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名族崛起之科技与修行 > 第600章 论茶

名族崛起之科技与修行 第600章 论茶

作者:四把飞刀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2:11:16

东方宇淡淡的继续说道:“在陆羽《茶经》中又记载:茶之性,益于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作为历史悠久的饮品,茶最早的功能就是药,这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得到证实。除了解毒,茶还别有养生特效。

在《神龙本草经》中也有记载:“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大长老呵呵一笑道:“你这论点观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那么除了庸俗者,是否还有高雅者的茶道?茶之性,是否还有茶之德?”

“茶之性,益于人。而道教之为“神仙之术,首贵长生”,除了打坐、炼丹,更有着摄生、服饵等丰富的养生方法和手段。

那么,茶,以其既可“明目提神”又可“去脂轻身”之功效,自然成了道士们调理身心、辅仙佐道的理想药食。”东方宇道。

他喝了一口大长老的母树大红袍,继续道:

“您可真谓之识广,这茶之德,通于神。

茶既然使人心清目明、气定神闲,自然有助于修行者抱朴守一、通达神明。

另一方面,茶生于灵山峻岭,承芳露,秉清灵,禀玄幽,草木仙骨,野稀之物,自然是供奉神仙的佳品。或因如此,道教的斋醮科仪中普遍用茶,且以天下第一蒙顶茶献供瑶台诸神,称为“清祭”,可助达天庭。

由于茶可通达大道仙界,在道教的推荐科仪中也有“三奠茶”。可以说道教洞天福地、大宫名观无不植茶种茗,可饮可祭,宋代五大道场九宫山建茶寮观,专司茶事;全真道净明道等在重大道教活动中皆用茶为祭。”

东方宇总结了一下,继续道:“所以这茶之高雅者,当以德名之,无论价格的高低,德者茗其饮,是为君子也。”

大长老赞叹:“好,好一个德者茗其饮,是为君子也。

自古有名句,唯有饮者留其名,我看这饮者的饮,不是饮酒,而是饮茶更恰其意。”

东方宇淡淡道:“茶之名,达于君。

由于茶在道教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名山道观出产的稀世珍茶,在用于祭神的同时又作为“贡茶”而闻名朝堂。

例如道教“清祭”专用的川蜀蒙顶茶,自唐朝开始到明清一直为贡茶,为茶史中罕见;青城道教“洞天贡茶”早在唐代即享盛名,《茶经》《茶谱》皆有录,现为“青城四绝”之一。

再如,史载武当“太和山出骞林茶,木之并者,芽茁如阳羡,能涤烦热,道流所珍”,“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后“供明王朝宗室享用”……就这样,经由道教,茶凝结出了能够代表中国茶文化高度的良多精品。”

大长老点点头,说道:“这茶,在我大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源远流传,兴盛了几千年。

这样的宝贵文化,我们必然要加以保护,传承下去。”

东方宇也点点头,说道:“是的,这茶在我国,就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是宝贵的传承。

茶之兴,遍于民。

唐代崇道,一种与之相适应、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茶文化应时而生。自陆羽《茶经》问世,更是茶风流布,茶道大行。

在庙会期间,很多宫观都有煮茶迎宾的传统,不少庙观本身或周边都开始设茶舍茶寮,专供香客品饮,如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四川青城山、武汉长春观等。

很多社会上的茶楼茶肆也将茶房装饰成仙家楼阁,以“八仙”“仙家”“群仙”为名的茶馆比比皆是,好的茶叶也以“仙茶”“神仙茶”“仙芽”“神品”相称。

《红楼梦》中妙玉所奉之茶名曰“老君眉”,可见道教影响的流风泽被,人们品茶也就是要品味一下神仙般的感受。

另外,中国人迎宾待客所素有的敬茶献茶之礼,据说也有着深厚的道教渊源。《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就这样,经由道教,茶也渗入中国老百姓的人伦日用。”

东方宇说到这里,突然话锋一转,问大长老道:

“您对现下的社会的消费,以及观点,不知您老有什么看法?”

大长老一愣,东方宇本在说茶,论茶,说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转到这社会消费去了?

莫非这小子,终于开窍了,想要入世去干点事情?

他可不认为东方宇是为了权力,财富,这类的东西,跟他提问题,想要捞什么好处。

因为这些对东方宇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意义。

“怎么?是不是因为某些人铺张浪费?还是看不惯什么人得罪你了?”大长老问道。

他不得不往这方面去想。

“那倒没有。”东方宇摇摇头,也不卖关子,继续说道:“您看,现在时代,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不在像以前古时候那样,饿着肚子了。

但是,奢侈之风也开始渐渐形成了。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但是收效甚微,为何不以从茶入手呢。

茶之风,去奢入俭。

文人雅士独品对啜之间涤除玄鉴,学道参禅,谈玄悟真,实为老庄玄学流风遗韵。

道教守着自然无为、冲寂超然的归趣,不十分看重茶的程式,也不探究其中的技巧,没有法则才是道教顺乎自然的最高法则。

因此,崇俭抑奢、苦己利人的全真派祖师丘处机诗曰:“虚心实腹唯求饭,待客迎宾不点茶。”(“点茶”是宋代一种繁复的饮茶方式)元代全真派兴起,道风流行,茶人受道家冥合万物、道法自然的影响,开辟了茶人与自然融合的饮茶风气,给茶文化回归道趣、重返自然、趋于简约打下基础。

明代朱元璋下令取消龙团贡茶,以散茶冲饮,遂开千古茗饮之风至今。其子朱权便说:“茶乃天地之物,巧为制作,反失其真味,不如叶茶冲泡,能遂自然之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