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 第351章 日产千石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第351章 日产千石

作者:千年后的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14 23:26:35

“其实,因为你们这边是自上而下开始发生的改变。

所以有关教材分级的问题,也要酌情发生变化才行。

不过要先声明一点,这些东西只是针对初期哈。

这是为了让你们那边的人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适应而产生的结果,对于正常的教育而言,肯定是不用用我说的这种方法的。

至于以后要怎么设定,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这里就不再多言。”

听到这话,众人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种说法。

于是姜饼继续道:

“关于目前的分级教材体系,我觉得可以采用三个阶段。

首先是蒙学级阶段,或许这种东西有人已经无意识的明白了其中原来,只是不知道具体的准确叫法。

那就先在蒙学阶段,以采用绘本的形式,用木版画展示杠杆原理、齿轮传动等基础概念,最好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还能附竹制拼装模型,如可活动水车组件等等。

这个阶段是为了让人们适应最新的方式方法,既然有了体系和规划,就不要再按照原始的那种行为来进行指导了。

一切都得规范起来才行。

其次,当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印入脑海中后,要进一步加强巩固,可以采用三维等距投影法绘制机械图纸,规定统一比例尺(1:10)、标注公差范围(如轴孔配合间隙不大于1分)

这点一定要做好,在最早期就形成了规范。

如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一般,这样才不会出岔子。

否则后面技术上去了,结果发现这个地方的图纸拿到另一个地方,就看不懂了。

或者说是制造出来的东西相差过大,那就不美妙了。

最后,就是系统性的阐述工业化所需的各种教材,像什么蒸汽机啊,活塞啊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哦对了,为了能更快的发展出工业,一定要有相应的考核与奖惩机制才行。”

说到这,姜饼忍不住笑道:“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当年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是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每天不是在考试的路上,就是在考试的路上。”

虽然如此,可现在回想起来,他竟还有些怀念那个纯真无邪的年代。

“什么?怎会如此频繁!”

很快姜饼便被一道惊呼声给拉了回来。

李建成不可思议的惊呼。

这是他们难以想象的,这么频繁的考试进度,真的好吗?

看着蹙眉的几人,姜饼笑道:“对啊,周一早上考语文,下午数学,周二早上英语,下午物化生,周三改改试卷,周四周五就开始讲咯。”

现在说起来轻松,可仔细想想,当年的自己又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居然还有些缅怀。

其他几人面面相觑。

或许,他们是知道为何姜饼会懂的这么多了。

其原因也在对方的学的东西多啊。

姜饼接着道:“当然了,我那个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制度,肯定是不适合你们大唐的。

对于这些人员,你们可以看是一月一次考核,或者是二十几天一次,具体你们自己来定。

至于奖惩制度,这个肯定也不用我再多说。

这些东西,你们懂的可比我多的多!”

姜饼还不忘记夸赞众人一番。

“不过嘛,技术想要转化成体系,光靠理论是不够的,还得完成从理论到应用的跃迁才行。

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能源的发展。

以你们古代人的眼光来看,所能用到的能源无非是人力、水力。

可能少部分情况下会用到火,但大多也只是冬天情况下。

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在初级阶段,我们假设以三年或者五年作为一个界限。

第一步是对于水力系统升级。

争取在江南地区,设计一种改进型重力水车。

按理说,其实前工业时代的水车效率都大同小异。

只有到了弗朗西斯水轮机的时代,效率较传统水车才有了明显提升,几乎是一般水车的三倍左右。”

“什么?三倍!”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什么概念。

一台水轮机就能抵得上三台普通水车,那得省多少事情啊!

“不错。”

姜饼点了点头,继续道:

“可惜的是,在没有蒸汽机的前工业时代,无法进行精密加工,同时又受限于没有钢材。

这东西是暂时别想了。

不过等大唐那些工匠之类的学习了数理化知识后,想来增添改进出一种重力水车,虽然没办法达到水轮机那样强悍的设定。

但比一般的水车提供40%到50%的效率,想来也是不难。”

俗话说,你可以质疑古代工匠的实力,但千万别小看九族的羁绊。

虽然只是现代的一句玩笑话,但不得不承认,很多古代工艺,到了现代就完全失传了,无数专家学者都无法破解当时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说失传的原因,并非是以现代的技术无法生产出来。

而是说,在同等科技下,专家学者们想象不到,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了古代华夏的智慧。

有了更先进的数理化知识,同时配合皇帝的奖惩机制,这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

说完了这个,姜饼继续:

“除了水力资源外,在煤炭上面也可以先行实施工业化的应用。

在你们的时代,这种东西的用途可能只有取暖作用上,看起来需求不大。

但只要想发展工业革命,这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紧缺的东西。

所以,最好在开始之前,直接在北方建立\"蜂窝煤工坊\",将煤粉与黏土按7:3混合压制,热值提升至4000大卡\/公斤。

配套研发双膛式焦炉,争取能做到一个工坊日产焦炭5吨。”

“五吨?”

众人对这个计量单位不是很了解。

“哦哦,我忘记了,你们那会儿还没有吨那个东西呢,我查一下哈,唐代一石等于50公斤左右,那一吨就相当于两百石。”

“一吨约等于两百石?”

众人被吓了一跳,起初,他们听到说一个工坊争取日产煤炭5吨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概念。

可现在想来,岂不是需要一个工坊日产量达到1000石?

而且,还只是一天的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