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宋,我反了 > 第292章 兴科举2

穿宋,我反了 第292章 兴科举2

作者:彩色键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0:06:03

果然,张邦昌闻言,算是得到了叶凡想用自己的决定,立即拱手俯身,开口表了忠心:“草民张邦昌在此立誓,定当忠于大乾,忠于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有一日,张邦昌作奸犯科,做出有害于大乾之事,就算人头落地,也绝无怨言。”

对于张邦昌的此番誓言,叶凡不甚在意,话说得如何好听,终究只是话,叶凡要看的是行动,于是他淡淡说道:“张邦昌,记住你今日之言,如果有一日朕发现你做了令朕太过不满之事,像你说的那样,人头落地。朕也无论你在宋廷是忠是奸,但朕重用于你,你便好生珍惜这个机会,为大乾好好做事。”

“草民张邦昌,定当谨记。”

训话,警告已经结束,叶凡一挥袖袍,说道:“张邦昌,听封。”

“微臣在。”

张邦昌跪地拱手,连自称也从草民变为了微臣。

“朕封你为礼部侍郎,官阶正三品。如今大乾初立,缺乏人才,朕命你,兴科举,为大乾选举人才。”

张邦昌闻言心中大喜,如此恩德,差点让他感动得泪水破眶而出,他俯身叩头:“微臣张邦昌领旨,谢主隆恩。”

叶凡又对张邦昌交代些事宜,赐予身份腰牌,便让张邦昌退下。

离开不远,张邦昌便在一处皇宫长廊遇到了相向而来的杨义。

如今的杨义,已经不像曾经那样身着甲胄,而是穿上了一身红衣官袍。

已经贵为正二品礼部尚书的他,如今只有二十七岁,算得上青年得意了。

事实上,以杨义的资历,如果在宋廷,根本做不了这样的高官。

跟随叶凡之前,杨义虽然考中了进士,但他只是清源县的一个从九品县尉官员,并没有太多做官的经验。

这也跟他刚刚中了进士有关。

按宋朝科举制度,举人大多做不了真正的朝廷命官,譬如中举的胡文清,只能在府衙混一个九品之外的押司职位,是为小吏,并不算官。

举人只有考中进士才能做官。

而大多数中了进士的人,起点低一点的从县尉做起,比如杨义,之前就是清源县的县尉。

高一点的则从县令做起,当然了,这其中的门门道道也很多,比如托托关系,直接在京城任职的也有,从人类有了文明自千年之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多说。

杨义资历确实低,但大乾刚刚成立,叶凡并没有太在意那些,只要是自己信任,而且相信其能胜任这个职位,叶凡便会重用。

叶凡甚至将只是举人的胡文清,封为了工部尚书,令其重点关注火器方面的研究。这也很适合他,毕竟胡文清之前一直在都作院做事。

长廊上,两人还没走近,便已认出对方,杨义有些讶然,不知道张邦昌为何出现在此,张邦昌却没有想太多。

方才叶凡的交代里,他知道如今的礼部尚书便是杨义,兴科举,选拔人才,作为礼部尚书的副官礼部侍郎,他要协助共事的就是杨义。

于是还没走近,张邦昌已经换上了一张笑脸,临近杨义,他拱手主动礼貌问候:“杨大人,日后,你我便是同僚了。”

“什么意思?”杨义皱眉,打量着穿着普通长袍,几处还打着补丁的张邦昌。他也看到了张邦昌刚刚挂在身上的身份腰牌。

因为腰牌外层镀金,与张邦昌身上打着补丁的长袍有些显得格格不入。

张邦昌这时出言解释:“方才陛下召见,封下官为礼部侍郎,命下官与杨大人共兴科举,为大乾选举人才。”

理论上,侍郎是尚书的下属。

但到了这种地位,侍郎面对尚书之时,已经无需与下官自居。张邦昌自称下官,算是表现了自己的谦卑。

得到张邦昌的解释,杨义这才明白张邦昌的意思,也知道了张邦昌身上为何挂着金色身份腰牌。

他也有些没想到,叶凡会重用张邦昌,而且还将张邦昌安排在了自己的礼部。

不过他并没有想多,只是觉得叶凡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此时知道张邦昌被封为礼部侍郎,眼中也稍稍透露出了敬意:“原来如此,张大人,陛下也召见了本官,便先失陪了。”

“杨大人慢走。”

说着,两人各自离开。

没多久,杨义来到了叶凡所处的那座两层亭台楼阁。

“微臣杨义,参见陛下。”

杨义对着石椅上悠闲坐着的叶凡躬身作揖,开口问候。

“免礼吧。”

“谢陛下。”

叶凡打量了杨义一眼,然后说道:“脱下甲胄,穿上官袍,你可还习惯?”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能替陛下分忧,微臣便会习惯。”

杨义的回答,有迎合的意思,但叶凡知道,这大概是杨义的真心话,为此也满意杨义的回答。

不过叶凡还是说道:“朕当了这皇帝,身边许多人也变得疏远了些,连你也会迎合着朕的问话了。”

“微臣所言确是真心话。”

“朕也没说你不真心。”叶凡也不多说,直入话题,“今日诏你,是为了科举一事。想必你过来的路上,已经遇到了张邦昌。”

“微臣确实遇到了张邦昌,还知道陛下册封他为礼部侍郎。”

“所以你觉得,朕的此番决定如何?”

“陛下此举,甚好。”

“好在哪里?”

“微臣虽然是礼部尚书,但资历不够,科举难以服这西南文人,但张邦昌曾是宋廷宰相,能够服众,而且深知科举规程,有利于兴科举,为我大乾选举人才。”

“确实是因为这两点,朕才重用与他。但朕不是太相信他,所以今日让你前来的最终目的,便是让你与他共事的过程中,多留一份心,决不能出现舞弊的情况,不可让有才者被埋没,无才者进入殿试。大乾初立,朕不缺兵将,但缺文臣,所以兴科举,选拔人才至关重要,这也是朕让你当着礼部尚书的原因,因为朕信得过你。”

“微臣,定不负陛下信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