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77章 卧龙回宫 冢虎出笼

南征回来,蜀汉皇帝刘禅设排銮驾,与蜀汉百官,出城门三十里迎接,下辇亲自站立在道路一旁,等候诸葛丞相和南征队伍凯旋。

“相父南征一去数月,朕无日不思相父,前日接到前方奏报,说丞相已经平定南方动乱,不日即将得胜而归,特与百官前来迎接丞相凯旋。”刘禅的遣词用字进步不小,不知道是哪个老师教导的。

“臣不能速平南方,使陛下担心忧虑,这是微臣的罪过啊。”诸葛亮拜倒行礼,其他文武皆跪倒,我也跟着跪了下去。

刘禅扶起孔明,邀请与之并车而回,下旨设下太平筵会,好酒好肉,犒劳三军。

蜀汉诸将入宫受赏,蜀汉皇帝刘禅亲自接见各位征战将士。刘禅下达旨意,给南征将士论功行赏。

“丞相率军平叛,剿灭叛军,收服余党,收复南中四郡之领土,劳苦功高,加赐良田300亩,增加食邑1,200户。

赵云为先锋大将,自领一军,强渡泸水,斩将有功,特加封为永昌亭侯,赐良田百亩,食邑300户。

其余众将领功臣以及士兵,均按功行商。”

此时,蜀汉南征胜利,朝堂一片欢腾,然而在魏国朝堂之上,却是一片哀容。

魏文帝曹丕自从与吴军战败过来,一直郁郁寡欢,最近又是偶感寒症,久治不能痊愈,顿觉自己时日无多,召见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入寝宫。

曹丕下诏书,传位于太子曹叡,并安排了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位共同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新皇,这个安排可以说是极其高明。

两人是从小与曹丕玩得来的曹氏勋贵,是曹魏集团第二代中的青年俊杰,是宗亲的代表;

另外两人是与曹丕夺嫡时的“四友”其二,是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心腹大臣,是世家门阀的代表。

既平衡了宗亲和世家的利益,又可以让他们互相牵制、相互制约,可以达到最好的辅佐效果。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让司马懿进入到托孤大臣的行业,最后让司马懿窃取了曹魏江山,是曹丕的一个败笔。

但是,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曹叡年幼,如果仅仅安排两个同族宗亲的托孤大臣,小皇帝的权力极其容易旁落。就篡位的角度而言,是姓“司马”的篡位容易,还是同样姓“曹”的篡位容易呢。

即便司马懿后来权倾朝野,也花了三代的时间取代曹魏,所谓三代谋国。而同宗同姓的谋国似乎更加容易,曹丕不可不防。

远的不说,汉少帝?刘辩就是被董卓所废,改立了?汉献帝刘协。董卓走这道换皇帝的程序,直接叫嚣“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废帝过程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除了那个喊出“我剑也未尝不利”的男人敢于站出来,贡献出了“袁神歧董”的名场面。

而反观曹魏代汉的过程呢。

曹操终其一生,连续消灭和受降了张绣、陶谦、吕布、孔融、袁术等势力,控制了汉献帝,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上面那位“袁神歧董”,爆发了当时中原的终极一战——官渡之战,并且取胜。

后来又受降了刘琮、平定了西凉,基本消灭了马氏集团,天下九州得其六,如此英雄人物,在谋国的路上,也没有一步篡位,而是先封魏公,再封魏王,最后由世子曹丕,“三辞”之后,才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

曹丕在临终之前嘱托道,“你们四位都是国家的柱石,希望你们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太子,这样朕死也瞑目了。”说罢,曹丕驾崩。

曹丕时年四十岁,共在位七年,谥号为大魏文皇帝,。曹魏重臣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等,一面举哀,一面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

就此,史称魏明帝的曹叡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曹叡首先进行了对肱骨之臣进行了册封。

钟繇为太傅,荣誉职位,是魏国最高官职,但是没有实权。

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合成“二大”,权力在三公之上,也是东汉三国时期权力最大的职位。

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合称“三公”。

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官阶仅位于“二大”和“三公”之下。而论军权,则仅次于大将军和大司马。

司马懿终于成为了大魏帝国,最高阶的一档官员,而且身为骠骑大将军有法理能够手握实际的军权,统兵是司马懿梦寐以求的,终于可以一展宏图了。

于是,司马懿觐见曹叡上表,“雍、凉二州为大魏西侧屏障,并无重臣驻守,臣愿意前往那西凉广袤之地,领兵驻守,保我大魏西方边陲太平无虞。”

曹真之前担任镇西大将军,负责都督雍、凉军事。而后来调回了洛阳,任中军大将军。

此时此刻,魏国的整个西北,无防备!

在西北,雍、凉二州,驻扎屯守需要大量的兵马、军粮、物资。魏国国力虽强,但是,曹丕将重点用来了防御东吴,在与东吴漫长的国境线上对峙。

夷陵之战结束后,曹丕让身为臣子的大魏吴王孙权将其长子孙登送往洛阳为人质,被孙权拒绝。先后两次发动了对吴作战,都失利而还,魏国将军尹礼被吴偏将军全琮与徐盛枭首。

所以,整个魏国高层都是将吴国作为心腹大患,区别仅仅是先伐弱国蜀汉,吞并其国;还是先征讨强国东吴,以削弱东吴势力。

所有人的态度都是,“蜀,小国耳,名将唯羽”。况且,蜀汉与魏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怎么看都不像是要爆发战争的。

这就给了司马懿机会,主动请缨,前往西北。大将军曹真认为,魏国的军事重心肯定是在荆襄、扬州军区。而且司马懿主动远离朝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曹叡让司马懿提领雍、凉等处兵马,拜司马懿为都督雍凉诸军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