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 第572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572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什么?!苏大郎被关入大牢?”

小黑带来的消息让众人大吃一惊。

崔三论气急攻心,忍不住咳嗽:“逃离京都的机会只有一次,大郎为何如此不小心?”

小黑睁着个萌萌哒的眼睛,老老实实道:“这事儿怪不得苏大郎,是侯老夫人告的密。”

嘶嘶……

崔三论破口大骂:“头发长,见识短!早就劝过苏大郎,让他把那老太婆和那几个姨娘送到郊外,他却不忍心!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崔三论恨铁不成钢,大郎哪哪都好,心智不缺,唯独心肠太软,讲感情。

他原本就一直被困在京都,和顾南夕的左膀右臂们,没见过面,也没相处过。

如今出了这个事,这群人会如何看苏大郎?会不会觉得苏大郎是扶不起的阿斗?

当着众人的面,崔三论把苏大郎痛骂一遍,旁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牛锦一理智分析道:“官家竟然敢拿下苏大郎,那肯定还有后招,是打算和我们撕破脸了。只是不知他打算怎么做?”

小黑弱弱地举手:“佟贵妃告诉佟太师,佟太师告诉蒋大人,蒋大人又告诉吴掌柜,吴掌柜告诉苏大郎。官家笃定大人会在潮水退去后南下,于是秘密集结军队!”

顾南夕:“小黑做得很好,下次直接说重点。苏大郎的事,先放在一边。既然树欲静而风不止,那我们就改变计划,一鼓作气,拿下河中郡!”

“遵令!”

顾南夕把视线投向崔三论:“义祖,以你之见,官家会调用哪路军队?”

崔三论眼神里闪烁着精光:“李傲天率禁军护卫京都去,官家必定不会动他。接下来的就是,驻守嵩州,防范吐蕃的武良,负责沿海水师的秦亮,荆湖北路的宋守节,荆湖南路的王阅。”

崔三论在大周地图上点了点:“吐蕃屡屡试探,东瀛小国也跃跃欲试,因而,武良和秦亮是不能动的。”

“如果我们拿下河中郡,距离京都只隔了广德。陛下必定会从相州,河南郡,调动兵力,像钳子一样钳住我们。”

“从河中郡开始,再往南走,水系发达,这对于以骑兵为主的我们而言是个大劣势。官家则必定会借用这个地利,达到此消彼长的效果。”

“宋守节和王阅都极其擅长水战,依我之见,官家必定是从中选一。我更倾向于,官家会选择宋守节。”

顾南夕虚心请教:“为何是宋守节?”

“宋守节从祖辈开始一直担任水军,根正红苗。王阅的出身差一些,他祖父原本是洞庭湖上的水匪,朝廷水师屡次攻不下,最后选择招安。王家这才洗白上岸。”

崔三论的目光里闪过一丝嘲讽:“官家把我们视作叛贼,自然不会选择就家世上有瑕疵的王阅。”

对于崔三论的分析,牛锦一等人心悦诚服。

在接下来的战略讨论中,众人达成了一致。

河中郡是接下来的第一个战略争夺点。

顾南夕和朝廷水师,谁拿下的河中郡地盘更多,谁就会取得更高的战略优势。

顾南夕如果能拿下整个河中郡,就能把战线往前推到广德府。

在河中郡和广德府中间有一小块平原,顾南夕可以把骑兵囤在这片平原,发挥骑兵的优势。

同样的,如果朝廷水师能拿下河中郡,就能把顾南夕堵在雾渡县。

顾南夕若想在南下,就必须在密密麻麻的水网中打败朝廷水师,难度直接翻倍。

正所谓兵贵神速,顾南夕决定不再等洪水退去,而是派出一艘艘小船,前去联络各县。

河中郡原本是中等州郡,但自从前几年的旱灾和民乱发生后,就沦为了下等,辖区内一共有六个县。

上等县为河中府,人口在两千户以上。

中等县只有两个,太和县,遂宁县,人口在千户以上。

下等县两个,兴野县,信安县,人口不足千户。

下下等县一个,就是平阳县,人口不足五百户。

平阳县的人口和执政机构基本上都投靠了顾南夕,只等到洪水一退,顾南夕就能派兵占领平阳县。

至于河中府,那肯定是要等到最后才能吞下的。

兴野县,信安县都挨着平阳县,他们运气比较好,地势很高。

河中府泄洪的时候,洪水没有流经这两个县。

只是望着平阳县成为一片汪洋,两个县的老百姓心里都十分不是滋味,或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兴野县的集市上,卖野菜吃食的小商贩少了很多,大多数都是卖一些手工制品。

行人来势匆匆,很少在这些摊位上驻足,反倒是集市尽头的一家粮店排起长长的队伍,几乎要排到集市末尾去。

“精米现在什么个价?”队伍中一个驼背的老妇人,提着一个布袋子,颤颤巍巍地问。

队伍里一个尖嘴猴腮的男子上下打量一圈老妇人,尖锐道:“你的衣服补丁贴补丁,怎么还敢买精米?精米现在都一百七十文了。”

同样在排队的杀猪汉,似乎是认识这个老妇人,劝道:“老婶子,大人活着才是最要紧的。一百七十钱钱都能买三斗糙米了,你那个孙儿,出生时跟个瘦猫崽子似的,你儿媳妇又没有奶水,光靠米汤,怎么能养得活?”

老夫人沉默不语。

杀猪汉叹了口气,这年头,谁的日子都不好过,自己也就只能口头上劝一劝她。

尖嘴猴腮的男人撇撇嘴,小声抱怨:“还是人家平阳县的百姓命好,在决堤之前,就被云国公派船接到雾渡县。”

一直静静听着的其他人,忍不住加入讨论:“在家千日好,在外日日难。人离乡就贱,他们去了雾渡县,也没什么好日子过。”

“这你可就说错了,听说在雾渡县,精米的价格只需要七十五钱,他们做一天的工就能买上一斗米。出城进城也不收进城费,没有水费。如果愿意跟县衙签租约,还能获得低息建房贷款。”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为了鼓励生育,女子但凡生子,就能获得营养补贴。他们还有弃婴堂,若是养不活孩子,可以交给弃婴堂。”

“哪有这么好的事,你怕不是胡说的?!”

“我才没有!云国公都派人来咱们县里,跟咱们县令见过面了!”

感谢宝子的打赏和支持。

今天心血来潮,做了一次猪肉陷阱。

不出意外,失败了。

别人的馅饼,饼皮又软又薄,我做的又厚又硬,到底哪里出了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