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偷听我心声后,惊动全国吃货大佬 > 第321章 年底了,忙坏了

眼看就到年底了,各个部门都很忙,毕竟一年过去了很多东西也该总结统计了。

全国各地的收成,支出情况都要进行登记审核。

该补漏的补漏,该结账的结账,或者想要在明年申请朝廷拨款项的,都要趁着这个时候来。

还有官员的年终福利,其他各项支出等。

这些都是由户部负责的,户部忙得都要擦出火星子了。

甚至在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跟其他部门借人。

各地官员也都准备回京城述职,又要开始着手安排官员年终考核一事,所以吏部也很忙。

每年临近年关,各地的案件总结也都提交到京城,刑部自然也闲不下来。

礼部自然不必说了,年关的各种祭祀礼仪。

温室大棚的建造需要工部的积极配合,所以工部也忙碌了起来。

只有兵部还稍微没那么忙,但每年天冷的时候,边关总会发生一些摩擦,所以他们其实也没闲到哪里去。

沈昭年每天厚着脸皮,到处借人,甚至一度把主意打到自己儿子头上。

可其他部门也都很忙,也想从别的部门借人。

沈昭年这些天忙得脚不着地,连着熬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手头上的工作告一段落。

今日又刚好休沐,他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在家里好好休息一天。

周氏看着沈昭年眼睛下面的两个大黑眼圈,有些心疼。

“不是让你多睡会儿吗,你怎么现在就起来了?今日又不必上值。”

沈昭年笑道:“睡那么久做什么?过犹不及, 休息够了就行 。”

他是睡到自然醒的,比起前段时间,今日睡的已经够久了。

再说了,睡太多也不好。

周氏见沈昭年看着确实挺精神的,也就不再说什么。

“那正好,我正要跟筝儿一起用早膳呢,你也一起吧。”

沈昭年眼中漾出笑意:“好。你先去,我洗漱好了就过去。”

休沐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里陪着家人,这才是真正的休息。

周氏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沈昭年刚洗漱完,就听到下人来报,说是黄大人来了。

他眉头微蹙,黄大人?

前些天司农寺种出了许多盆栽蔬菜,种的还挺好。

景宁帝龙颜大悦,在早朝上对司农寺和身为司农卿的黄大人夸奖了一番。

从那以后,黄大人就时不时地带着盆栽蔬菜来沈府拜访。

美其名曰找沈华筝交流盆栽蔬菜的心得体会,学习讨论一番。

可沈昭年无意中发现,他似乎总会在饭点出现。

看来学习讨论是次要的,蹭饭才是主要目的。

黄大人是沈华筝的上官,人也不错。

他蹭不蹭饭的,沈昭年倒不是很在意。

而且,每次黄大人来,总会送一些种的还不错的蔬菜盆栽。

只是一想到大家都忙得四脚朝天,一个个都熬出黑眼圈了。

身为司农卿的黄大人却那么闲,让沈昭年感到有些不爽。

不过也是,司农寺一年到头的工作也就那些。

虽说年底也要做各种统计工作,如粮食储备,各项账目的统计等。

还要配合礼部,负责供应薪炭,鹅鸭等物资。以满足祭祀,朝会和宴请宾客的需要。

但跟其他部门相比起来,还是要轻松上不少。

早知道当时缺人的时候,就到司农寺借人了。

不过,接下来还有更忙的时候,到时直接跟他们借人便是了。

*

沈昭年一边暗搓搓地憋着坏主意,一边来到大厅,果然见到黄大人……还有他的盆栽。

见到沈昭年,黄大人顿时更高兴了,满腔热忱的样子,像是打了鸡血似的。

他笑嘻嘻抱起一盆辣椒盆栽,献宝似地举到沈昭年和沈华筝面前。

“沈大人,小沈大人,你们看这辣椒养得怎么样?”

