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 第264章 太后劝降说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第264章 太后劝降说

作者:千年后的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14 23:26:35

其实说起侍清的贰臣们,崇祯觉得还真有必要感谢某个着名的“十全老人”。

要不是他下令编写了所谓的贰臣传,以至于他现在能像拥有死亡名单一般,照着书中点名,之后一个一个的收拾这些叛徒们,只怕要找到究竟有哪些贰臣,还真不一定那么容易。

现在好了,有人家满清自己人编写的贰臣传,简直不要太轻松,只要名字在里面的,那可以说是直接上了崇祯的必杀名单榜了,就算玉帝如来也保不住他!

来之前崇祯特地看了一遍贰臣传,差点没把他气笑。

里面一大堆人在明朝尚未灭亡之前,口号喊的震天响,一个二个都在自己面前表忠心,就像都是天下最大的忠臣一般。

可等到满清得了势,这些人瞬间就望风而降了,犹豫都不带犹豫的。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之前在明朝担任要职的大臣,更有不少,是所谓的东林党人,着名的像什么钱谦益啊,龚鼎孽啊的,更是所谓的江左三大家之一。

哪怕在东林党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一想到自己刚登基时是何等的信任这些东林党人,如何就将皇兄留给自己的一把好刀魏忠贤给杀了的,崇祯就恶心的想吐。

这次回来,他在这些人身上受到的欺骗,必然要加倍找回!

而其中最让崇祯记忆犹新的。

除了这几个东林党人以及吴三桂之外,那必要要数洪承畴了。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九日,松山失守,洪承畴被俘,曹变蛟、王廷臣及所部官兵三千多人被害。

被降之后,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

黄台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

即便如此,这位满清皇帝仍不放弃,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等到范文程来到后,洪承畴依旧大肆咆哮,不过能作为黄台极最宠爱的汉人,范文程自然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面对洪承畴恶劣的态度,他强忍心中的怒意,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

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

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

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于是,黄台极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对洪承畴倍加关照,恩遇礼厚。

没过几日,黄台极亲自前往探视洪承畴,对方立而不跪。

而皇太极则是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五月初五日,洪承畴偕祖大寿等降将正式举行了投降仪式,在皇太极面前俯首称臣。

当然了,这是史书中记载的洪承畴受降经过。

在民间所流传的故事中,可就没有这么体面了。

民间最为流行的是“太后诱降说”。

说是洪承畴绝食等死,于是清廷向降人问计,如何使他进食,有人回答说洪承畴好色,可用女色引诱。

结果黄台极派了好几位美女前往,并不见效。

于是为使洪承畴真心降服,这位满清皇帝甚至不惜动用“血本”,派遣他极其宠爱、貌美如花、机敏过人的庄妃博尔济吉特氏诱惑。

庄妃化妆成普通婢女,密带人参汁前往。

洪承畴见到庄妃,仍不理会,他闭目面壁,暗泣不已。

庄妃说:“将军即使绝食,喝点水后就义又有何妨?”

并将所携茶壶奉至洪承畴唇前。

洪承畴见她语音婉转,意含凄愁,温顺娴静,气质高雅,也就喝了几口。

人参汁一旦下喉,庄妃再次进奉时,他便难以拒绝。

一连几天,洪承畴绝食不仅不死,反而越活越有精神,渐渐有了生的**。

庄妃温言软语,直透洪承畴心扉,他不由得开始进食。

见状,庄妃更是尽心尽力,日夜侍奉在他左右,喻以事理,晓以利害,不断劝慰。

定力不够的洪承畴终究抵挡不住庄妃的魅力与引诱,意志开始动摇,决计降清。

而因为这位庄妃的儿子福临做了皇帝,她也被称为太后,故称“太后诱降”。

这种事情不论真假,却代表了反清人士及明朝遗民的观点与情绪。

当然了,顺治时期,太后庄妃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风流成性的她在入关前色诱洪承畴,也就不在话下了。

而崇祯也是对这个故事最为满意。

且不管是真是假,可“太后诱降说”对洪承畴的“杀伤力”极大,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儒士,以传统道德而论,好色、滥情是最令人不齿的污点。

如此一来,洪承畴不仅背叛了民族大义,即使个人品性、道德人格也极其卑劣,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无耻小人。

“太后诱降说”流传甚广,以至后世仍是“主流”,并由此演绎出“优人诱降说”等其他民间传说:洪承畴喜好男宠,便以优人加以引诱,因之失节。

总之,对于这些故事的流传,崇祯那是一向喜爱。

毕竟个体生命多活几年或少活几年,在人类汹涌的历史长河中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在数量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在乎质量的优劣与品格的高下。

然而,洪承畴面临的却是自己无法掌控、难以摆脱的两难境地——生不容易死更难。他想死,明朝也希望他为国捐躯,可清廷却千方百计地想让他活下去,当然是换一种活法“革心洗面、弃明投清”为清朝而活。

这种“活”是有条件的,是有所付出的,必须以突破底线、背叛道义、放弃信仰、出卖灵魂为代价。

这就考验洪承畴的修炼与功夫了,如果他坚如磐石、威武不屈,就能流芳千古,譬如史可法,不管个人能力如何,可却保留了汉人最后的气节。

而如果他意志薄弱、贪图荣华,就会堕入深渊。

结果世人皆知,他没能经受住考验,最终变节降清,多活了二十三年。

洪承畴个体生命的延续,所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便是汉人的血雨腥风与整体沉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