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 第494章 总得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上一句公道话

这一声怒喝,更让在场所有人,又一阵胆战心惊。

噤若寒蝉,无人敢发出丝毫声音。

四方高台上,气氛依然剑拔弩张,山雨欲来似乎连空气都快凝结。

良久,只见那无知无畏胆大包天的少年郎,又一声讥诮冷笑。

目光如刀望着曹太后,“好一句碌碌无为,并无治理一州的能力。”

“好一句赈灾不力,懒政乱政之嫌,仅此而已。”

“就如方才,好一句天下之大,岂可能人人有公道。”

“倒是好生轻描淡写。”

“太后是不是还想说,不过一群身份卑微的贱民而已,可澄州太守曹参,是皇亲国戚,是太后最宠爱的侄孙儿,身子还刚正式认了干孙子,身份尊贵?”

然而陡然间,又一声凄厉大呼,“可太后别忘了……”

“就这样一群卑微的贱民,那也是大康的百姓,是太后与陛下的子民呐!”

“太后也别忘了……”

“太后虽出身曹家,是那曹参的姑祖母,却更是大康的圣恭皇太后!”

“一国之母,太后心中装着的,更应该是祖宗的千秋基业,是社稷,是百姓!”

“那曹参乃太后的侄孙儿不假,可他更是一州之太守,数十万百姓的父母官!”

“在其位谋其政,他身上扛着的,是一州的治理,是几十万澄州百姓的生死。”

满面讥诮讽刺,声音怆然凝重,“更不用说,澄州的大牢里,还关押着两千多所谓的乱民暴民。”

“没错,无视州府政令,聚众冲撞府城,打砸衙门,打伤打死朝廷命官,无异于造反谋逆,乃株连九族的死罪。”

“可别忘了,他们本来只是一群再寻常不过的百姓罢了……”

“或许没读过多少书,也没多大本事,成天跟庄稼泥巴打交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大的念想,仅仅不过是能填饱肚子。”

“省吃俭用,哪怕自己饿着肚子,也足额缴纳着朝廷的税收,老实本分地应征着官府的劳役。”

“他们中甚至多少人,还曾为国之安稳,前线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流过血负过伤。”

“他们也想做一个安分守己的顺民。”

“可到底是谁,将他们一步步逼到了今日的境地?”

一时间,情绪更是说不出的激动,赤红着双眼,声声大呼,“当然,太后定然以为,臣不过是在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可今日,臣再斗胆问一问太后……”

“其一,朝廷每年拨付给澄州府,仅用于清淤筑坝的银子,便足足二十余万两!”

“而此次春汛,并算不得多凶如猛兽,可为何那河堤,竟如散沙草垛,全线溃塌?”

“其二,众所周知,澄州昌菱江一带,地势北高南低。南岸多为乡绅士族的良田,而北岸皆为百姓之地。”

“可为何此次洪灾,南岸的河坝稳若磐石,而地势较高的北岸,反倒河坝决堤,洪水倒灌,一泻千里?”

“其三,依大康律,即便皇亲国戚与朝廷勋贵,任何人不得私自购置田产。”

“即便买卖,也需由官府出面,出具文书,且售价皆有严格规定。”

“可那澄州一地的乡绅士族,明知此为杀头的大罪,他们何来的胆量,竟敢趁着洪灾之际,明目张胆以强硬手段,欺行霸市以极低的价格,大肆吞并百姓良田?”

一边说着,出乎意料,竟又不紧不慢,从怀里掏出一封已经拆掉蜂蜡的信封。

此为朝廷官制的文书信件,鼓鼓囊囊。

捧在双手,弯腰奉上,“另外,澄州一案,当地奏报送达吏部当日,臣便即刻派遣了吏部员外郎庄重,带人亲自前往澄州。”

“此为前两日,庄大人令人快马加鞭呈送于本官的信函文书,里面记录了澄州太守曹参桩桩罪证,皆为铁证。”

“景隆十六年八月初十,曹参持吏部调令,初到临州上任太守一职。”

“八月十五,当地乡绅士族五十三家,以为新任太守接风洗尘并庆贺中秋为由,于醉仙楼设宴款待。”

