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浴血抗战 > 第772章 蠢猪一样的指挥

亮剑之浴血抗战 第772章 蠢猪一样的指挥

作者:我是三水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2:53

第772章 蠢猪一样的指挥

第772章 蠢猪一样的指挥

1940年8月6日,中条山战役打响的第三天。

**虽然在中条山接连失利,但并不是没有挽回败局的可能,只不过由于前线败的太快,没有给**反应的时间罢了。

当天,参谋总长何英钦亲抵洛阳,召开军事会议,最为讽刺的是第一战区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将领参加了会议,就连14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都被从前线召回。

会议上,何英钦宣布了有关裴昌会以及钟新生的最新任命,参会的裴昌会一言不发,他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能以闲职养老已经是上下活动的结果。

除此之外,参会人员还有驻防中条山东部的**第3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驻防在洛阳以西的36集团军总司令李佳玉,驻防在洛阳以东的第4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以及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的汤恩博。

“何长官,第5集团军的曾万钟还在前线指挥作战,无法返回,第24集团军的范汗杰正在集结部队,亦无法到达!”李默庵附耳说道。

眼见李默庵一个手握重兵的黄埔生如此伏低做小,汤恩博脸色闪现一丝讥讽之色:“蠢猪一样的指挥,这样的人何德何能担任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

卫长官在任之时,尚不能让第一战区一众将领心服口服,更何况是靠抱何英钦大腿上位的李默庵,汤恩博当初也是竞争司令长官的有利人选,只可惜终究是技低一筹。

是以,汤恩博此时多有看戏之意。

何英钦轻咳一声,环视在场诸多将领,开口说道:“诸位,鄙人奉委座的手谕,亲临前线坐镇指挥,临行之前,委座曾对我说,中条山战事之失利非一人之责,此国难之际,吾辈军人当齐心协力,共御外敌,!”

“谨遵委座教诲!”在座的诸多**将领面色喜色,齐声高喝。

何英钦此举乃是为了消除前线将领心中的忧虑,从而提振士气,但此时的心思却是百转千回。

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以洛阳为核心,黄河两岸南北地区的地图,第一战区参谋长董英斌上前说道:“何长官,诸位同仁,根据前方传来的战报,参谋处绘制了敌我势态图!”

“日军共有两路大军,每一路日军兵力在一个半师团左右,其中混有大量伪军,一路在运城地区,另一路在横垣大道!”

“现今日军大约有万余人正沿着横垣大道推进,第3军唐军长正在率部节节抗击,可日军兵锋太盛,距离垣曲县城已不足60里,一旦垣曲县城失守,我军将失去渡口,东西两线部队将失去联系!”

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已经失去了战略纵深,仅仅依靠一个垣曲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因为先前日军抛出来的烟雾弹,致使**兵力进行了大幅度的调动,使得**缺乏足够的预备队去抵抗日军。

而一旦日军突破第3军的防线,那将是一场大屠杀,垣曲背后虽然是黄河天险,可是**并没有在岸边修建足够数量的桥头堡,这意味着无法保障战时的水上交通。

继续坚守还是及时撤退,所有人心中都在思量这个问题,可是却没人敢当出头鸟。

临行之前,蒋某人交待,如事不可为,应当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存前线各军实力,将各军撤到黄河以南固守,但是何英钦属意守住中条山,保住黄河以北的根据地。

“先机已失啊!”何英钦内心长叹一声,可是面上却不动声色:“位于潼关地区的80军、98军现在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能够赶到风陵渡?”

“战事已经打响两天,这两个军就是爬也应该爬到风陵渡,为什么迟迟没有到位,谁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何英钦怒不可遏的嘶吼道。

参谋长董英斌脸色同样不好看,在战役刚刚打响的时候,他提出两条计策供李默庵选择,可是李默庵都没有选择,反而选择等待上级的命令。

李默庵的优柔寡断,遇事不决让董英斌心里发凉,弄不好中条山丢了,十几万将士也要命丧李默庵之手。

中条山承平已久,导致前线的将士军纪糜烂,战斗力急速下滑,而高层将领同样反应迟钝,参谋长董英斌是为数不多的清醒者。

董英斌提出来的上策是全力应战,要点有三,其一,80军、90军火速回援,占领风陵渡而后北上增援,同时运城以西的15军应对南下日军进行追击,合三个军的兵力未尝不能将南下日军重创于运城西南地区。

其二,董英斌认为胡棕南的34集团军正在渭南,刚刚结束战事,可兵分两路,一路从风陵渡支援,一路北上从韩城渡河,占领河津、稷山等地,封锁日军的退路。

其三,驻守于中条山东部的孙桐萱第3集团军下属20军、29军等六个师,应就近调派三个师火速增援第五集团军,保住横垣大道,余部三个师应放弃晋城地区,例如晋城西北部的阳城、沁水,包括道清铁路以南的沁阳、温县等地,只固守核心区域济源、孟县两地。

可是李默庵并没有及时做出果断决策,他不想承担战败失地之责,又害怕将部队打光了,到时候战后依旧被追责,于是令80军、98军原地待命。

在李默庵看来南下日军兵力不明,如果贸然以三个军的兵力与之决战,即使是胜了也是惨胜,而请求胡棕南出兵,不仅丢了脸面,还可能会被34集团军捡了便宜。

对于让第3集团军主动放弃一些地方,将兵力向西增援,不仅东边一些地盘丢了,垣曲到最后也可能守不住,还不如让第3集团军就地固守。

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责任重大,平日里不仅要驻守防区,同时承担着长治地区与中条山的联系,另一个作用则是,一旦日军对郑县出兵,第3集团军需要及时给出策应。

