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 第163章 价值与意义

这天早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温柔地洒在了食堂的餐桌上,为大家带来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早餐时分,大家惊喜地发现,早餐还有红薯,这是他们刚从地里挖回来的。

食堂的阿姨们心灵手巧,用这些红薯和大米精心熬制了一锅番薯稀饭。

稀饭煮得恰到好处,大米和红薯都变得软糯可口,彼此交织出一股诱人的香气。

稀饭里米饭少红薯多,更显得红薯的香甜浓郁,每一口都是满足。

除了番薯稀饭,食堂还贴心地准备了杂粮馒头和小咸菜作为配菜。

杂粮馒头口感粗犷有些噎人,但与稀饭的软糯形成了完美的口感对比。

小咸菜咸香可口,为整顿早餐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味。

池雨微、黄梦和赵玉梅几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顿丰盛的早餐。

池雨微边吃边称赞道:“这红薯真是甜啊,稀饭也熬得刚刚好,吃起来真不错。”

黄梦也点头附和道:“还是小咸菜最对我胃口,咸咸香香的,很下饭呢。”

赵玉梅则笑眯眯地开口:“是啊,这杂粮馒头也挺好吃的,嚼起来很有嚼劲。”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不像北方那样普遍种植小麦。

人们日常中食用的馒头、包子等面食,往往并非完全由小麦粉制成。

这些面点里,大多数情况下会添加其他种类的杂粮,如玉米粉、米粉、红薯粉或是高粱面等。

这样的做法虽然让面食拥有了独特的风味和多样化的口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习惯了全小麦制品的人来说,添加了杂粮的面点在口感上略显粗糙,少了那份纯粹小麦粉带来的细腻与绵软。

上辈子的池雨微,吃的全是精面,偶尔品尝这些融合了杂粮元素的面食,有一种新奇感

但将其作为长期的主食选择,池雨微表示拒绝。

几人边吃边加快了速度,吃完早餐还得下地干活了,得抓紧时间。

窗外的鸟鸣声适时响起......

甘蔗林里,呈现出一派令人陶醉的甜蜜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片土地调制的一剂甜蜜良药。

得益于之前台风来袭时农场采取的周密防范措施,甘蔗林得以安然无恙,甘蔗不仅没有被狂风吹倒,反而长得愈发茁壮。

高高的甘蔗茎秆挺拔且修长,宛如一排排英勇的战士,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翠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每一片叶子都像是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光泽。

砍下一根甘蔗,轻轻剥开外皮,露出里面洁白如玉、汁水丰富的甘蔗肉。

那清甜可口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仿佛能够驱散秋日的炎热与疲惫,带来一丝丝清凉与惬意。

每一口甘蔗都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池雨微提出的剥叶措施更是让甘蔗林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甘蔗比往年长得更高更壮,产量与含糖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会儿范正也到了甘蔗林中,参与收获,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甘蔗,心里满是喜悦还有自豪。

突然听到旁边对话,“这甘蔗这么甜,要是用来做糖,应该非常不错吧!”池雨微的话语说的随意,只是刚才吃了一截甘蔗,有感而发。

“小微,咱们吃的红糖是甘蔗做的?”

“是啊,不然你以为了?”

“可是红糖跟甘蔗看着没啥关系啊,你看甘蔗里面肉都是白色的,糖是红色的,怎么会是甘蔗做的了!”黄梦依然有些疑惑不解。

范正无意间听到这段对话,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8月到9月,整个农场,从棉田到玉米地,从红薯田到甘蔗林,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的气息。

每一片田地都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绘制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

忙碌的生活节奏仿佛按下了快进键,让人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假期更是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池雨微每天都沉浸在无尽的下地活动中,从晨光初破到夜幕降临,知青们的身影总是在田间地头忙碌穿梭,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身体上的疲惫逐渐累积,池雨微时常感到自己的皮肤都快被这高强度的工作给“扒”下了一层。

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全身酸痛,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笑。

回想起上辈子在网络上流传的那些言论——城里混不下去就回农村,不禁摇了摇头,就这......

农村的生活,哪有外界想象的那般悠闲自在?

至少现在池雨微看来,它充满了挑战与艰辛。

虽然这里没有上辈子的喧嚣与浮躁,但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劳作与汗水。

下地的活动全部都是人工,干完一件还有下一件等着你,忙起来的时候,喘口气都是休息。

但是,尽管身体疲惫不堪,池雨微的心中却从未有过一丝退意。

既然来到这里,又不能离开,只能继续前行。

每当看到那些茁壮成长的作物,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或许,这就是知青下乡的魅力所在吧。

它让人们在忙碌与疲惫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地里已经成熟的农作物尽数收割完毕,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活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创新与实验并进的契机。

之前,文博远研发的旋耕机如同一阵旋风般在南田农场内引起了轰动,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真正投入使用,那份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高效与便捷似乎只能停留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之中。

现在田间地头正空闲着,为旋耕机的实地测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作为南田农场自主研发的成果,这款旋耕机得到了部队农机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他们特意制作了两台样机,并将其中一台赠予了农场。

再加上文博远亲手打造的那台原型机,农场现在拥有了两台宝贵的旋耕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