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 第101章 收花生

池雨微对于那些出海捕鱼所得的丰饶鱼获,心中满是难以言喻的惋惜之情。

要知道,她们农场只是出了一艘小船,人手也并不充裕,仅仅依靠一天的时间,竟然能够捕获上千斤的鱼,这足以证明70年代那会儿海洋资源的丰富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更别提那出专门的捕鱼队,他们出海时间挺长的,收获肯定不少,可惜那些货都要供给公家海产部门,要是她们农场在码头附近就好了,肯定能捡点漏。

可惜距离有些远,这时候也没个公交车啥的,想要过去还挺麻烦。

对于她自己能捕获如此多的鱼获,池雨微并没有太多的奢望。

一来,她孤身一人,缺乏帮手;二来,作为一个农场知青,如果她捕获大量的鱼,难免会引起旁人的猜疑和议论。

系统挣钱的事只能先放放,不过好在有了‘避水珠’,以后放假再下海就是了。

但是有一点,池雨微觉得好不容易重活一回,在70年代还有稳定工资拿,自己也不缺钱花,没必要太卷,适当休息也是应该的。

放假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间一天的闲暇已经结束,池雨微又不得不投入到繁忙的农活中去。

这一次是地里的花生成熟了,等待着知青们去收割。

正值盛夏时节,阳光明媚,农场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广阔的土地上,种植着各式各样的作物,玉米已经长出了饱满的穗子,再过两个月就能迎来丰收的季节。

温梨初主张种植的新品种红薯,商薯19也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尽管比农场之前种植的红薯稍晚一些,但长势却异常喜人。

它们的高度已经达到了20-30厘米左右,叶子也愈发茂盛,郁郁葱葱,为农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绿色。

棉花经过除虫处理之后,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子,它们没有被害虫侵蚀,正在竞相开花,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甘蔗被剥去了老叶、浇水追肥等精心照料之后,也是长势喜人,一节节地往上窜。

现在的甘蔗节芉比没剥叶之前更加粗壮而且长了许多,这充分证明剥叶对于甘蔗生长的重要性。

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是那些曾经对剥叶持怀疑态度的知青,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做法的有效性。

农场里的每一个人都看到了甘蔗的茁壮成长,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范正之前还担心剥叶会给甘蔗带来伤害,没想到效果竟然这么好,看来以后池雨微同志的建议,他得多听听。

地里的花生池雨微还没来的时候,大概1月份左右就种了下去,现在也迎来了它们成熟的时刻。

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不绝的绿意,花生叶子在轻柔的微风中翩翩起舞。

在这片浓密的绿意之下,隐藏着的是大自然最真挚的馈赠——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金黄的花生果实,它们静静地躺在泥土的怀抱中,等待着人们的采摘。

一群知青头戴宽边草帽,肩扛锋利的锄头,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收花生。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劳动的喜悦,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就在昨天,他们还围坐在食堂,享受着新鲜捕捞的海鱼所带来的美味与满足,那份来自海洋的馈赠让他们精神焕发,体力充沛,正是有劲头干农活的好时机。

一个个脚步轻快地穿梭在花生田间,随着锄头一次次有力地挥动,湿润的泥土被轻轻刨开,一串串沉甸甸的花生如同宝藏般被发掘出来,带着泥土特有的芬芳与丰收的甜蜜喜悦。

知青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有的挥舞着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土挖花生,有的则弯下腰来,将挖出的花生藤蔓轻轻抖落,让一颗颗饱满的花生果粒滚落到准备好的篮子里。

偶尔,相熟的知青们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聊上几句,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为这繁忙的劳动场景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欢乐。

当手中的篮子装满沉甸甸的花生时,便会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果实转移到宽大的麻袋中,确保每一颗花生都能得到妥善的保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初露的晨曦渐渐变得炽烈,太阳缓缓升起,将它那金黄色的光辉毫不吝啬地洒满了广袤无垠的田野。

知青们的额头上也悄然渗出了细密而晶莹的汗珠,但是,这些汗水并没有减缓他们手中的动作,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加昂扬的斗志。

仿佛不知疲倦,依旧保持着那股子干劲十足的劲头,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手中的工作中。

起过一遍的花生地,还需要人工进行细致的检查。

知青们或弯下腰,或蹲下身子,用手或小耙子仔细地翻动着土壤,将那些疏漏而遗落的花生一一捡拾起来。

这种方法虽然最直接,也最有效,但无疑也是最耗时费力的。

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每一颗被捡起的花生,都代表着他们的辛勤与汗水,都承载着他们对丰收的渴望与期待。

花生收获后,那些曾经繁茂生长的植株也被知青们清理出来,整齐地码放在田边。

等待着烈日的炙烤,将这些植株逐渐变得干枯,最终将被带回去,作为烧火的材料。

夕阳西下,绚烂的晚霞如同织女精心织就的锦缎,温柔地铺满了整个天边,将大地染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知青们也终于结束了他们一天辛勤而充实的劳作,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满足与自豪。

肩扛手提,满载而归,麻袋里鼓鼓囊囊地装满了金黄饱满的花生。

夕阳的余晖洒在知青们的笑脸上,映照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喜悦与成就感。

扁担在知青们的肩头轻轻颤动,绳索紧绷,将装满花生的麻袋稳稳地挑在肩上。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踏着夕阳的余晖,一步步向晾晒场那边走去。

除了人力,还会利用木制的板车来运输花生。

先将装满花生的麻袋挑到板车旁,然后齐心协力地将麻袋堆放在车上。

当板车被装得满满当当,知青们便推着车沿着宽阔的道路缓缓前行。

如果有牛的话,就让牛来拉车,减轻人力负担;没牛的时候,就靠人力来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知青们相互照顾,男知青们主动承担起更重的任务,将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放在板车上,而女知青们则帮忙在后面扶着、推着车。

花生刚收回来时水汽较大,为了保证花生的品质和口感,还需要将它们晾晒在晾晒场上。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生逐渐变得干燥而香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最终,这些经过精心晾晒的花生将被卖往收购站,为农场带来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