“其间,太守曹参收受黄金三千三百余斤,白银五万余两,朱玉宝石名家字画无数。”

“景隆十七年初,朝廷拨付用于修筑河坝共计二十三万两,太守曹参从中挪用足八万五千两,用于修筑自己的太守行宫。”

“此行宫位于当地燕乌山下,位置极为隐秘。”

“里面雕龙画栋,金石铺地,美妾歌姬无数,夜夜笙歌,吃穿用度之奢靡,远超皇宫。”

“景隆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太守曹参与其手下亲信官员,贪墨朝廷拨付修筑河堤以及官学学堂的银两,共计三十三万余两,用于其日夜享乐。”

“不仅如此,其更私下巧立名目,对外来商贾以及本地百姓,横征暴敛,什么人头税、地头税、甚至就连百姓宰上一只鸡,都得缴纳五十文的杀鸡税。”

“所得税款,几乎全额进了自己的口袋。”

“除此之外,燕乌山下太守行宫一侧,太守曹参更参照皇家狩林苑,同样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园子,取名虎园。”

“里面,养着各种珍稀鸟兽,以供其猎杀之乐以及山珍海味口舌之欲。”

“而喂养这些猛兽的花销,每日都需千余两银子。”

“这些,还仅仅是其欺男霸女、荒于政事、卖官敛财、贪墨银钱诸多罪行之冰山一角……”

“敢问太后,这些,够了吗?”

一声无奈长叹,“更何况,大康八十七个州府,还有多少个曹参,还有多少百姓,在此类无能昏聩甚至胡作非为的父母官治理下,水深火热暗无天日?”

承德殿外中庭广场四周,依然死一般的寂静。

一眼望不到头观礼的众人,只是神经紧绷死死瞪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不敢发出丝毫声音。

右相曹牧紧挨着左相陈无相,站在百官队列之首,虽依然一副巍若泰山八风不动的模样,可脸色早已苍白无血色,太阳穴突突跳个不停。

时间流逝,画面似乎彻底定格。

然而不知过了多久,却见高台之上,王老爷哪还有刚才那寸步不让咄咄逼人的气势,哪还有那为正道慷慨赴死的雄浑气魄?

换之而来,已是一片说不出的怆然戚伤。

嘴角泛起一片戏谑自嘲,却又继续沉吟道,“说实话,臣也知道,臣今日之所为,在在场诸位眼中看来,特荒唐,也特幼稚可笑。”

“什么为民请命,什么公道公平,那不都只是圣人先贤典着里的玩意,嘴上说说就行了,又何必当真?”

“就如臣方才所言,都已经身为朝廷命官了,当懂得官场浮沉之玄妙,当懂得明哲保身。”

“更要学会眼里揉得进沙子,不是什么事,都能分个是非黑白的!”

“况且,这澄州百姓的死活,也跟臣这个吏部右侍郎,没什么关系。”

“为此而得罪了太后,甚至满朝为敌,终究不值得。”

不知为何,声音几分哽咽,眼角甚至有些泛红,“而且臣也知道,要想真正为澄州数十万百姓讨得这个公道,很难。”

“即便这曹参之罪行,铁证如山。可最终如何定夺,依然不过太后一念之间。”

“不但很艰难,荆棘遍布,而且极有可能,将自己的小命都搭了进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甚至扪心自问,臣都不知道,今日还能不能活着踏出这承德宫。”

“唯一能肯定的,即便今日进了死牢,脑袋掉了,念在臣也算为朝廷立下过诸多功劳的份上,陛下与太子殿下,也定能保臣一家妻儿平安。”

“臣向来很怕死,可臣从来都认为,太祖高皇帝昔日于山野起兵,南征北战何其艰难,才终于推翻前朝之暴政,打下大康如今这万世基业……”

“这个国家的朝廷,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国家的百姓,也不应该受到如此待遇的。”

“而天下之大,文武百官成千上万,总得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上一句公道话。”

“仅此而已!”

随即再没说话,只是木然站在那里,神情怆然,任凭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渐渐拉长着略显单薄的身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