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314章 大气压力实验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第314章 大气压力实验

作者:我爱左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46:40

这天胡湘来到武安学堂--实验室。

李冶在做水银柱的实验。

“胡公子,你说的真对,这一米高的玻璃管的水银柱,如果倒过来能托起760mm的水银柱,”李冶说道。

“呵呵,那李先生,能换算出,能托起多高的水柱吗?”胡湘问道。

“当然是十点三米了,你说这大气是有压力的,真是太神奇了,”李冶说道。

这个实验就是历史上托里拆利实验,1643年6月20日,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进行了这个实验,故名托里拆利实验。

这个实验测出了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约760mm汞柱或10.3m水柱。

因为通过天秤测量,李冶已经知道水银和水的比重是,13.6比1,

过程很简单,就是用同样大小的量杯,一端量杯是水,一端量杯是水银,然后在水那一端天秤,加小铅块或者黄豆,最后添加的重量,是水重量的12.6倍,

对李冶这样数学家,简单的逻辑计算就知道了。

胡湘也给李冶说,以后以每立方分米水的重量,为1千克,要以这个为重量标准。

胡湘后世的千克来源,中学物理课上面介绍,就是以立方分米水的重量,为1千克,是在摄氏4°时候。

为此胡湘让李冶制作1千克的铅块,作为以后的重量标准。

也为此制作了很多更小的一定质量的铅块,作为实验工具。

但一立方分米的水的称重,不好把握,因为水是液体,为此李冶,也是做了好多实验。

其中就有把一个量杯灌满水,然后在放进去一个1立方分米(毫米,分米单位长度以前根据小米的直径,已经确定了)的铅块,看溢出多少水。

然后称重溢出水的重量,就能确定一千克重量的大小,以这个为标准一千克。

当然也可以,用人为规定的,1千克就是这个重量。

但那样会和胡湘后世掌握的知识,就不一样了。还是尽量采用后世国际单位的度量衡吧,这样胡湘才能借鉴后世的经验。

虽然目前的千克标准,和米的标准和后世有误差,但影响不会太大。

“这大气压的压力,是不是很大,”胡湘问李冶道。

“真是太大了,”李冶说道。

“你还可以做这样的实验,把两个半球的空气抽走,看用多大的力气能拉开它,”胡湘说道。

胡湘说的是历史上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当把半球的内部抽成真空,就需再用十六匹马才能拉开。

“胡公子,怎么才能把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呢,”李冶问道。

李冶这一说,把胡湘问住了,是呀,实验简单,但怎么才能把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呢。

胡湘想到了,打针管。

“李先生,可以用这样一个东西,把空气抽出来,”胡湘给李冶比划这打针管,抽出药水的过程。

“是能抽出些,但要是那个活塞拉到底,空气能抽完吗,我们在倒回去,还是等于没有抽···”李冶说道。

胡湘一想对呀,活塞在推回去,不就白抽了。

“唉,我这脑子,我难道不会在抽气口,做个阀门,挡住吗,然后在接着抽取··”李冶恍然大悟道。

李冶这一说,胡湘也明白了。

其实奥托·冯·格里克,之所以能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也是因为他于1650年发明了活塞式真空泵,并利用这一发明,于1654年设计并进行了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胡公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大气压力抽水。”李冶说道。

胡湘听到李冶这样说,心想,这李冶不愧是逻辑想象力强,后世的压水管就是利用大气压力,抽水的。

“应该能抽水,李先生,可以安排人试做些,”胡湘说道。

“每次和公子聊天,我都能得到好多启发,想到以前不可想象的奥妙,”李冶笑说道。

“李先生,我感觉我们只要不断的探究它的本源,就能明白好多道理,”胡湘说道。

“公子说的对,那个转轮手枪,初看很神奇,但我了解了它的构造后,其实很简单,转轮手枪好制作,只是它的发火,就难以想明白了,什么物质能一撞击就发火了,”李冶说道。

“哈哈!李先生,这是我们胡家的机密,”胡湘笑说道。

“这个我知道,胡公子,你放心,我定会为胡家鞠躬尽瘁,”李冶说道。

“李先生,是为天下百姓鞠躬尽瘁,如今天下大乱,而蒙古鞑子肆意杀戮,我们胡家要解救天下黎民百姓,现在上天给了我们胡家这个机会,让我们得到很多神器,我们不能辜负上天的安排,”胡湘说道。

对于李冶,元好问,这些人,胡家早展示了,炸药,火箭弹,手榴弹,m22步枪等武器,目的让他们和胡家一条心,因为有了这些,都会相信未来的天下就是胡家的。

“但我们,为什么要制作燧发枪,给李全他们,我一直不解,”李冶说道。

因为李冶负责的机械坊,用废的枪管,制作了燧发枪,是要卖给李全的。

“因为他们是汉民,李先生你也知道,山东是孔孟之乡,自古就是富饶的地方,但现在山东,蒙古鞑子屠杀,金人屠杀,”胡湘说道。

这李冶当然知道,元好问老家山西忻州就被蒙古屠杀了十万人,元好问的哥哥没有跑掉,也被杀了。

李冶的老家是真定府人,也是为了躲避蒙古的屠杀,才跑到了开封。

后来胡湘才知道,李冶的父亲李遹也在金国做过官,

当时李遹的上级是胡沙虎,但此人无恶不作,而李遹见他无恶不作,常常据理力争,置个人生死祸福于度外,也是因为官谨慎,才免遭毒手。

但李遹为了防备不测,便把老小送回故乡栾城。这时李冶正是童年,但他没有随家人回乡,而独自到栾城的邻县元氏求学去了。至宁元年(1213),由于胡沙虎篡权乱政,李被迫辞职,隐居阳翟,从此不再过问政事。

李遹的正直为人及好学精神对李冶深有影响。

在李冶看来,学问比财富更可贵。他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又说:“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蓄。学问藏之身,身在即有余。”

胡湘想,以后的李冶,会在胡湘的启发下,肯定是牛顿,伽利略等欧洲近代科学家集一身的人物。

因为李冶不但是位数理天才,也是个科技狂人,很耐得住寂寞(不然也写不出流传后世的数学着作,都是枯燥的数字)。

要不是因为考科举才能做官,估计他也不学那些古文。

元好问就和他还不一样,元好问,能说会道,谈古论今,知识特别的渊博。

所以胡湘要给于李冶足够的发展空间,给他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发挥他的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