬贵手,也是对自己网开一面。”我这句话,让司马懿听得一头雾水,可以看出他感到十分困惑,一时间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现在难以理解我所说的含义。

几年之后,他就会豁然明白我今天的预言,在西城配合着诸葛丞相一起唱一出空城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