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 第203章 等我燧发枪出来了就去练手

这种流水线生产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每个人各司其职,都不需要什么太过专业的工匠铁匠之类的,只要能按照原先设置好的模具来生产就没有丝毫问题。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有个好处,敌人根本无法渗透进来。

就算其中某个环节的工匠进行了泄密,可他不知道最后组装需要多少步骤,需要哪些零件,以及安装的方式是什么,一样白瞎。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假设。

此时的大明周围可没有什么敌人存在,也不可能会有泄密的风险。

而制作枪械,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的钢铁才行。

这要是放在别的国家,或许是个不小的难题,但对于大明而言,洒洒水啦。

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官办钢铁厂的产量就已经能达到年产近万吨的水平了。

正德年间中国的钢铁产量,更是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总和,并且冶炼技术也达到世界顶峰。

当时,炒钢法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实现规模化、量产化和生熟铁连续生产模式。

炼铁炉和炒铁炉是串在一起的,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直接流入炒铁炉中,用柳木棍搅拌而形成熟铁——这样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减少炭火消耗。

而欧洲那边,还要再等两百多年,才发明类似的搅炼炉。

中国早在成化年间就有推广开了。

并且,欧洲用铁棍搅炼生铁液,只能得到低碳熟铁。

而大明用柳木棍搅拌,柳木的碳混入生铁之中,减缓生铁去碳的速度,能够直接得到低碳钢。

如果炒钢师傅的技术和运气都好,还有几率炒出中碳钢,甚至是高碳钢。

当然,大部分时候,只能炒出优质熟铁。

这种情况,在官营铁厂最为多见,比如北方的遵化铁厂,居然一直用罪犯来炒钢,谓之“炒炼囚人”。

只因为其死亡率极高,相传十个里面要死九个,经常是被打死、病死的。

炒钢之人性命都保不住,哪能提高自身炒炼技术?

民营铁厂就厉害得多,中国古代历来盐铁专卖,明代官府却没有控制冶铁行业。

或许按照老朱的思路看,官方生产的钢铁量,够用就行了,没必要与民争利。

当时,有官员发现新铁矿,建议皇帝立即收归国有,结果马屁拍在马腿上,被朱元璋直接流放海外。

不过明代的铁匠户,服役最繁重的,一年时间有半年给官府做工。

那些服役最轻的,五年时间就只有半年给官府做工,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分配。

正是这些有利因素,导致明代的冶铁炼钢技术,达到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也达到当时全世界的巅峰。

不过现在嘛,自从开始了革新之后,各行各业的人才都被老朱给笼络了起来。

曾经的什么铁匠户啊,木匠户啊的身份一下子就高了许多,服徭役也改成了由国家补贴一定的份额,这大大增加了这些匠户们做工的积极性。

此外,还有专人一段时间内给他们进行突击学习。

有了拼音的存在,至少认字是简单的多了。

只要能基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字也就够了,其他的没必要,又不是考科举。

最重要的还是对于自身行业系统性的学习。

由于老朱搞出了个什么考试制度,限制在每个行业之内的竞争,搞得好的,能捞个一官半职的做。

虽然现在各匠户籍的身份都提高了不少,但自古以来做官都是最大的诱惑,这些家伙们的积极性别提有多高了。

一杆燧发枪的重量在4到5kg左右这个样子,其中去除了枪身枪托这些不需要铁的地方,大概需要3kg左右的铁,那按照原铁翻一倍的量来算,也就意味着一杆枪需要铁6kg左右。

洪武年间按照年产钢铁9000吨来计算的话,不考虑其他因素,一年都能生产近百万支枪。

而且这种东西并不复杂,有了流水线之后,大概一个月就能制造完成。

再算上工匠资源和生产线这些因素,一个月正常的产量大概在个几万,倘若开动马力全速生产的话,十几万也不是问题啊!

朱元璋和朱棣稍微一计算,瞬间吓了一跳,原来我自己这么强吗?

看着他们惊讶的样子,姜饼却笑道:“这才哪到哪啊,等到工业化搞起来了,那才是真正需要大规模用铁和钢的时候,不只是这些,其他各种金属矿的产量也得跟上,任重而道远啊!”

也是,听到这话,原本二朱还有些激动的情绪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其实大明的钢铁产量,在世界上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的,甚至到了崇祯年间,一年的产量更是提到了十几万吨,比起后面的满清来说不知强了多少。”

姜饼忽然又提了一嘴,本来只是在静悄悄的听着两位祖宗和姜先生谈话的崇祯忽然听见自己的名字,忍不住有些尴尬,不过众人却顾不上他了。

朱元璋道:“姜先生,这崇祯年间的产量是如何提升这么多的?”

姜饼道:“很简单啊,除了刚才说的什么炒钢法之类的东西外,更重要的是开采的铁矿资源变多了,不过在工业化之前,这应该能算得上人力的极限了。”

大明主要在于体量大,人力资源也很多,才能有这么夸张的数据的,像欧洲那些小国家,你除非让他进入工业化时代,否则拍马也赶不上啊。

好嘛,说来说去,最终又落到工业化这一点上去了。

朱元璋和朱棣都有些失望。

看来,在完成工业化之前,能达到这种程度就是瓶颈了。

可他们也不气馁。

现在离真正的极限还差了不小的距离呢。

在这之前,各方面都做到极致以后,等到工业化一开始,那瞬间就是爆发式的增长,完全不用急。

这时,朱棣忽然提道:“崇祯啊,说起来我这边大方向上已经搞的差不多了,等回去造他几万杆燧发枪出来,就带着新军去你那个时空里练练手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