其实沈昭年这一次倒是猜错了,黄大人不是故意来蹭饭的,他确实是来找沈华筝进行讨论学习的。

当时被景宁帝在早朝上当着一众官员的面一顿夸,黄大人激动得找不着北,差点同手同脚。

在黄大人看来,这无疑是对他工作能力的极大认可。

在司农寺任职多年,他还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觉到景宁帝对自己的赏识和器重。

黄大人如今每一日上值都是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似乎又找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和热情。

他现在对于所有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事情对都积极主动得很,有时候一有什么想法就立刻动身去做。

偶尔会在饭点出现在沈府,也只是巧合罢了。

辣椒盆栽外形小巧可爱,却充满生气。

今日休沐,黄大人特意选了几盆带过来,想让沈华筝看看。

沈华筝接过黄大人手里的辣椒盆栽,认真地看了看。

盆栽中的辣椒枝叶茂密紧凑,叶片细长而光滑,散发出健康的光泽。

翠绿欲滴的叶片跟或鲜红,或橙黄,或紫色的小辣椒点缀其间,看起来色彩丰富鲜亮,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沈华筝又看了看长出来的辣椒,辣椒果实形状各异,有的呈细长锥形,有些又像小灯笼一样圆润饱满。

现在辣椒还没成熟,等到成熟的时候,果实颜色还会逐渐加深,最后变得更加鲜艳亮丽。

不仅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感,还能够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

沈华筝点了点头:“长得挺好的。”

沈昭年也象征性地点评了一两句诸如“长势不错”,“模样精致”之类的话。

沈华筝想了想,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

例如要保持通风,避免积水,减少病害。

还有可以用温水冲洗叶片来避免蚜虫等害虫的侵扰等。

黄大人把沈华筝所说的都一一记下了,还时不时地问上几句。

沈华筝看着面前的辣椒盆栽,突然想到自己种的枸杞。

“黄大人,一会儿带你看看我种的枸杞。”

“走,我们现在就去。”

黄大人一听,立刻把辣椒放下,一副马上要起身的样子。

沈华筝有些哭笑不得,倒也不用这么急。

沈昭年也劝道:“黄大人应该还没用早膳吧,不嫌弃的话,今日就在在沈府用早膳吧。用了早膳,再去看枸杞,如何?”

听到“早膳”两个字,黄大人这才意识到自己一起床就匆匆忙忙往别人家里赶,连早膳都忘了的事实。

像是为了做出回应,他的肚子也适时“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

黄大人脸一红:“那便叨扰了。”

沈华筝摆摆手:“不过一顿早膳,算不上什么的。”

沈昭年也在一旁憋着笑,看他这走火入魔的样子,应该真是来找筝儿交流种菜心得的。

不过,等下次户部忙起来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会去司农寺借人的。

*

沈府今日的早膳是手抓饼和鱼茸竹笋粥。

沈华筝指着桌上的吃食介绍道:“这是手抓饼,这是鱼茸竹笋粥。”

顿了顿,她又补充道:“手抓饼有三种口味,这边是黄瓜鸡蛋口味的,这边是黄瓜里脊肉,这边是生菜鸡腿肉。”

黄大人看了看那金黄诱人,层层叠叠的手抓饼,又闻了闻那萦绕在鼻尖的粥香。

虽然看着只是普通的饼和粥,可黄大人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的馋意已经要压制不住,喷涌而出了。

他咽了咽口水,腹中的饥饿感似乎越来越强烈了。

沈昭年率先拿起一个黄瓜里脊肉的手抓饼,将上面的油纸包打开:“黄大人不必客气,当在自己家里一样就行了。”

