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617章 宋军东路军粮草短缺

宋将余阶率三万大军,来到开封城东一百里处。

和全子才等人汇合了。

和宋西路军联络的探马,回来了。

告知,西路军全军覆灭了,为了掩埋那些尸体,当地的老百姓挖了几十个巨大的坑。

这让余阶心生胆怯,不敢在前进了。

镇江府。

镇江知府现在脑袋都要炸了!

一夜之间,一百多条运粮船都被炸烂,船、粮食全部沉入水中。

这尼玛谁干的!镇江知府仰天大骂。

布置在运河长江交界地带的潜龙特种兵,开始发威了。

运送粮草的船在镇江停留期间,潜龙悄悄的行驶到粮船附近,特种兵把一颗颗的定时炸弹挂在船中间侧,时间一到,运粮船响起来震天的爆炸声。

镇江知府把情况向上面汇报了,这事太大了,知府可担待,隐瞒不起,怎么处罚听天由命吧。

南宋朝廷接到镇江知府汇报,迅速调集了数万兵力,到镇江一带,搜索奸细。

同时运粮船上,夜间也要有士兵,或者民夫在船上看守。

但这难不倒潜龙兵,夜间,潜龙潜行到运粮船附近,会释放一种叫鱼雷的武器。

这种鱼雷是胡湘起的名字。

和火箭外观差不多,它前面是苦味酸炸药,后面是压缩空气筒,里面的压缩空气提供的动力,能让鱼雷在水中行驶一百米远。

撞击到运粮船后,里面的激发装置受到撞击,就会爆炸。

这让防护粮食的宋兵心惊胆战,这尼玛炸弹是从哪来的。

(早期的鱼雷就是压缩空气做动力的,不过制作的很复杂,后期会详细介绍,因为要保证鱼雷在水里的方向不能发生偏移,现在胡家制作的鱼雷都是简易的,虽然不能自己控制方向,但距离近,鱼雷偏不了多少。)

胡湘又来到了开封城。

现在开封城秩序恢复了,不过少了近二十万人口,城市变得非常冷清,而且代表这个时代先进生产力工匠的迁出,城市更是没有了灵魂。

赵竑为了获得军饷,把开封城所有女真贵族家产全部没收了,敢反抗者统统抓起来,但没有当场正法。

因为济王赵竑要干件光宗的大事。

通过搜刮女真贵族的家产,竟然获得十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白银,这让济王,彭义斌财政情况大为改善。

济王宴请了胡湘。

“妹夫,东面那路史党军,要不要也击溃他们,”赵竑道。

“济王,我们的军队,连日奔波,得需要休整一下了,”胡湘说道。

其实,胡湘不想扩大战争规模,现在打仗全靠迫击炮弹,但迫击炮弹的数量可不是无限的。

目前的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合格迫击炮弹,非常的耗费工时,而且硝石也并不富裕。

这几年一共获得五十万斤硝,这点硝石不可能扩大战争规模的,一旦南宋探得确切情报,那肯定会不择手段的消耗胡家军队的炮弹,南宋有的是炮灰兵。

“要不你让彭将军,带兵出击下,”胡湘对济王道。

“我们就一万多精兵,我们探的史党军得有三万左右,兵力悬殊,再说城内还有崔立等人军队,我们还控制不了,”济王道。

“崔立什么时候解决,”

现在开封城稳定了,也该解决崔立等这些内患了。

“我们不好下手,崔立等人表现的特别忠心,这逼迫女真贵族拿出黄金白银,全是崔立的功劳,”

说崔立投靠南宋,可是到目前一点证据也没有,而且崔立表现的特别卖力,稳定开封城秩序,还有二十万人口的迁移,崔立也是立了大功。

也不能按个“莫须有”的罪名,处决吧!

“赵善湘,怎么样了,”胡湘问赵竑道。

“赵善湘竟然劝我,说如今已成定局,劝我不要谋反,使得赵宋天下陷入动荡,让外人趁虚而入,”赵竑道。

“外人!谁是外人,金国吗?这赵善湘挺会挑拨离间的,”

“我说你们胡家,对中原没有半点野心,”赵竑道。

“黄河以北,这是金国割给我们的,我们不会入侵宋国土的,”胡湘道。

其实对于胡家,赵竑也是矛盾,从胡家击溃西路宋军表现出的战力,还有渡黄河战役,那火炮太厉害了,谁能敌!

矛盾的不仅仅是赵竑,还有崔立,这赵竑有胡家做后盾,实力可不弱于南宋,到底路怎么走,崔立也摇摆不定了,不过全子才告诉崔立潜伏待命,也正合崔立的心意。

楚州的军粮短缺了,这让赵范很恼火,现在东路大军,每天消耗三十万斤粮食,三十万牲畜干草。

不过上面下达了,暂停行动的命令。

赵范也知道了,攻打开封的宋西路军覆灭的消息。

先让归德的宋军,在中原地带筹集粮草吧。

其实中原地带的百姓,家中存粮都不多了,金国预感到宋国要大举进犯,秋粮收的很重,而且都运往洛阳,关中一带的粮仓。

这牲畜吃的干草,中原百姓好交齐,但军粮征集就困难了。

而且宋官吏有个普遍的做法,上面下达税粮配额任务后,当地负责征收的官吏都会在再加点,为什么加点,这粮食不得有损耗吗,要是按额定数额征集,肯定不够,至于加多少,那就看官吏的贪腐野心了,而且这又是原金国统治区域,必须得多加。

归德城周边州县都下达了粮草任务,新来的宋国知县,把各村的里长,族长叫到县衙。

“军粮必须的交齐,交不起你们这些里长,族长就不要回去了,我告诉你们,衙门不管饭,”知县坐在大堂上,对下面的众里长,族长道,“大宋王师的将士们,为你们赶跑鞑虏,抛头颅洒热血,让你们交点军粮,左拖右拖…”

宋国新上任的知县,大都能说会道,而且冠冕堂皇的话,一套更是接一套,毕竟他们都是进士出身,那个书读的也不会少。

可是在他们义正言辞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颗贪婪的心,怎么才能多贪点,多拿点。

掌管军队里面有句俗话,叫慈不掌兵,这征集税粮也有句,那就是好话,义话,不如棍棒,皮鞭。

普通的老百姓,面对苛捐杂税,能勒紧裤腰带交了,就忍忍吧,要是勒紧裤腰带都交不够,那只能逃亡了,那衙役的棍棒可不是摆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