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225章 元好问中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第225章 元好问中

作者:我爱左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46:40

等到下午时候,一个中年人来到酒肆,说自己是元好文。

胡湘一看,那是位风流才子!

是位落魄的中年人,和李岩年龄差不多,衣服俭朴,多有补丁。

而且脸上布满沧桑,一看就是位落魄的书生,经历过多年的科举考试,身无长技,只能靠教书为业。

而且他这个年龄可以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可以说相当大,但现在没有一点功名。只能平时拼命的节俭开支。

胡湘之所以能感觉到,因为前世的胡湘也是这类人,对这类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胡湘让李彪安排最好的饭菜,也上了蒸馏酒。

“公子,让人叫鄙人来,有何事··”元好问问道。

“我在酒肆听人讨论,元先生的诗词,小生真是好生仰慕,约先生把酒论词··我先敬先生一杯·”胡湘说完,把酒杯端起,要给元好问敬酒。

“呵呵,公子过奖了··”元好问说完也端起酒杯。

咦,元好问眉头皱了下,显然没有喝过蒸馏酒。

“公子,这酒真是,醍醐灌顶呀,真是好酒··”元好问赞美道。

古代很多文人都是好酒的,尤其这元好问,还没有喝过蒸馏酒。

胡湘也做自我介绍,元好问也做了自我介绍。

原来这元好问是北魏皇室后裔,祖籍山西忻州,他的祖父元滋善,也曾经在金国海陵王时期在朝中做官,和胡湘的祖爷爷同一个时期在朝为官,不过没有胡湘祖爷爷官职高。

到了他父亲元德明时期没落了,他父亲多年科举考试不中,于是在乡里教书为业,着有“东岩集”。

到了他这一代,也是从16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可惜屡次不中。去年他已经31岁了,考了十五年,终于考中,可是因为科场纠纷,也没有就任。现在回家感觉无颜面对亲人,就在开封府教书,挣些钱,补贴给家里。

现在元好问的亲人是在登封居住。

因为蒙古人屡次进犯山西,他的哥哥元好古,也被蒙古人杀害了,他全家为了躲避兵祸,搬迁到登封居住了。

胡湘又问远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是啥时候做的,什么意思。

胡湘一直想给赵宁写首词,可是凭胡湘,根本写不出那旷世的言情诗歌,李岩写了也感觉不过关。

这个人既然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诗词,应该也是名人,现在这个人如此的落魄,胡湘看能不能招纳了,一来可以教授武安孩子,二来可以写出言情诗词,让胡湘剽窃。

于是元好问,解释这首诗词的写作来历,和大意。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胡湘听完元好的解释,原来真是元好问16岁,去参加科举考试路上做的。

胡湘想自己16岁时候,文学能力,一个高考作文就费劲。

其实胡湘对这段文学历史不清楚,这元好问,可是在历史上大大有名,他是金国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文坛盟主,后来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当时南宋文人士大夫,根本看不起北方文人,可是元好问,凭一己之力,对抗南宋文人才子,是金国文人中的扛把子。

“元先生,现在做啥营生,”胡湘问道。

“鄙人身无长技,靠教小儿识字为生,偶尔也写些散曲卖与勾栏,”元好问道。

“元先生,可有最惬意的佳作,小生愿买下,”胡湘问道。

“那鄙人就献丑了,”元好文道。

说完元好文念了出来。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胡湘听完,差不多能听懂,那句“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也能明白它的含义,不就是得过且过的意思。

于是对元好问说:“我也从他人那得到首散曲,元先生给鉴赏下。”

胡湘便把《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念了出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何人所做,真乃大家。”元好问惊叹道。

“是我家门客,李岩,李居士所做。”胡湘道。

“这首词,在勾栏怕要卖百两了,”元好问道。

“我看先生的《骤雨打新荷》,能卖百两,呵呵,我出百两购买先生的散曲,先生能卖给小生吗?”胡湘道。

“公子,太高了,这散曲,当时勾栏只出了十两。”元好问道。

“那是他们不懂得欣赏,这要是到了大名府勾栏,必定火爆,”

胡湘也是瞎扯,在开封这娱乐业发达的地方,勾栏只给十两,难道到了大名府一个小勾栏能卖百两。

也幸亏胡湘没说到了武安勾栏,那不是和尚庙里卖梳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