说着,他对着手抓饼,咬了一口。

这三种口味都是他喜欢的,今日这早膳如此丰盛,肯定是夫人和闺女特意让人准备的。

他得好好享用,不能辜负她们的一番心意。

饼皮看起来软软的,可牙齿咬下去的时候,却能够清晰地感觉到饼皮的那种酥脆感,还带着微微的韧性。

酥脆感过后,舌尖又敏锐地捕捉到饼子内里散出来的浓郁面香味。

咽下后,唇齿间仍然留有香味,久久没有散去。

沈昭年第一口只是咬到了饼皮,并没有尝到里面裹着的黄瓜和里脊。

于是,他又对着手抓饼,咬了一大口。

这一次,沈昭年终于咬到了里面的馅料。

表面煎得酥脆,内里的肉质鲜嫩多汁的里脊邂逅了清脆爽口的黄瓜片,口感瞬间变得丰富了起来。

里脊被腌制得十分入味,黄瓜解腻,将肉香和油香味衬得更加突出。

咀嚼之间,黄瓜的清新甘甜和里脊的鲜美细腻交相辉映,再配上那外脆里韧的饼皮,把手抓饼的美味诠释得淋漓尽致。

酥,香,爽,脆,嫩,滑……各种滋味在口中交织,让人惊喜连连。

就在沈昭年开始吃手抓饼的时候,黄大人也拿起一个黄瓜鸡蛋的手抓饼。

虽然包着里脊和鸡腿肉的应该会更好吃,可他习惯了早上吃得清淡一些。

滚烫的温度隔着油纸传入指尖,黄大人再也忍不住,把手抓饼送到嘴边,咬了一大口。

饼皮层层叠叠,蓬松又带着韧劲。外层酥脆,内层软韧。

中间夹着黄瓜片,鸡蛋,还有些许甜辣酱。

咬上一口,里面的酱汁就会渗出来。

黄瓜清润爽口,鸡蛋又香又滑。

这两种口感沾染上甜辣酱后,又给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味觉体验。

嚼一嚼,甜,咸,辣在口中交织,却又毫不冲突,反而碰撞出一种独特的美味来。

黄大人一口接一口地吃着手中的手抓饼,吃得无比满足。

沈华筝吃的是鸡腿肉的,刚做好的手抓饼层薄如纸,千层百叠。

里面的鸡腿肉被饼皮牢牢包裹住,汁水和鲜味都被牢牢锁住。

咬一口,面丝千连。外层金黄酥脆,里面香软柔嫩。

随着饼皮被咬开,内里的鸡汁渗入到饼皮里面,让酥皮变得更加香软入味。

鸡腿肉紧致饱满,滑嫩多汁。

生菜的存在让整个口感变得清新了起来,平衡了鸡肉和饼皮带来的油腻感。

细品之下,还带着清爽的回甘。

简直一口惊艳,味蕾瞬间被被打开了。

咀嚼之间,生菜的甘甜和鸡腿肉的鲜嫩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饼皮的酥脆弹韧,一点点渗透到舌尖之上,在味蕾上跳着快乐的音符。

让人不自觉地陶醉在这场味觉的盛宴中。

黄大人吃完了手抓饼,又拿起调羹,搅了搅碗里的粥。

一开始,他只以为这是一碗普通的粥。

可这个时候,黄大人才发现这碗粥用料意外地足。

细腻香浓的粥米间,还间杂着嫩黄色的笋丝,还裹着瑶柱,螺肉,花生,白豆,黄豆等食材。

温润的粥水入口,黄大人不由得愣了愣。

绵滑的粥底,绵滑的粥底,配上鱼茸,笋丝,螺肉的鲜。

还有花生,白豆,黄豆的绵软清甜……

口感层次丰富鲜明,实在是粥香味鲜,好吃极了。

沈华筝也用调羹舀起一勺鱼茸粥,送入口中。

绵密香浓的粥水滑入口中,如同润物于无声的细雨一般,侵占了口腔的每一处。

粥里的食材各司其职,咸鲜甘香瞬间在舌尖绽放。

笋本就是素中至鲜,历来为文人雅士们所称颂。

《诗经》里就提到:“其籁伊何,惟笋及蒲。”

正如林语棠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的:“肉借笋之鲜,笋以肉为美。”

笋的味道虽然鲜美,却是刮油的寡物。

沈华筝很喜欢吃竹笋,不管是文笋,甜笋,还是苦笋。

可她不喜欢单独吃竹笋,而是喜欢吃跟肉食一起烹煮的笋。

但相比起竹笋炒肉,焖肉,沈华筝还是更喜欢鱼茸竹笋粥。

冬笋比春笋更加脆嫩鲜美,这个时候用来煮鱼茸粥最合适了。

这道粥看似简单,实则隐藏了不少”小心思”。

先以鱼茸海鲜粥为粥底,再加入白豆,黄豆,花生。

并以陈皮提香,最后放入竹笋熬制至少两小时。

鱼肉和各种海鲜配料为粥水融入一份鲜甜,竹笋的加入是“鲜上加鲜”,

正气的豆类能够很好地中和了竹笋的寒凉属性,陈皮则祛除了鱼的腥味。

一道看似普通的粥里,蕴含了许多前人的智慧。

黄大人一口饼,一口粥,吃得津津有味。

沈昭年迅速地吃完了两个手抓饼,也加入了吃粥行列。

三人都安静地吃着美味的早膳,温暖的热意从舌尖到喉咙,一路滑入胃腹,胃里暖融融的,就连心头也是温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