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89章 都江堰的整治 深淘滩,低作堰

在遥远的古代,成都平原并非世人所传颂的天府之国,而是一片被水患阴影笼罩的土地。这里,岷江如一条巨龙般自青藏高原奔腾而下,距繁华的成都城不过百里之遥,却带着近三百米的海拔落差,如同悬在平原之上的利剑,随时可能刺破宁静。

每当雨季降临,岷江便化身为狂野的巨兽,洪水肆虐,波涛汹涌,仿佛要将这方土地吞噬殆尽。若都江堰稍有闪失,整个川西平原便会被无尽的洪水淹没,化为一片汪洋泽国,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生计无以为继。

然而,命运的转轮在秦并巴蜀之后悄然启动。天际间似有神明垂怜,秦朝时期,赐下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圣人——蜀郡太守李冰。他,宛如星辰降世,带着对苍生的深情厚谊,踏上了改变成都平原命运的征途。

李冰,这位伟大的先贤,以非凡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着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他巧妙运用自然之力,创造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精妙绝伦的水利奇观,仿佛施展了神仙般的法术,将狂野不羁的岷江水一分为二,驯服于人类的意志之下。

从此,每当洪水肆虐之时,都江堰便如守护神般屹立不倒,守护着四川百姓的安宁与幸福。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然而,毕竟是人造工程,年久失修的都江堰,引起了不小的麻烦。

去年汛期的大雨冲垮了都江堰的堤坝,淹毁了不少田地和村落,尤其是西南侧的区域最为严重。幸好成都太守府提前预警,组织了民众转移,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前,谯周作为都江堰的主事,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干,他将重心放在了修高河堤的工作上。企图通过不断加高都江堰两侧的堤坝,来抵御汹涌的岷江之水。

但是,我修建堤坝会起一定的抗洪作用,但总觉得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招数。

在担任堰长之后,我每日穿梭在河岸旁第一线,向有着丰富治堰经验的人讨教。经过人推荐,我们找到了当地一位族长,是当地年长而且有经验的村民。

于是我亲自登门请教,“老人家,今年等到都江堰的汛期一到,如果再发生去年那样、甚至更严重的洪涝灾害,那么整个川西平原的收成完了,甚至还会出现大规模的水灾传染病。危害村民们的健康呀。”

“有什么要紧的,你们不是整日在修河堤吗?你们不是还征了不少我们的村民去修嘛。”老人家嗤之以鼻,仿佛对修理河堤的决策十分不满。

“老人家,修河堤也是不得已为之的事情。这也是为了保障附近村民的安全。我也知道这不是根本之法,治标不治本,所以这才来向您请教了。

我是刚刚上任的,之前我们如果征用了你们村的年轻劳壮干活,那由我们给你们付工钱。”我主动接下谯周的责任,承诺会补偿村庄的贡献。

“修堤坝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里的土质修建的堤坝,一旦有一处决口,那整个河堤都会毁了。连绵这么长的河岸,修建起来是多大的工程。即使修好,素不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你们还花大力气去修堤,就不去下到水里去整治根源吗?”老人说道。

“老人家,都江堰的治理迫在眉睫,现在刚刚过冬,天气暖和起来了,我们可以下水作业了。希望老人家可以传授治理经验。”我虚心求教。

“过境洪水在都江堰以‘四六分洪’的传统态泄洪。都江堰鱼嘴形的河堤,将奔涌而来的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窄而深,经宝瓶口被引入成都平原;外江宽而浅,起到泄洪排沙作用。

汛水期时,岷江水位上升,约六成江水入外江,约四成江水入内江,防止汛情发生。而枯水期恰恰相反,内江得水六成左右。

所以要记住都江堰治理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

‘深淘滩’指内江引水渠道要深淘去淤,即岁修。都江堰虽有自动分水分沙功能,但内江引水渠风栖窝下面一段河床每年仍有大量沙石淤积。这段河道的深淘,对于保证内江灌区有充足的水量用于灌溉至关重要。

‘低作堰’指飞沙堰不宜作得太高。过高则内江进水太多,影响灌区安全和泄洪排沙;太低则内江引水不足,影响农田灌溉。

还有八字真言,‘遇弯截角,逢正抽心’。

遇弯截角,就是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在主河道的中心一定要深挖保证航道正向流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我记录下了老人的方法,整理归纳,形成了都江堰的整治指南,并以此作为行动纲领,展开对都江堰的修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