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宋,我反了 > 第296章 永平二年2

穿宋,我反了 第296章 永平二年2

作者:彩色键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0:06:03

最主要的是,他对杂交水稻一概不知,只是作为一个千年之后的人,他知道杂交水稻能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产量,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还有他知道一些很基础的孟德尔定理,根本就没有多大作用。

杂交水稻,离现在还很遥远。

除了工部负责的工业和农业。

礼部负责的科举也开始了,大乾各州各自举办乡试,在各州选出举人。

二月,举人的选拔算是结束了。

随后在五月举办会试,地点就在大乾皇都,成都城,

各州举人赴京赶考。

其实按照传统的科举考试,乡试要在秋天举行,称为秋闱,会试则在春天举行,称为春闱。

但大乾刚刚立国,缺乏可用文臣,为了选拔可用文臣,叶凡并不愿意在等一个春秋,而是下旨直接在二月举办各州乡试,五月举办京城会试。

永平二年,五月初九。

会试结束。

五月十六,张贴告示放榜,榜上三百人,皆为贡士,可参加接下来的殿试。

而殿试,是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

永平二年,五月二十五。

殿试在皇宫崇文殿进行,本来由叶凡亲自主考。

但对于科举,叶凡不懂,便交由礼部尚书杨义和礼部侍郎张邦昌二人全权负责。

叶凡只是出来打了一个照面,两百贡士也算是见到了叶凡,齐齐高呼万岁,叶凡说了一些话之后便离开了。

殿试辰时开始,午时便出了结果。

一甲三名,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二甲若干名,为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为同进士出身。

但无论是第几名,无论是一甲二甲三甲,参加了殿试的贡士都不会落榜,考完都能被称为进士。

而中了进士,便代表着入了仕途,能够做官。

而且大乾缺人,这三百人甚至不用从底层做起,而是可以直接在京城任职。

御书房内,张邦昌正在向叶凡汇报此次殿试的一甲三人。

“启禀陛下,此次殿试已经结束,结果也已经出来。探花于仕荣,榜眼范光闲,状元虞允文。”

听到虞允文这个名字,正在看奏折的叶凡抬起了头,带着疑问的目光看向张邦昌:“虞允文?”

张邦昌被叶凡这么一看,显得有些疑惑,说道:“回陛下,虞允文是状元,而且此人甚是年轻,只有十九岁,是个有文才之人,能考上状元是真材实料。”

叶凡心想:虞允文,采石之战,不会是重名吧?

如此想着,叶凡倒是想见见这状元郎,于是对张邦昌说道:“朕要诏见此人。”

“是,陛下。”

张邦昌虽然疑惑叶凡为何要见虞允文,但也没有问什么,说着便下去安排了。

没多久,一个穿着白色长衫,儒生模样的青年与张邦昌一同进入了御书房。

叶凡抬眼望去,只见青年眉清目秀,显得很年轻,看着也很精神。

也不知道这人是不是自己想的那位,但想来能考中状元,重名的概率并不算大。

“臣虞允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虞允文行跪拜之礼。

“免礼吧。”

“谢陛下。”

虞允文起身,叶凡对张邦昌说道:“张爱卿先退下吧。”

“是,陛下,微臣告退。”

张邦昌走后,叶凡才对虞允文问话:“家中可有人做官?”

叶凡这么问,是记得采石大战的虞允文并非寒门,而是祖上就有人做了大官。

“回陛下,家父名为虞祺,是梓州知州。”

虞允文如实回答。

而梓州离成都很近,府州军攻下成都之后,没多久便兵临梓州城下,叶凡还有些印象,当时梓州并没有反抗,而是主动开门受降了。

叶凡觉得,这虞允文应该就是自己想的那位了。

只是有些没想到,这南宋名臣会是西南人,而且还参加了大乾的科举,中了状元。

“朕问你,为何来大乾考取功名?”

叶凡这么一问,虞允文倒是一头雾水,想了想回道:“回陛下,臣是大乾子民,想着入朝为官,报效大乾。”

这个回答太过笼统,但也不能说有错。

而且虞允文的父亲如今还是大乾的知州,来大乾考取功名也算正常。

统一西南之后,叶凡也重用各州官员,之前是什么样的,基本上都没有变。

这么说,是因为有人不愿意做大乾的官,而是忠心大宋。

对于这样的人,叶凡也无所谓,直接赶出了乾土。除了官员,百姓也是如此,只要不愿意做大乾百姓的,一律赶出大乾。

当然了,这样的人只是少数。

毕竟如今这天下动荡,没人愿意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过那种居无定所的生活。

叶凡想了想,原本的殿试,是自己向这些贡士提出问题,现在便问一个问题,看这个状元郎然后回答,于是叶凡问道:“那朕又问你,如今这天下局势,你如何看,就当这是朕给你一个人的考题。”

虞允文看着面前这个跟自己一样年轻的大乾天子,一时间想了许多。

他有些想不通,这样的一个人,太原城造反之后,是如何攻占西夏,打败女真的。

老实说,作为年轻人的他,心中也有热血,许多时候也会崇拜叶凡这样的人,即使叶凡是一个弑杀亲王造反的人。

但换位思考一下,那样的情况不选择造反,难道真就打开城门,赌女真人不屠城吗?

虞允文自问,如果是自己,也会为了城中军民免遭屠戮而违抗亲王命令,况且当时的大宋已经亡国,没必要再死一整座太原城的人。

所以如此想着,虞允文来参加了大乾科举,想着报效大乾,因为他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大乾的子民。

这个过程中,父亲虞祺其实是反对他来参加大乾科举的。

因为大乾最后能不能成还说不一定,成了还好,若是输了,那他虞允文作为第一批通过科举进入乾廷做官的人,会遭到麻烦。

若是大乾输了,大宋问责,虞祺还能说自己是为了城中百姓活命才被迫投降,西南这么多主动投降的官员,宋朝廷不可能一一定罪。

但主动去参加大乾科举,考取功名,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逃避可能的问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