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 第4章 家里各种

池雨微望着眼前凭空消失的透明显示屏,心中暗自感叹未来科技的便捷与不可思议,摇了摇头,将这份惊奇暂时搁置。

开始审视自己住的这个房间,空间不宽敞,里面没有太多家具,但也挺干净整洁的。

屋内光线有些发暗,抬头看去,花格窗上不是透明玻璃,而是斑驳的油蜡纸,是它们将外界的光与影挡在了窗外。

光线勉强穿透这层屏障,洒在房间的角落。

窗户上,那些曾经用来抵御寒风和湿气,现在却略显斑驳的油蜡纸,边缘已泛起毛边,中间更是散布着几处明显的破洞。

油蜡纸都破洞了,怎么不换换?

外面一阵冷风袭来,化作一股细长的气流,悄无声息地穿透室内温暖的屏障,带着特有的清新与几分寒意。

这股凉意,不像昨天刚醒来时那般刺骨的寒冷,尚能接受,估计是身体快好了的缘故吧。

屋内陈设简单,隔着床边不远,摆放着一张略显陈旧的木质书桌,上面放着几本书。

紧邻一侧,是一个原木色的衣柜,门板透露出岁月的痕迹。

视线转到床边,上面随意摆放着几件衣物,灰蓝色上衣与红色毛衣,黑色裤子。

这些衣物没有繁复装饰,也不像上辈子的衣服那般多姿多彩,要说优点,估计是干净吧。

穿的时间应该不短了,边缘有些发白,有磨损。

池雨微垂下眼帘,看着自己身上的衣物——一套虽显朴素却干净整洁的秋衣秋裤,布料虽不如上辈子那般细腻柔软,却也透着几分温暖。

房间的布置虽然不怎么枕头套,却也整洁有序,能单独拥有一个房间,这在当时已属难得。

更不用说衣物上连一个补丁的影子都未见,双手更是光滑细腻,没有因繁重劳作而留下的痕迹。

这一切,都让池雨微暗自揣测,或许她所在的这个家庭,在70年代的社会中,算得上是条件较为优渥的。

看来,自己不用吃苦了,这样也好。

不是有句老句,“只要想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说实话,池雨微表示她不想吃苦。

房间里,还能听到不远处街道上偶尔驶过的自行车,铃声清脆悦耳,这个家住的并不偏僻。

感受到身体较昨日明显好转的轻快,池雨微拿起床边的衣物,准备起床。

先是在房间走了几圈,慢慢适应,脑中回忆着原主的过往生活。

她们家,世代扎根在京市这片繁华的地方,家中的老宅子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温情。

位置大概是上辈子的二环与三环之间,位置不错。

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四周环绕着清新而又略带几分尘世的空气,周围弥漫着邻里间烹煮佳肴的温馨香气与远处花草树木的自然芬芳。

这一片,中心位置,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静静伫立,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透露出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底蕴。

院内,几株老槐树枝叶繁茂,为炎炎夏日带来一片凉爽的绿荫,树下摆放着石桌石凳,供人小憩对弈,为这古老的院落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

里面住的人非富即贵,不然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还能完整保留下来。

小时候不懂事,巷子里小孩会跑过去玩耍,现在长大了,池雨微已经很久没有进去过,四合院那边的人也不跟她们来往。

四合院不远处,几栋自建平房错落有致,虽没有四合院那般占地面积大,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每当夕阳西下,柔和的余晖洒在这些平房上,给整个场景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显得宁静且美好。

这片区域的另一侧,则是热闹非凡的大杂院,大杂院内,几排低矮的房屋紧密相连。

这里居住着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居民,他们共同生活在这里,相互帮助,彼此关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邻里情谊。

院内,孩子们追逐嬉戏,笑声连连;大人们则或聚在一起聊天,分享着生活的点滴;老人们则坐在树下,享受着这难得的闲适时光。

大杂院虽显拥挤,却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烟火气,但平常也是吵闹不断。

池雨微家在自建平房那一块,宅院前,一方小院静谧且雅致,中间那棵老枣树历经风霜,每年秋天依旧挂满累累硕果;一旁的桂花树则在中秋时节,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正房有三间,青砖灰瓦,古朴中透着岁月的沉稳。

两边的偏房也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旁边还有后建的小厨房、厕所、洗漱间。

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总是最早迎接晨光,为家人准备一日三餐的温馨;简陋却干净的厕所,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小空间。

70年代这会儿,大多数家庭的生活空间相对紧凑,洗漱间的概念尚未普及到家家户户,能够拥有一间独立的洗漱间实属罕见。

那时的生活节奏与现在大相径庭,人们的日常清洁习惯也深受环境影响。

洗澡这一活动,往往不是在家中私密进行,而是在街道上的公共大澡堂,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

池雨微家,在这份普遍之中显得特别。

她父亲池立国,为了让妻子和女儿在日常生活中用水便利,建造了一个独立的洗漱间,免去麻烦。

在物资并不充裕的70年代,像池雨微家这样的一座平房宅院是许多人羡慕的。

她也很高兴,家里条件不错。

慢慢回忆着,池雨微的思绪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小时候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老宅。

父亲池立国,作为义利食品厂车间的资深大师傅,不仅技术精湛,更是同事们心中的楷模,他的双手仿佛能点石成金,将简单的食材变为舌尖上的美味。

母亲黄腊梅,则是厂里不可或缺的会计,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守护着每一笔资金的流转,为厂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大哥池明辉,作为家中的骄傲,幸运地赶上了大学的末班车,现在京市第一机床厂锻冶科担任技术人员。

池雨微是家中唯一的女儿,高中毕业还未找到工作,闲在家里,帮忙分担家务。

原主偶尔也会在夜晚灯下,翻阅书本,暗自感叹不能像大哥那样参加高考的惋惜。

小弟池明远,年仅八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小学二年级的他,每天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学,放学后又总爱缠着姐姐和爸妈讲故事。

池家的亲情网,除了一家人外,还延伸至两边的亲戚。

父亲池立国这边有姑姑和叔叔,虽不常聚,但每逢佳节,定会相约一堂,共享喜乐。

母亲黄腊梅那边是一个大家庭。

京市昌平县兴寿公社下面的一个小村子-桃林村。

这里四季分明,春日里桃花笑映红云,夏日里绿荫蔽日,秋风送爽时果实累累,冬雪覆盖下更显几分静谧与纯洁。

母亲黄腊梅的家,便坐落在这片充满自然韵味与家族温情的小村。

家中,外公外婆以慈祥的笑容和勤劳的双手,守护着这个大家。

大舅、二舅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一季的丰收。

闲暇之余,满载着从田间地头采摘的新鲜蔬菜与甘甜水果,带给池雨微一家 。

小弟池明远,总是对大舅的到来充满无限的期待与欢喜。

池雨微还在回忆,一阵清晰且爽朗的声音穿透了房间。

“腊梅,你今天竟然在家啊?真是难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