种种顾虑让李默庵并没有采纳董英斌提出来的计策,而董英斌的下策,李默庵更是直接拒绝。

下策是,放弃防区,保存有生力量,请34集团军在河津策应,运城地区的第14集团军集中兵力,突破日军留在运城以北的兵力布置,而后撤往陕省。

董英斌认为,南下夺取风陵渡的日军虽然兵力不明,但必定是主力,以运城地区14军、15军两个军的兵力足以向北突破余部日军。

而坚守横垣大道的第3军可留一部偏师延缓日军进攻步伐,主力渡河南撤。

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与范汗杰的第24集团军应坚守晋城以及长治地区,两部**伺机合力南下重镇晋城,将两块地盘彻底连成一片,继续在黄河以北坚守。

面对董英斌提出来的上策两策,李默庵均没有采纳,他属意黄河以北各部进行坚决抵抗,尽力维持现有局面。

当时李默庵对董英斌说道:“宪章,我现在这个司令长官是被架在火上烤啊,我知道应该立即做出决断,可是谁能保证全力一战就能击败日军?”

“在校长那里,我是进也不得,退也不得,只能等何总长亲自坐镇指挥!”

董英斌听后,喟然长叹,仿佛回到了九一八事变之时,他曾经多次劝谏少帅及早做出决断,可最终还是任由局势糜烂,从此丢了东三省。

回归正题,何英钦看着在场诸多将领的神情,知道他们在等着自己做出决定,董英斌在会前曾与何英钦进行密谈,竭尽所能做出一些努力。

就在这时,一封电报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闷,董英斌接过电报一看,脸色瞬间大变:“98军来电,日军已占领风陵渡!”

“好啊,好啊,是战还是撤退现在不用在犹豫了!”何英钦气极反笑。

话分两头,花谷正接到了南下日军顺利占领风陵渡的电报之后,顿时喜出望外,他原先甚至做出了即使付出重大伤亡也一定要占领风陵渡的想法。

花谷正甚至想不明白,**在潼关地区分明布置了两个军的兵力,为何偏偏没有北上?

“呦西,没想到支那人的高层反应如此迟钝,此战皇军必胜!”花谷正笑道,旋即令副官发报:“田村联队驻防风陵渡沿线,野上联队向夏县进军,联合冢本联队、西井联队围歼**14军,策应田边参谋长方向的战事!”

纵观花谷正前番令日军拿下抢占渡口,再到此番围歼14军的种种指挥决策,无一不是大胆冒进,似乎浑然没有将**放在眼里。

好在何英钦替代了李默庵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他眼见事不可为,再加上蒋某人临行前曾说过保存实力的话,于是果断采纳了董英斌提出来的撤退计策。

为了保证撤退顺利,98军火速对风陵渡发起佯攻,将日军南下兵力滞留在风陵渡,而接到命令的14军、15军放弃不必要的辎重,火速向运城城区靠拢。

待与驻防在城内集团军直属部队汇合之后,三股兵力合为一处,一路向北从万荣方向突围。

其实运城各军防区内还有一干留守部队,第一战区长官部致电,各军留守部队分发粮饷、武器装备,一律留下打游击,以图后续。

另一边,34集团军虽然同样隶属于第一战区,但是胡棕南雄踞陕省,自然不会听从李默庵的命令。

于是,周维国在歼灭渡河日伪军之后,当即命令第一军主力火速北上,沿途收拢36军、57军溃兵,余部则是向潼关方向行军,以防不测。

当接到战区长官部的命令之后,周维国亲率主力已经抵达韩城地区。

“他娘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有李默庵这样的长官,我军怎么可能大胜仗?”周维国看过电报之后,不由得放声大骂。

胡棕南虽然与李默庵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在前线指挥的周维国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在意识到日军的真正目标是中条山之后,当即致电示警。

周维国就没打算看热闹,他的思路与董英斌一致,将集结的兵力分为两路,一路增援风陵渡,一路北上韩城,拿下河津渡口。

“渡河船只搜集的如何了?”周维国问道。

“军座,日军南下之前炸毁了渡河所有的船只,我部目前征集到的大小船只只有五十余艘,一次将将能有800人渡河!”参谋长说道。

周维国闻言眉头一皱:“不等了,命令第一团作为第一批渡河部队,集中所有炮火,炮击对面的日军阵地,36军、57军固守黄河防线!”

“是!”

垣曲县城,第5集团军军部,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第3军军长唐淮原,第12师师长寸性奇,集团军直属第34师师长公秉藩聚在一起,第7师师长李世龙正在一线率领部队抵抗日军,是以缺席。

“日军虽然距离县城不足三十里,可是我军还能往南撤,至少还能坚守两天,足以顶到增援部队抵达!”第12师师长寸性奇大声吼道。

“哪里还有什么援军啊,我本打算与日军战斗至死,可是长官部已经下了命令,在坚守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曾万钟长叹一声,转头对着唐淮原军长说道:“佛川,你第3军是滇军的老底子,可不能拼光了!”

“总座,您可带着直属队和34师先撤,我率部殿后!”唐淮原道。

众人依依惜别之后,留下的只有唐军长和寸师长二人。

“念洁老弟,第7师已经阻击日军将近,阵地上恐怕是有不少伤员.”

没等唐军长说完,寸师长当即说道:“军座,我明白,我12师余下4000余将士皆抱必死之心,属意为全军殿后!”

“好,好,好!,你记住,中**队只有阵忙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我第3军开其端!”

寸师长挺直腰杆,昂首回道:“军座,请您放心,我部誓与阵地共存亡,我已决心殉国,以保全国人格!”

说罢转身要走,唐军长咬牙喊道:“念洁老弟,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保全自身,可向东、向北突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