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224章 飞机研发师卢文峰

说着,刘远博打开了那本书,翻到特定一页,与黄宏章的研发稿并排放在桌上。当黄宏章看到书页上的内容时,他的脸色骤变,从愤怒转为惊慌失措。

同一天稍晚,在蓉城的611研究所里,59岁的飞机研发师卢文峰刚吃完晚餐回到办公室。

作为歼-7E战斗机的主要研发者,他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款改良版战斗机备受军方喜爱,很快还将出口海外赚取外汇。

尽管对于歼-7E感到满意,但卢文峰并不满足于此。随着歼-7E项目的收尾,他已经开始构思下一步的改进方案。

身为研究所的一员,他知道十号工程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但无论是出于风险管理还是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考量,歼-7系列仍有改进的空间。

卢文峰在改进战斗机的研发上遇到了难题。到了90年代末,传统的昼间战斗机显然已经过时。

尽管之前曾尝试开发全天候型号如歼7c\/d,但效果不佳,部队反应甚至不如之前的歼7E。

卢文峰意识到,仅仅通过扩大机身来增加雷达探测范围,同时牺牲飞机的灵活性,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他决定探索新的研发方案。他的想法是将雷达置于机头,而将进气口移至别处。然而,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这些改变要么导致性能下降,要么改动过大难以实现。

最近,卢文峰一直在研究一种新颖的下巴进气研发。尽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这项技术充满了挑战

机头雷达罩会影响气流,进而干扰进气效率。大多数研发方案还没成型就被放弃了。

唯一相对成功的案例,在特定速度与角度条件下,仍存在严重进气问题,这对wp13F发动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当他为这个问题烦恼不已,回到办公室准备加班时,意外地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来自《航空学报》编辑部的信件。

作为该期刊的一名审稿专家,卢文峰对待这份责任十分认真,总是尽快完成每一份审阅任务。今天也不例外,尽管这意味着他又得暂时搁置自己正在的研究项目。

“唉……”卢文峰轻叹一口气,拿着信走进房间,倒了一杯水后便坐回桌前。

打开台灯,他缓缓撕开了信封。

标题映入眼帘:《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与圆锥前体的一体化研发》。乍一看,他以为这是团队里哪个研发师提交的报告。

“挺有意思的……”卢文峰立刻来了兴致。因为这正是他近期的研究课题。

出于习惯,他先翻到末页查看作者信息,发现是来自京航大学的一个名叫许宁的人,既是第一作者也是通讯作者。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很陌生。

卢文峰心想,这篇论文可能只是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水分,毕竟京航大学本身就是该期刊的主办方之一,对自家人的稿件总会有所偏爱。

尽管如此,作为审稿人,他还是决定以专业态度对待这份工作。说不定还能从中获得些启示呢……

然而,刚读完摘要的第一段,他就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可能过于草率了。

“这项研发不仅提升了内转进气道前缘附面层的排出效率,还巧妙地解决了前缘附面层与进气道内流场之间长期存在的干扰问题。”

这句话直击要害,说出了卢文峰近几个月来一直试图克服的技术难点。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提到马赫数m=0.8条件下,总压恢复系数达到或超过0.942时,卢文峰手中的笔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不慎将一滴墨水溅到了桌上。

但此时此刻,这点小事早已被他抛诸脑后。

卢文峰看着手里的新研发方案,发现它比之前的研发提升了超过10%。他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许宁和杜亦熵特意调整后的结果。

尽管如此,这个显着的进步足以激起他的兴趣。随着哗的一声,卢文峰翻开了论文的第一页。引言极其简短,紧接着就是直截了当的研发理念和技术细节。

时间悄悄流逝,从十分钟到半小时,再到整整一小时。当卢文峰终于读完最后一页,抬起头来时,才发现时钟上的指针正好相遇。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沉浸在这份论文里长达六个小时!

他的笔记簿上记满了笔记:一些是暂时不明白的地方,另一些则标注着需进一步计算或实验验证的部分,还有一些仅仅是表达他对研发巧妙之处的赞叹。

例如:“既能有效捕捉主流动能量,又能将靠近壁面的低能量流导出,真是一举两得!”

整篇论文虽然长达十页,但每句话都精准有力,毫无冗余。

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逻辑清晰,即使对于像卢文峰这样一位拥有丰富经验的老专家来说,也不禁为作者的专业态度所折服。

卢文峰猜测,尽管这位作者可能不是行业内的知名人物,但他肯定有着相当不错的实践经验。

遗憾的是,由于审稿过程中看不到作者信息,卢文峰无法得知许宁究竟是谁。只有等到论文正式发表时,读者才能通过附录部分了解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热衷于出国深造,却很少有人愿意回国发展。如果这位年轻学者真的是从海外学府被京航吸引回来的,那可真是件稀奇事。

卢文峰在仔细阅读完这篇论文后发现,文章中似乎经过了一些保密处理,省略了一些关键数据和细节。

因此,他决定第二天上班后,试着联系京航,希望能与作者直接沟通,以便获得更详尽的信息。毕竟,作为一名飞机研发师,确保手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但从论文中的论证来看,他对最终的结果持乐观态度。

当晚,为了庆祝许宁三人成功进入研究生面试环节,他们邀请了几位要好的组员共进晚餐。地点选在了享有盛名的老字号餐厅——金聚德,这里以北京烤鸭闻名遐迩。

尽管这里的消费水平让人咋舌,但对老魏和唐紫薇来说,这并不构成问题;而许宁最近也刚刚收到了一笔订金,因此也能负担得起这份慷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